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尚友


一大早,張麗艷就匆匆趕到了村里的“美鸛香”草莓園。她先在各個大棚“巡視”了一圈,仔細觀察草莓的生長情況。接著就蹲下身子,跟大家伙一起埋頭摘果、分揀、裝箱。等到運草莓的車來了以后,她又幫著裝車,然后跟車去位于啟新街的草莓銷售點賣草莓。草莓大規模上市之后,村里又在旅順大學城新增了兩個銷售點,人手不夠用,哪個銷售點缺人,張麗艷就得頂上。
下午,因為來了兩個熟悉的“大客戶”,這個銷售點的草莓早早就賣完了。張麗艷打電話詢問了一下其他兩個銷售點的情況,得知大學城那邊還剩下一點,好在還沒到下班時間,所以問題不大。張麗艷收拾好東西回到村里,她讓幾個村民組長先回去,自己又一頭鉆進了大棚,接著忙碌起來。
傍晚將近六點,她又打電話詢問草莓的銷售情況,得知當天摘下的600斤草莓全都賣完了的消息后,張麗艷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她決定破例早點回家,給丈夫做點好吃的。可等她回到家時,卻發現丈夫已經把飯做好了。
夜深了,勞作了一天的人都早早進入了夢鄉。張麗艷還在燈下趕寫街道計生委催要的一份材料,不時用手捶打一下酸痛的腰和肩膀。
這就是這位村婦女主任一天的生活。
既然回來了,就一定要干出個樣來
今年42歲的張麗艷是大連市旅順口區雙島灣街道張家村的村婦女主任,同時還負責村里的草莓銷售工作。
張麗艷是地道的張家村人,盡管是“本村的姑娘又嫁做了本村的媳婦”,可直到5年前她還沒干過一天農活。張麗艷從小進城上學,畢業后在城里工作過一段時間,然后又嫁回本村。她的婆家靠養雞、養貂發家致富,丈夫買了臺鏟車在外邊干工程,家道殷實。在家里,張麗艷每天就是照看一下兒子,做做家務,看看電視,連口糧田都用不著她種。孩子一天天大了,閑不住的張麗艷在一家保險公司找了份工作,生活充實,收入也相當不錯。然而,張麗艷的人生軌跡卻在5年之前忽然來了一次大轉折。
2010年6月的一天,張麗艷在村里偶遇新上任的村委會主任冷萬軍。冷萬軍讓她有時間到村委會來一趟,盡管都是一個村兒的,但張麗艷對冷萬軍并不熟悉。想著這位新主任或許是要辦保險,于是吃罷晚飯就和丈夫一起來到了村委會。出乎張麗艷意料的是,冷萬軍開門見山地說:“咱村現在缺一個婦女主任,大家覺得你是個合適的人選,希望你能把村里的婦女工作抓起來。但咱們有言在先,咱村現在還窮,村干部的工資都不高。”
“我當時都懵了,老半天只說了一句話,‘嗯,讓我考慮考慮。”張麗艷笑著回憶說。
考慮的結果是,張麗艷決定要當這個婦女主任。這個決定遭到了全家人的集體反對,反對最堅決的是張麗艷的父親。“我爸在村里干了20多年的農場場長,對村里的情況非常了解。他的理由有兩個:一是村里實在太窮了,集體賬戶幾乎為零,現在村里花的錢全是冷主任從自己家拿的;二是我這個人性格太直、太擰,不適合干婦女工作。聽我爸這么說,我的擰脾氣還上來了,非干不可!”
就這樣,張麗艷正式成為了村委會的一員。誰曾想,由于前任婦女主任沒有做好交接,張麗艷根本無法開展工作。閑不住的她見到村委會沒錢雇“保潔員”,索性打掃起了衛生,這一干就是半年,她沒有任何怨言。快過春節的時候,村委會發工資,張麗艷只領到了500元錢,不少人都擔心她不會再來了。可春節過后,張麗艷又高高興興地來到了村委會。并于2011年初正式接手村里的婦女工作。
張麗艷說,“既然選擇了,就一定要干出個樣來!”
