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平

上海自貿區“金改4 0條”傳遞出下一步金融改革開放具有方向性的戰略安排,預計在2 0 1 6年上半年細則便會落地實施。
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出發點,根據積極穩妥、把握節奏、宏觀審慎、風險可控原則,加快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金融服務業開放和建設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
10月30日,《進一步推進中國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試點 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方案》發布,該方案共40條,以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出發點,由于 “干貨”較多,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從總體要求和涉及的五大任務措施來看,就是要在未來的改革試驗中,建設一個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其著眼點在于為下一步改革開放探路,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更好地為全國深化金融改革和擴大金融開放服務。

新一輪的自貿區金改將會逐步提高區內企業的杠桿比例,擴大自由貿易賬戶的開戶范圍,鼓勵更多自貿區企業在海外低息融資。
筆者認為,在我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擴大開放的的背景下,上海自貿區 “金改40條”傳遞出下一步金融改革開放具有方向性的戰略安排,預計在2016年上半年細則便會落地實施。
不過,任何機制體制的改革都是 “摸著石頭過河”,挑戰與機遇并存。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上海自貿區 “金改40條”究竟有哪些亮點呢?
一直以來,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始終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對人民幣資本項目管制過嚴或者開放程度不夠,那么短期中國獲得SDR (特別提款權)就會有點懸。從長期來看,中國要走人民幣國際化道路,成為繼美元、歐元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國際貨幣,也幾乎沒有可能。
但是如果放松對人民幣資本項目的管制,一旦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會有大批資金涌入涌出,匯率波動會比較大。現在令人擔心的是自貿區有無能力穩住這些跨境資金流。所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最難的部分在于監管。
人民幣資本項目之所以還沒有達到完全可兌換程度,是為了防止資本在短期內過度投機,給境內經濟和金融平穩運行造成沖擊。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的分類,資本項目包括7大類40個子項,我國完全可兌換或部分可兌換的有35項,不可兌換的有5項。
這次之所以要在上海自貿區率先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主要是現在區內有包括棉花、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以及一些有色金屬交易平臺,總共有十家,這十家交易機構要走向國際,且需要以人民幣為標的,這讓放開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變得迫在眉睫。
現在很多財經媒體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人民幣也許可以自由兌換。因為資本管制的解除會修正生產要素流動的扭曲機制,使資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一方面減少了資本流動成本,促進資金在全球流動,進而使得整個經濟體系的資金使用效率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資本賬戶開放有利于商品和勞務的國際流通,促進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開展,從而有利于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
但是,筆者覺得,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人民幣資本項目只會出現有限度的可兌換情況,對于資本項目中的一些子項繼續實行有限管制在所難免。目前我國資產泡沫過重,如果放開資本項目管制,會使大量外資出逃,影響境內的經濟穩定。那么未來我國自貿區“金改”應該如何放開人民幣資本項目呢?
一方面,先對長期投資開放,再鼓勵短期投資進入,這需要有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而且資本項目剛開放時,只針對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開放,堅決遏制投機資金的快進快出。同時,在試驗期內,投資渠道只對香港開放,并非整個世界,而且也是只開放到一定額度,并非沒有數量限制。所以要想資本項目完全放開,可能要經歷較長的時間。
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健全國內金融體系。一個國家的經濟最重要的是產業生態和金融生態,產業生態是驅體,是支撐,而金融生態是血液,提供動力。如果產業生態持續低迷,大家只靠投資賺錢,實體經濟不賺錢,這就是投機,是不健康的,而當前我國的整體經濟形勢就是如此。所以在經濟結構轉型、金融改革尚未完全成功之前,人民幣資本項目對外開放要 “逐步推進,有序展開”,避免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對于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重點,并不在于開放程度的問題,也不在于一步到位還是漸進式到位,最終要看的還是完全開放以后的情況。現在中國首當其沖的還是要建立健全國內金融體系,增強抵御風險能力,這才是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基礎所在。
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 (QDII2)境外投資的放開,就是允許部分國內資本走出去。這意味著,中國投資者或將可以投資中概股甚至是美股了。至于究竟誰有這個資格,目前說法是住在自貿區內的居民有資格,不過鑒于細則尚未出臺,對于自貿區居民這種說法,并不是很可信。
那什么是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原來,國家規定每個人每年只能最多兌換5萬美元作為出國旅游或者消費的需要。而在自貿區的個人賬戶之內,這個額度被遠遠地擴大了。同時,被選中的高凈值境內投資者,他們被允許進行一些海外投資。
未來,境內的投資者或可以通過合法的渠道投資海外股市,購買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或者其他股票,也可以購買境外保險公司的服務以及理財產品。海外銀行的利潤主要來自理財產品的銷售,這些銀行的投資能力更強,投資渠道也相當廣泛,比如股權、公司債、國債、黃金等,境內投資者也可以考慮。
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的開放實際上是一種創新。在近一年多的時間里,自由貿易賬戶在融資、兌換、結算等方面都進行了很多改革嘗試,步伐很大,但是在個人投資功能方面一直沒有實質性的推進,而此次文件將自貿區個人投資功能擺到了重要位置,顯然是一種進步。
從今年2月12日開始,自由貿易賬戶已經部分實現了資本項下的可兌換,比如企業賬戶可以按照實際資本200%的比例在海外融資,外幣可以自由兌換成人民幣;還款時,人民幣可以兌換成外幣,金融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新一輪的自貿區金改將會逐步提高區內企業的杠桿比例,擴大自由貿易賬戶的開戶范圍,鼓勵更多自貿區企業在海外低息融資。
對于迫切需要走出國門投資海外項目的企業來說,這次 “金改40條”允許區內企業通過跨境股權置換、收購等并購與重組活動,在國際范圍內更好地進行多元化經營和資源優化配置,促進資本存量的結構調整。而允許外國直接投資自由進入,有利于長期資本的全球優化配置,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中國的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緩解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的短缺,從而增強企業競爭力。
當然,在自貿區企業走出去這一塊,各方也亟待 “金改40”條的細則能夠進一步明確。比如,從保險機構角度來說,現行國家外匯管理政策對保險行業只放開了短期外匯業務,保險行業尚無經營長期外匯業務的經營許可。同時QDII額度緊缺,使得保險資金海外投資業務受限。所以,雖然 “金改40條”中提出支持包括保險機構在內的金融機構在自貿區設立專門機構,加快海外網點布局,但具體什么方式、要求、路徑,有待以后細則的公布。
這次“金改40條”明確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依法設立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
事實上,目前上海自貿區內的民營銀行只有華瑞銀行,而允許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這個信號對于自貿區及周邊地區的企業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利好。當然,自貿區還將支持各細分類金融機構的設立,涉及外資的持股比例不超過49%。總之,不斷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探索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金融服務業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機構擴大開放。
從之前 “一行三會”的51條金改,到今天的40條,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的金融改革正邁入深水區。對于投資者而言,通過QDII2的方式買美股或投資中概股已經不是夢想了。當然,自貿區的金改不可能一夜間將人民幣資本項目完全實現可兌換,這需要有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因為現在若將人民幣資本項目完全放開,很容易使中國經濟和金融受到短線游資的沖擊,反而是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