張天科
所謂的法無授權不可為,指國家公權力的行使必須經過法律授權,沒有經過法律授權不能亂作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同時意味著“法無授權即禁止”。各級黨政機關的任何權力行為必須有法律根據,沒有法律根據的事就不能做。
“法無授權不可為”現已成為法治國家通行的法律原則,也應該成為全社會共同遵守的法則。法無授權不可為不但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司法機關,要依法執政更要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同時要求各級組織和國家機關出臺的政策規定,都必須取得法律授權,于法有據,以保證權力在法律框架內運行。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法無授權不可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稍加檢視就會發現,一些地方動輒以黨委政府名義出臺有關政策性文件和帶有涉及法律強制性的規定,不少都是“法無授權”而為之,更沒有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慎考量,甚至與現行的法律相悖。如在于法無據、沒有取得法律授權的情況下,隨意出臺有關政策規定,增加機關人員編制,延長工作人員退休年齡,減免企業稅費,土地出讓金、國有資產拍賣收入不入庫等等,甚至有的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為由,通過決議決定或者會議紀要形式,要求公務消費只能在本地、只能用當地產品;還有一些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出臺一些與上位法沖突的規定,如上報項目、立案破案要收費,否則不立項不立案,招商引資征用土地零地價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地方“土法”,實際上都是法外設定權力,在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情況下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有違法治精神,損害法制統一。
事實上,“法無授權不可為”,作為起碼的政治常識,早已眾所周知,但為什么在現實中經常無法兌現?說到底,是沒有建立起市場與權力的對等關系,權力可以越界而為。因此,要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首先要做到“法有禁止不能為,法有授權不能亂作為”。這就意味著,凡是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的必須按法律規定辦,法律法規明確禁止的不能違規去辦。目前很多行政機關越權執法,越權審批、越權處罰等現象比較常見,說明一些政府部門沒有恪守“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法律底線。
實際上,“法無授權不可為”是對依法執政與依法行政的重申和強調,是“把權力關進籠子”的另一種表述——各級黨政組織的任何行為以及出臺的政策規定,都必須取得法律授權,于法有據,以保證權力在法律框架內運行。同時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可見,“法無授權不可為”是各級黨政機關必須嚴守的一項基本要求,體現的是依法治國和依法辦事的行為準則。因此,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各級黨政機關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各級黨政機關只有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治”現象,增強依法辦事能力,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