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珺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淺析符號學在設計中的運用
——有意味的符號
肖珺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符號學是一門研究符號的科學,它強調任何事物都是符號,設計符號反映了精神、社會、文化的理念,符號學包括平面設計符號學和景觀設計符號學。
平面設計符號;景觀設計符號
符號學是一門在西方發展較快的新型的廣告理論研究學科,它對廣告的文本、意義分析不僅可以揭示出廣告的內涵,還可以應用到廣告的實踐操作層面上,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符號學誕生于20世紀初期,由索緒爾和皮爾斯提出,索緒爾認為每個語言符號都具有雙重性,即“能指”和“所指”,其中“能指”是指外在的形式,而“所指”是指設計的內在含義。美國符號學家夏爾認為:“人類的一切思想和經驗都是符號活動,人類的所有經驗都組織在三個層次上,依次是感覺活動、經驗和符號。”以后符號學結合卡希爾的符號哲學及朗格的符號哲學研究,形成了一股國際性的符號學研究熱潮。平面設計符號是指人類的視覺器官“眼睛”所能看見的能表現事物一定性質的符號;景觀設計符號是以景觀中的各種元素為載體從而表達一定的“意義”。
平面設計符號是指人類的視覺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現事物一定性質的符號。我們知道設計必須具有功能性,能給人帶來便利,體現出理性和務實的精神;但另一方面設計又是心理需要,是圖形及其形成的符號在心理上產生共鳴。
平面設計符號可以分為傳統吉祥圖案、標志型符號及招貼符號等。早在我國春秋時代,人們就已經注意到了符號現象。中國的傳統圖形承載著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和精髓,厚德載物、天人合一、貴和尚中等文化觀念在和諧、節制、樸素的形態中表現為精神符號。中國傳統圖形將大自然中的風、火、水、云、雷電等自然現象,經過藝術加工使其圖形化。來源于道教的福壽、祥云、神獸、八仙;來自佛教和喇嘛教的蓮花、八寶;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的蓮年有魚、五子登科等都是我國傳統吉祥符號。中國傳統圖形強調了對“形而上”的思考,成為具有哲學意味的抽象符號。在現代圖形設計中,象征性的視覺符號元素已越來越豐富,設計語言也更加多樣化,千百年來梅蘭竹菊四君子一直為使人所鐘愛,它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標志是狹義的符號,是以精煉的形象代表或者指稱某一事物,表達一定的含義,傳達特定的信息。標志表現為一種圖形符號,信息高度概括化、凝練化,具有更直觀的信息傳達作用。北京申奧標志,運用奧運五環的圖案,形成運動化傾斜的人形,式構圖產生力量感;保羅·蘭德的IBM招貼畫,將“I”和“B”兩個字母諧音手法表現:眼睛“EYE”和蜜蜂“BEE”,同時也隱喻了IBM公司的理念。這些例子說明符號可以給人更加直觀的視覺感受,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景觀是文化的載體,是歷史的見證,人們不僅要在景觀中創造意義、傳達意義的需求也要追尋景觀思想、求得認同、體驗的愿望。景觀在不同程度上體現出精神符號:(1)通過形式美,如形象、空間組合、比例、尺度、節奏及質地、色彩等,使人產生美的愉悅;(2)表現內涵,即社會倫理、精神象征等。景觀設計符號分為解構主義簡約主義符號、后現代主義符號、園林藝術符號等。任何一種符號體系都有其關聯域,即環境或文脈。景觀符號體系不僅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風格與思想,是建立在景觀價值體系基礎上的社會文化表現體系,景觀的語言符號是以景觀中的各種元素(如水體、景觀小品、植物等)為載體,表達一定的“意義”。
景觀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是物質性與精神性的統一。克羅齊說:“一切印象都可以進入審美的表現。”所以景觀的形式審美是多感覺綜合的,這與其他藝術形式的單一感知有明顯的區別。景觀設計要營造某種環境氛圍,體現出不同的社會文化,進而表現出人類的某種情感思想以陶冶和震撼人的心靈。在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筑、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及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結合。蘇州園林以它寧靜如詩畫般的風格使之成為中國園林藝術最成功的優秀典范之一。中國古典園林表現“萬物和諧”、“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國園林設計中有許多象征符號,如表現“善”就仿古代花瓶形狀做成園林中的瓶門;表現“富貴”就根據古錢幣做成雙錢型花窗。
日本庭院中的“枯山水”含蓄而富有魅力,園林師用石頭來表現山水形態的語言符號,人們由于他的形象和題名,很自然的聯想真的山水。在美國越南戰爭紀念碑和朝鮮戰爭紀念碑設計中,朝鮮戰爭紀念碑通過氣氛的壓抑、空間的狹隘、人物表情的茫然,傳達了對戰爭的反思:人們感受到莫名的傷感與哀愁,迷惘與失落,產生了對人生的豐富思緒與情懷。
符號學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對人類的社會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設計中有了這些信息符號,就能顯現出設計的文脈與創造價值,中國的設計在延續我們獨特的傳統風格的同時,也應該汲取外來優秀的文化符號,這樣才能使中國在漫漫設計道路上越走越好。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2]楊先藝.藝術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J502
A
1005-5312(2015)08-00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