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殿余:專項工作報告無需先經主任會議通過 遼寧省朝陽縣人大常委會魏殿余撰文說,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是各級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職權的重要方式。實踐中,部分地方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先要求“一府兩院”相關負責人向主任會議報告,主任會議通過后再向常委會報告。文章認為,這種先經主任會議通過的做法,從法律依據、法律原則、實踐操作層面考量,尚值得商榷。先經主任會議通過沒有明確法律依據。關于常委會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監督法規定的與主任會議相關的內容有兩項:一是通過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的年度計劃,印發常委會組成人員并向社會公布;二是組織開展會前視察或專題調查研究。除此則沒有與主任會議相關的具體規定,法律沒有賦予主任會議在常委會會議之前對專項工作報告的通過權。先經主任會議通過違背集體行權原則。監督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各級人大常委會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集體行使監督職權。主任會議成員雖然都是常委會組成人員,即便是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核心,但畢竟只是常委會的少數人員,由主任會議事先聽取專項工作報告,如果“通過”,是屬于什么性質呢?如果認為“時機尚未成熟”而“不通過”,又如何處理呢?無論通過與否,都有違人大常委會集體行使監督權原則。先經主任會議通過實踐操作沒有必要。監督法規定了常委會會前,有關“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的“意見匯總”“報告回應”及“征求意見”等環節,主任會議成員的意見也應在匯總之列,可以通過常委會有關辦事機構辦理,沒有必要以主任會議形式專門聽取報告并提出意見;“一府兩院”修改報告后征求意見,是為提高報告質量、便于常委會審議考量,法定對象也只限于人大專門委員會或常委會工作機構,沒有必要采取主任會議形式。
周建軍:人大代表應加強媒介素養 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人大研究室周建軍撰文說,媒介素養,是指在社交網絡革命、互聯網革命和移動革命的背景下,個人為了適應新的媒介環境和社會關系變化,構建更大、更好的社交網絡,應該掌握的新能力。與普通受眾不同,人大代表經常是媒體的報道對象和重要信息來源。這一特殊性,要求人大代表不僅要有專業的履職能力,還要有一定的媒介素養。每年的全國“兩會”,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都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對代表委員“圍追堵截”,場面頗為壯觀。之所以要“堵”,很多時候,是有些代表不愿意面對媒體回答“臨時提問”,怕答不好,出漏洞或授人以柄。亦有以一個腔調,一成不變的神態面對公眾的,即使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也都是標準語言接受采訪,很有官話特色。還有一種極端現象就是毫無媒體意識,發言過于隨意,其中一些“雷人”的話語或議案一經亮相,立刻產生轟動效應,繼而被公眾詬病。人大代表“不愿”“不敢”和“不會”發言,顯然是媒介素養不高的表現。在現代社會,由于大眾傳播媒介早已成為公眾生活中的日常伴隨式文化實踐,而且大眾傳播媒介與政治、經濟、文化的關系日益緊密,因此媒介素養已經逐漸成為現代社會公民素養的組成部分。大眾媒介是政治傳播的“擴音器”,作為重要的政治群體,人大代表在媒介素養的“補課”方面,顯然比一般公眾更為迫切和必需。早在2009年,習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時對領導干部提出六個方面的能力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聞輿論的傳播規律,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要與媒體保持密切聯系,自覺接受輿論監督”。人大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們生存的時代,還是努力實現黨的要求,提高媒介素養都是代表提升履職水平的應有之義。人大代表的媒介素養可以從信息的“獲取”“篩選”“呈現”三個層次去培養。“獲取”即利用移動終端上網、安裝客戶端,或者是運營微信公眾賬號把代表征集民意的平臺搬到了互聯網上、智能手機上,借助新媒體手段把“熱騰騰”的民意帶進“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劉麗就用新浪微博來接地氣。在劉麗微博上的“我為兩會建言”欄目,網友留言不斷。“我現在的粉絲有一萬多人,關注的人也近兩千了。這遠遠超過我去基層調研接觸的人數。”劉麗代表坦言,她在“兩會”上提出的關于修改工會法第五十二條的建議,就是在網上征集民意不斷完善而成的。“呈現”即坦然面對媒體,將自己的觀點建議拋出,滿足老百姓在“微時代”的知情權。人大代表如何保證自己的聲音是公眾的聲音,如何保證自己的意見契合公眾的訴求?這不是自己說了算的,他們必須在了解民意、匯集民意的基礎上隨時感知民眾對其意見建議的反饋。這就需要代表多與媒體打交道,多從媒體上看到民意的訴求和民意對自己建議議案的評價,從而保證自己的聲音就是公眾的聲音。如果一名人大代表總是擔心輿論,或者害怕成為輿論焦點,則這個代表就可能缺少與輿論溝通的自覺,從而在代表和表達民意時會出現偏差。當然,提高媒介素養,絕不是要巧言令色、八面玲瓏,操練滴水不漏的嘴皮子工夫。技藝絕不是素養,素養更多的是內在心態的外化。善不善于、敢不敢于與媒體打交道,表面上看是個人能力問題,實質上是敢不敢接受公眾監督的問題,更是增強人大制度自信的政治問題。說到底,媒介是代表與公眾交流溝通的平臺,對待媒體的態度,也就是對待公眾的態度。人大代表如果胸懷坦蕩,出于公心,那么,其所提意見建議,自然會贏得人民的支持和信賴,有利于推動“一府兩院”的工作。因此,人大代表應當敢于面對媒體,尊重媒體、善待媒體,接受社會和公眾的監督,不斷提高媒介素養。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