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博爾 雎密太
(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 包頭 014010)
軟實力視閾下的主旋律電視劇國際傳播策略探究
松博爾 雎密太
(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 包頭 014010)
尋求中國主旋律電視劇更加有效的國際傳播策略,不但關系到主旋律電視劇能否走出國門,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還關系到中國在國際社會中話語權的強弱。以柔性弘揚為主要方法、以民族文化為主要內核、以娛樂功能為主要輔助是中國主旋律電視劇更加有效的國際傳播策略。
軟實力;主旋律電視劇;國際傳播策略
在當前國際關系中,綜合國力的競爭決定著一個國家在未來世界秩序中的排序。當代世界的潮流是民主法治與經濟建設,軟實力在綜合國力中所占比重日益凸顯。“軟實力(Soft Power)”這一概念由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他認為,軟實力是一種能力,它能通過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誘達到目的,是一國綜合實力中除傳統的,基于軍事和經濟實力的硬實力之外的另一組成部分。當今社會“硬實力和軟實力同樣重要,但是在信息時代,軟實力正變得比以往更為突出。”而其中,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國家間博弈的重要籌碼。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電視劇作為目前世界上觀眾最多的一門藝術,自然成為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一種文化產品,電視劇對內是大眾重要的文化娛樂活動,對外是文化產品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主旋律電視劇因承擔著塑造國家精神、民族認同、倫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責任而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其制作水準往往代表著中國電視劇的最高水平,產生的社會影響也是廣泛而深遠的。因此在國際傳播策略上,主旋律電視劇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關于“主旋律”這一概念的界定,江澤民同志曾對其內涵有過比較明確的闡述:一切有利于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因此,符合上述標準的電視劇就應屬于“主旋律電視劇”。
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承載著創作者的思想意圖,而通過影視劇所營造出的輿論環境,其教育作用更多地體現在“教化”上。所謂“教化”,有政教風化、教育感化之意。這個概念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荀子在《王制》中指出:“論禮樂,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在《堯問》中有“禮儀不行,教化不成”的論斷。教化不同于教育,在古代,教化主要是通過指政教風化、教育感化、環境影響等有形、無形的手段來“治民”。《禮記·經解》中寫道:“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正因為如此,古往今來的政治家及執政者都十分重視教化的作用,把教化當作正風俗、治國家的重要國策。與傳統課堂教育不同,電視劇的思想隱藏于劇情中。相比起系統化、條理化的課堂教育內容,電視劇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思想是碎片化的,隱性的存在,這種情形不容易引起觀眾的心理防御,是引導式地讓觀眾通過自身對劇情的體會、領悟,進而將劇中的主題思想升華為自身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所以電視劇對觀眾的教化是隱性的,“潤物細無聲”式的,只有這種通過長時間對接受主體潛移默化而產生的教育效果才是持久的,根深蒂固的。
與以美劇、韓劇為代表的外國電視劇在國內倍受歡迎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電視劇在走出國門時所遇到的困境。當前,造成國產電視劇難以進軍國際市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旋律電視劇作為文化產品在對外輸出的過程中需要從多個維度尋求解困之道。
一個國家的主流媒體所傳播的信息能否為國際社會所接受,直接關系到這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上話語權的強弱。目前國內很多主旋律電視劇在塑造國家形象和傳播主流文化方面,不但缺少文化自信,甚至文化自覺嚴重缺失。要想有效提升主旋律電視劇傳播國家形象的能力,一方面必須以彰顯中國優秀文化為主旨,使作品具有更加鮮明的中國氣息,呈現豐富的中國元素。另一方面,要在主旋律電視劇中柔性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所謂柔性弘揚,就是通過藝術手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娛樂化的形式融于劇情中,讓國外的觀眾們在獲得愉悅觀劇體驗的同時理解中國人民所奉行的價值體系,從而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且不說無論從創作到拍攝過程中都要嚴格審核的重大題材電視劇,家庭倫理劇、言情劇、公安刑偵劇等其它類型劇無一不折射出國家的形象。這種通過內部公眾(電視劇中人物)對國家各個方面的評價而建構出的國家形象不但比官方宣傳更具柔性,較容易被觀眾接受,同時也具有較高的信度。只有這樣的電視劇才能切實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為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爭得更大的話語權。