把草莓園當成自己家
張家村是個貧窮村,集體經濟一直比較落后。新領導班子加強了環境建設和生態保護,連被稱作“吉祥之鳥”的國家一級保護重點動物東方白鸛也在張家村安下了家。村主任冷萬軍說,“窮不可怕,怕的是沒有精神頭。我們張家村的山水都沒有對外承包,這就是我們發展經濟的基礎,有了它,就有希望。即使有一天我們都不干了,至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們把張家村的命根子守住了。”
為了發展經濟,2014年張家村利用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他們在一處荒山上平整土地200多畝,建起12座大棚,引進優質草莓種苗。村里還以5萬元的年薪從東港市聘請來一位有著十多年經驗的 “專家”負責技術指導,“專家”的到來,讓沒有一點草莓種植經驗的張家村人如同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草莓園的前期投入高達100多萬元,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冷萬軍從自家拿來的,村里再也拿不出錢來雇人。緊要關頭,村兩委干部和村民小組長們站了出來,自發到草莓種植基地義務獻工。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張麗艷,村里安排她負責聯系草莓的銷路。
2014年12月中旬,頭茬草莓開始成熟,本來預計可以打響頭炮,賣個好價錢,可因為外聘“專家”的技術失誤,導致頭茬草莓“光長葉子,不結果”,而來草莓園采摘的游客人數卻遠遠超出了預想。唯一讓張麗艷感到安慰的是,游客對“美鸛香草莓”的品質評價都很高。
臨近春節,張麗艷此前聯系的那些客戶紛紛上門取貨。無奈草莓產量太低,張麗艷只能含著眼淚一個勁地跟人家道歉。市場的黃金期就此錯過,那位“專家”也悄悄溜走了。萬般無奈,村里安排張麗艷去東港學習取經。
張麗艷做銷售是內行,可她從來沒干過農活,為保住草莓基地,張麗艷豁出去了,在外學習短短幾天之后便走馬上任,當上了草莓基地的“技術主管”。她還聘請來了6位精通技術的“外援”,負責對草莓進行掰葉疏花,自己跟在人家后面悉心學習。那段時間里,張麗艷滿腦子里都裝著草莓,她簡直把草莓園當自己家了,連大年三十都是一個人在大棚里陪著草莓度過的。
在“門外漢”張麗艷他們的不斷摸索和精心呵護下,到了今年2月份,草莓的產量竟然奇跡般地大幅增加,每天都能下果五六百斤。然而,這時候的市場行情卻冷了下來,以前聯系的客戶都不再要貨,草莓的價格也大幅下跌。
“不能讓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草莓爛在地里!”于是,張麗艷帶著大伙兒走出村子,在城里設立經銷點,廣泛宣傳,擴大影響。加上美鸛香草莓本身味美質優,很受當地百姓的歡迎。
心里再憋屈,工作還得干
2015年3月9日,第十屆中國(大連·金州)草莓文化旅游節隆重啟幕,來自全國300多家草莓企業的400多種草莓參加了“全國精品草莓擂臺賽”。由張家村選送的“美鸛香草莓”首次參賽便喜獲銀獎,這也是旅順草莓首次在中國草莓節上獲獎!
然而此時的張麗艷卻孤獨地躺在冰冷的手術床上,強忍著人流的痛苦。她是瞞著家人獨自來做這個手術的,當她步履蹣跚地走出手術室,看到別的產婦都有家人陪伴時,她的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
“真的不能讓家里人知道,不然他們至少得讓我在床上躺半個月。特別是我愛人,他一開始就特別反對我干這個工作,后來擰不過我,自己也加入了草莓園,白天做司機,晚上還要值班。我真的不想讓他再為我擔心……”
在家只休息了三天的張麗艷,又早早來到了草莓園。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她之前做過兩個小手術,第二天就照常上班,沒休息一天。
“不光是我,我們張家村的干部個個都是沒白天、沒黑天地干,摘果、選果、運輸、銷售,都是村委會這些人干的,而且沒有一分錢的額外工資。誰都不容易,平時還要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只能犧牲休息時間了。大家有力出力,跑運輸用的都是自己的私家車,都沒有一句怨言。誰讓咱村窮呢,要改變面貌,只能苦干。”
在村委會,張麗艷不僅負責婦女工作,同時還兼管民政。因為白天要銷售草莓,這些工作就只能放在晚上。白天賣草莓挺精神,晚上回家躺床上渾身疼得連覺都睡不著,心里憋屈得不得了,她常常問自己,這樣給集體干到底值不值?
一次,她覺得自己累得實在撐不住了,索性找到冷主任,提出辭職,讓村里趕緊另找人選。冷主任讓她先堅持堅持,說等有合適人選再準她辭職。這一堅持,就堅持到了現在。
“我都習慣了,其實咱村這些干部情況都和我差不多,哪個心里不憋屈。可再憋屈,工作還得照常干。”心直口快的張麗艷這樣說道。
要是能再多累上幾個月才好呢
張家村“美鸛香”草莓園的大棚內,大片的草莓長勢正旺,一顆顆鮮紅的草莓掛在壟沿上,芳香撲鼻。
“看著這些草莓,我心里敞亮多了。咱們這些草莓全部采用溫室熏蒸消毒,紙貼粘蟲防治病蟲害和蜜蜂授粉,回歸原始種植方式,沒用一點農藥。從整地、栽培到收獲,全部使用農家肥和有機肥料,絕不使用膨大劑和催熟劑,每個大棚里都有一個灌溉水池,全部是水庫里的水,而且保證個個都是全熟上市。因為我們不光要把草莓銷售出去,更要做良心品質,給大家帶來一種記憶中的草莓味道,打造自己的品牌。”
說起草莓,張麗艷的眼睛里閃爍著熠熠光彩。
從去年12月到現在,張麗艷已經整整忙碌半年了。“我倒想多忙幾個月,如果草莓長勢樂觀,我們還可以延長到6月末。那時候,我兒子他們也快放暑假了。”
張麗艷的兒子今年17歲,正在讀高中。因為張麗艷平時很忙,一家人難得團圓,兒子想媽媽的時候,就會跑到草莓園來看看,平時還會幫著做點家務。
說起懂事的兒子,張麗艷的眼睛又濕潤了。沉吟了一會,她抬起頭說:“冷主任說我們村現在是爬坡階段,挺過去就好了。將來草莓發展起來了,村里就有希望了,老百姓就富裕起來了。到那時候,我們也能好好歇幾天了。”
盡管現在的張家村還不富裕,可有了像冷萬軍、張麗艷這樣一群質樸無私、頑強拼搏、干事創業的好干部,那富裕的日子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