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娟
(七臺河市群眾藝術館,黑龍江 七臺河 154600)
舞美設計各環節的同步互動
李麗娟
(七臺河市群眾藝術館,黑龍江 七臺河 154600)
舞臺美術是舞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舞臺藝術的“外形式”和“外包裝”。而舞臺美術本身,又由布景、服裝、化妝、道具、燈光、音響效果等組成。這些具體環節構成既密切聯系又相對獨立的藝術系統。而舞美設計就要在充分發揮每個環節藝術作用的同時,充分注意到各環節的同步互動、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問題,以形成全系統整體的最佳效應。
舞臺美術;各環節;互動;關系
舞臺美術,簡稱舞美,也可以說是一種場景和道具的視覺效果方面的藝術設計,舞美設計講究的是一種視覺效果的表現,小到一場幾十位觀眾的小型演出大到央視的春晚及奧運會開幕式的演出,他們的演出都必須建立在一個空間(場地)上,舞美就是要把燈光,道具等和舞臺做一個合理話的,在視覺上能達到一種美的效果的場景布置。舞美主要考慮的視覺的效果,所以舞美設計工作者主要還是要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美術修養,審美和表現的能力來達到自身的藝術高度。
舞美設計中的布景、服裝、化妝、道具這四個環節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的藝術門類。它們都要在導演與舞美設計的總體藝術構思及總體風格的前提下,緊密配合,相映生輝。其次是布景、服裝、化妝、道具四者之間的兩兩同步互動,即布景與服裝、布景與化妝、布景與道具、服裝與化妝、服裝與道具、化妝與道具的雙雙同步互動。如2008年春晚節目之一舞蹈《飛天》就是其中典型一例。
為高度還原敦煌壁畫中飛天的古典驚艷造型,化妝師下足了功夫,從演員的頭飾、服裝到化妝,無一不緊貼壁畫中的人物形象,而精美絕倫的人體彩繪更讓亦幻亦真的色彩成為整臺演出中最為奪目的焦點,加之動感十足的畫面,可謂極大地刺激著觀眾的視覺感官。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舞美設計充滿完整、諧和、統一的美感。絕不能任何一個門類“主唱”、“單兵獨進”,破壞整體的藝術格局與美感效果。
布景、服裝、化妝、道具、音響效果同燈光的整體同步互動與個體同步互動。舞臺燈光素有“舞臺魔術師”、“舞臺太陽”之稱,離開了燈光,其他各環節都會變為漆黑一片,成為子虛烏有。所以,舞美各環節,既要在整體上與燈光緊密配合,又要在個體上分別與燈光緊密配合。布景與服裝,要正確處理燈光下的“色變”問題;化妝除了要考慮“色變”的問題以外,還要通過“追光”等技術手段,配合演員的“亮相”表演及鑼鼓音響,起到強化與美化作用。至于道具,除了考慮到“色變”以外,還要考慮到其“形變”問題,要注意不要在燈光照射下“走形”。而音響效果與燈光的同步互動,就更為明顯,也更為重要,例如音響效果的雨聲、風雪聲、雷聲等,均要與燈光的“雨燈”、“雪燈”、“閃電燈”等緊密配合,以收音畫同步、視聽一體之效。
須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電腦燈、激光束等現代高科技的引進,現代化的舞臺燈光已經顯示出神奇的功效,明顯地居于主要甚至主導地位,有時燈光甚至可以創造出“光景”(以光制造出的圖形、圖案等),以其靈動變幻之優長,代替固定的“布景”。因此,舞美設計師務必充分重視燈光的獨特而又富有巨大潛質的藝術功能。可見舞美設計中各環節的同步互動是至關重要的,它使“死舞臺”變為“活藝術”,因此它是舞美設計成功的關鍵與訣竅。
人們通過舞臺設計理解作品,使舞美設計在審美的意義上與作品產生共鳴,而社會的需要和人們不斷變化的審美需求,舞美設計、習慣等綜合要求則成了現代舞臺設計及設計美學發展的重要基礎。設計要反映出社會和公眾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舞美設計舞臺設計直接訴諸感性的對象,通過舞臺布景、燈光、音響、人物等舞美設計,來揭示出劇中的美學特征。在設計當中,不應一味迎合社會與大眾某些所謂要求,這樣就可能陷入設計的困境,失去設計引導社會與生活審美的個性和時尚特色,所以,舞美設計者還要處理好設計審美的共性與個性關系。
近年來,舞臺音響技術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也朝著數字化方向邁進,在舞臺藝術實踐中,音響藝術已經提出來從技術到藝術的新理念,人性與科技的完美結合成為舞臺表現的重要手段。
舞臺設計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舞美設計從傳統的戲曲布景到現代的舞美創意,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欣賞要求也在變化,舞美設計舞美設計者們應當不斷探索,新技術和新材料的運用,使舞臺美術表現出形式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發展趨勢。舞臺美術不再局限于對視覺美的滿足,而是轉化為一種空間的流動美,在觀眾、劇場、演員之間形成共鳴。
[1]馮德仲.舞臺燈光設計程序[J].音響技術,2006(12).
[2]洪峰.調音中的音質補償與音量平衡[J].音響技術,2007(08).
J813
A
1005-5312(2015)08-00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