要想通過影視作品影響世界,首先要積極地通過跨文化傳播融入世界。跨文化傳播指屬于不同文化體系的個人、組織、國家之間所進行的信息傳播與文化傳播活動。由于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長期對世界話語權的掌控,國際社會對中國主流文化一直存在一定偏見。加上當代國際社會消費文化盛行,西方國家在跨文化傳播中的霸權地位依然牢固,在這種情況下,一味主動趨向西方意味著蘊含于主旋律電視劇中的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貶值。在國內電視劇市場上,充斥著大量采用西方制作模式,宣揚資本主義價值觀的電視劇,這些電視劇同樣也沒有走向國際市場。目前我國僅有的一些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的影視作品究其原因還是西方人的獵奇心理占據了很大比例。好的電視劇不需要通過夸大中國符號來提升收視率,而是要回歸并尊重影視藝術的傳播規律,利用視聽語言和敘事策略對中國人的人性進行深入挖掘,間接地完善對國家形象的塑造。
優秀的文化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堅持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性而不是使本國文化趨同于西方不但是對自我身份最好的提升,也是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最好方式。在2014年10月15日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主席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弘揚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當代主流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這種責任和義務應該成為媒體的自覺。文化軟實力可影響到國家間的政治角力,中國是馬克思主義本國化最成功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是國際社會上一支重要的經濟、政治力量,在這種情況下,承載一國主流文化與民族精神的主旋律電視劇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堅持自己的特色,對中國在國際社會中堅定不移的立場也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傳播學創始人施拉姆就將“娛樂功能”列為大眾媒介幾大重要功能之一,其作用與“環境監測”“社會協調”“教育功能”等同等重要。此處所說的“娛樂”并非指簡單的低俗、搞笑,而是指包括電視劇在內的大眾媒介所生產的內容應讓觀眾產生審美愉悅,獲得觀看滿足,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自然接受劇中所表現的價值內核。
曾幾何時我國的主旋律電視劇一度幾乎成為乏味的代名詞,濃重的政治宣講,模式化的敘事情節,單薄的人物形象飽受觀眾非議。任何形式的藝術,其創作過程的結束并不代表著藝術活動的結束,接受主體的鑒賞活動完成后才是藝術整體過程的結束。電視劇的觀眾便是接受主體,影視工作者們的作品只是未完成的作品,其社會價值要通過觀眾的接受及再創造才能實現。要想讓觀眾主動去看,就要尊重電視劇的娛樂功能,所以娛樂與商業與電視劇的藝術價值并不矛盾,如果做得好反而有助于電視劇更加廣泛地傳播。新世紀以來我國電視劇市場掀起了一陣紅色電視劇收視熱潮,一大批擁有人性化的主人公形象、曲折起伏的情節等符合受眾接受心理的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登上熒屏,吸引大批觀眾之余,劇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也得到了有效的傳播,這是娛樂功能對于主旋律電視劇重要性的有力佐證。
綜上所述,電視是傳播文化的最直接的工具,電視劇作為電視節目中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之一,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電視劇的跨文化影響力相較美劇、日劇、韓劇等可以說微乎其微,僅有為數不多的古裝劇在海外華人圈流傳。而主旋律電視劇由于有國家的大力扶持、協作,因此在制作上都精良無比,可以說代表著中國電視劇的最高水準,具有進行跨文化傳播的絕對優勢。通過提升此類電視劇的市場競爭力而使其產生廣泛的跨文化影響力,像20年前《渴望》在亞洲多國熱播一樣,走出國門并逐漸積累一批外國收視群體,使得“大陸劇”也像美劇、韓劇、日劇一樣在國際市場擁有自己的標簽,從中國文化國際戰略上來說是意義深遠的。
[1]約瑟夫·奈(美),何小東,蓋玉云(譯).美國定能領導世界嗎[M].北京:軍事譯文出版社,1992.
[2]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EB/OL].http://news.xinhuanet. 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6.htm.2007-10-24.
[3]劉亞輝.用先進文化塑造軍旅人生[N].解放軍報,2003-4-3(07).
[4]童兵.試析跨文化傳播中的認識誤區[J].新聞大學,2004(3).
[5]習近平.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15/c_1112840544.htm.2014-10-15.
J905
A
1005-5312(2015)08-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