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銘濤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淺談鄂東南地區宗教建筑的特點
鄭銘濤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中國宗教包容并蓄,其中有許多來自外來文明,例如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在自身宗教的影響下,出現過許多相融合的例子,文章從鄂東南地區建筑著手研究本地域的宗教建筑特點從而發現這些建筑與其他建筑的區別。希望通過分析研究,提取這些建筑的優點,為現代建筑保留地域特色有所助力。
宗教;建筑;鄂東南地區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人類不斷創造文明,在歷史的發展中,為了處理自然與自身的關系時創造了許多不同的宗教,宗教的出現使得人類更好理解自然中未知的事物。宗教的作用在人類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作用,但大致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人類社會。在進入現代社會,宗教文化成為一個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宗教文化中衍生的事物不斷的出現,文化旅游是近些年發展迅猛的一個產業,宗教建筑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主體。
鄂東南位于湖北東南部,包括的武漢南部,鄂州,黃石,咸寧,黃岡南部等多個地區。這個地區地理復雜,自古便是荊楚吳越的分界線,吳越文化與荊楚文化相互交織影響,在眾多方面都有所體現,但受不同文化的影響,在人文,建筑,宗教,語言等但又有些區別。本文旨在通過研究來探討鄂東南地區宗教建筑的特點。
通過地域劃分,我們可以看到鄂東南地區存在許多宗教古建筑,例如:黃梅五祖寺、鄂州觀音閣、蘄春仙人臺廟等...在保有中國傳統建筑的基礎上,我們也可以從這些建筑的細節上看到自身的特點及與其他建筑的區別。黃梅五祖寺開始并不叫五祖寺,開始叫初雨寺,是禪宗五祖弘忍禪師創建且圓寂之地。五祖寺坐落于湖北省黃梅縣東北的東山上,寺廟始建于唐朝(公元672)到達東山山腰便是五祖寺的山門,五祖寺的山門類似牌坊,山門兩邊各有石獅一只共一對。山門兩側刻有偈語:“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偈語之上便是建筑的承重結構,梁架及之上的斗拱。挑檐和斗拱都烘托了建筑的嚴肅性質和本身氣勢。在山門這條中軸上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真身殿然后是通天門,門后便是鏈接寺廟與東山主峰小路。五祖寺大部分是飛檐斗拱,抬梁式土木結構。相傳五祖寺是五祖弘忍向六祖慧能傳授衣缽之地。相傳山門之上的偈語就是六祖慧能當年回答五祖時的偈語,偈語意味深長,刻在山門之上讓人一目了然明白此建筑是佛教建筑。
蘄春仙人臺廟位于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北大同鎮與英山縣南河鎮交界處,面積9.5平方公里。為大別山天堂寨支脈。主峰海拔1176米。仙人臺廟相傳是始建于晉代,清朝時期重建翻修,廟宇結構為仿木石結構,花崗巖堆砌的墻體,石頂。廟正面為牌坊樣式,廟內寬三間16米,進深三間6米,門正中陰刻:“恩佑四民”門框左右陽刻對聯“眼光俯視大千世界,心地高懸第一峰”。石雕柱礎我們可以看到是典型的佛教蓮花柱礎,除了柱礎,我們還可以看到經典佛教紋路刻印在廟內構建,在我國,大部分的佛教建筑都是木結構為主的,因此仿木石結構的廟宇就變得格外引人注目。而且,仙人臺廟建在山頂之上,三面懸崖一年四季山風不斷,雖然如此,但廟內石龕前的油燈卻從未被風吹滅,火苗平穩。經考察建造仙人臺廟時,雖然廟的坐落是坐北朝南,但是大門卻向東傾斜了一些,因此廟內并未受到山風襲擾。如此精確掌控建筑與環境科學風向規律,不禁讓人感嘆古人的智慧。
鄂州觀音閣是研究湖北宗教文化意義重大的宗教建筑群,觀音閣是三教融合的產物,其中三教便是:儒家,道教和佛教。是長江中下游宗教發展融合的歷史見證。因此鄂州觀音閣建筑群是研究長江中下游宗教重要的建筑群落。觀音閣位于鄂州市以北長江江心一塊突出的小島上。為元代蒙古人監邑鐵山所建,經歷數百年滄桑巍然不動。因為是長江中唯一儒道佛合一的宗教樓閣,歷代地方官員都對其十分重視,譽其為“鄂州第一名勝”。觀音閣建筑為東西朝向,長方形格局,整體布局為一進縱向三棟,由祖師殿、觀音殿、老君殿、純陽樓、觀瀾亭等組成。祖師殿為磚木結構。硬山屋面,正立面為兩扇木板門,外側做有牌坊式門臉,牌坊上刻有“龍蟠曉渡”四字門額祖師殿為抬梁式大木構架,十一檁四柱。卷廊彩繪栩栩如生。其墻內雕塑彩繪采用民間手法,與民間神話相結合構圖嚴謹,對研究當地人文具有較高的價值。觀音殿即中殿,磚木結構硬山式。抬梁式大木構架。十檁五柱,設有中柱。殿內正中偏后設有木雕神龕,神龕中供奉有觀音菩薩像。是一座佛教殿堂。觀音閣內各式浮雕彩繪十分精美色彩搭配協調,十分具有美感。
湖北鄂東南地區宗教建筑十分有特色的,其中大致都是土木結構。其中梁架結構都是十分精巧的,梁上施以斗拱。部分建筑具有湖北地區建筑特色,檐柱較低,符合湖北地域環境氣候特點。部分靠近大別山脈及江西地區山麓建筑是以石材作為建筑構造。這也是許多地域宗教建筑所不同的。受到道教強烈的影響,鄂東南地區宗教建筑構建中有許多彩繪及雕刻都會有道教及民間傳說的元素。湖北地區受到武當山道教文化的較大影響,因此許多建筑有道教元素的影子。佛教禪宗深刻影響了大部分鄂東南佛教建筑的結構樣式,例如殿堂結構,蓮花柱礎,山門偈語等等。從這些結構特點我們可以運用于新式紀念性建筑。其中陜西法門寺,上海世界博覽會中國館就是古建筑結構元素成功運用的很好例子,通過研究我們期望現代建筑將更具中國地域文化特色。
TU-80
A
1005-5312(2015)08-01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