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北京 100048)
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的美學研究
劉璐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北京 100048)
中國民間美術具有悠久的歷史,經過時間的積累沉淀成為多種形式并存,具有比較完整的色彩體系,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研究中國民間美術的色彩,發現其中的藝術價值,將其運用到現代藝術設計中,展現民間美術色彩的美學,對于傳承發揚我國的傳統民間美術具有重要意義。
民間美術;色彩;美學
1.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的產生。中國美學色彩起源于人們對原始色彩的認識,逐漸發展為對五彩裝飾色彩的認知,不同地域的人們對于原始色彩的認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普遍集中于黑色、白色和紅色,這三種色彩在原始色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民間美術的原始色彩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從原始社會的彩陶發展到戰國時期的壁畫,色彩從單一變得多彩,并產生了陰陽五行學說,人們將金木水火土五行與色彩相結合,對于色彩的認識達到了新的境界,同時推動了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2.中國民間美術的概念。中國民間美術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的結晶,體現了各族人民審美觀念的多樣性,不同地區的民間美術具有較強的地域特征。中國民間美術來自于民間,屬于勞動人民日常生活范疇,是指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由社會勞動集體根據生活需要所創造、欣賞、應用并與生活相融合的美術形式。中國民間美術不是依據功能、形式或者材料進行簡單分類的美術集合,而是概括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繪畫、民間建筑以及民間繪畫等多種美術形式的藝術范疇。
3.中國民間美術的分類。中國民間美術的分類眾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民間美術進行劃分,仿照現代美術的分類方法,可將民間美術分為民間工藝、民間建筑、民間繪畫等。根據民俗的分類可將剪紙、年畫、彩燈等歸納到節令節時中,將壽聯、面塑、民族服飾等歸納到民俗禮儀中,將刺繡、印染、扎染、家具、服飾等歸納到日常用品中。如果按照民間美術的實際功能可將其分為:用于渲染節日氛圍,適用于群體生活的民間美術;用于人們日常衣食住行的民間美術;用于抒發個人情感的民間美術等等。
1.程式化美學特征。中國民間美術的色彩感悟、長期累積的經驗與實踐,經過總結形成了具有美學價值的色彩藝術,使得民間美術在歷史的沉淀積累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內容與形式,也由此體現了民間美術的類型化和程式化的美學特征。幾乎在所有的民間美術作品中都能找出這種程式化的色彩美學,而正式這種表面看是程序化的色彩美學演化,賦予了民間美學持久蓬勃的生命力。
2.地域性美學特征。由于地理、氣候、環境的差異,人們生活方式的不同,導致各地區文化差異大,表現在民間美術的色彩上具有較大差異。我國的傳統民俗年畫,南方的典型代表是四川綿竹年畫,造型簡單樸素,用色大膽,通常選擇亮度、填充明度較高的顏色,例如明黃色、翠綠色以及紅色等,通過強烈的顏色對比,吸引人的注意力,營造節日氣氛。北方的年畫代表有山東楊家埠木板年畫,興起于明代,采用手工雕刻的方式,在色彩運用上大多采用原色,形式比較粗放,體現出淳樸的風格特征。由此可見,南方的年畫造型細膩,構圖飽滿,而北方的年畫造型粗獷,多用民間故事題材,不同地區的年畫具有較強的地域色彩特征。這種民間美術色彩的地域特征本質上是與我國的民族特征有關,這種地域性體現在民間美術色彩上,對色彩多樣性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
3.象征性美學特征。象征性是指將色彩看成一類符號,可以代表某一事物或者觀念。在我國民間美術色彩中,色彩不僅僅被視為一種用于表現的元素,更多的是被賦予了象征性的意義,例如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面具。在我國的西藏地區,藏戲面具是當地特有的民間藝術,不同面具具有不同的色彩,其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地位角色,紅色象征著權利,一般用于權力者的面具設計;白色象征著純潔與善良,通常用于慈祥老者的面具設計;綠色象征著生命,因此一般用于母親的面具設計。藍色象征著天空,天神的面具設計以藍色為主。在我國的陜西地區,一直流傳著臉譜設計的用色口訣,也體現了色彩的象征性。
4.主觀性美學特征。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十分注重整體性,通過色彩的組織搭配,突出所要表現的主色。通常來說,中國的民間美術主題明確,色彩注重表現整體性,而西方的美學色彩是較為理性的,從固有色到條件色且具有一定的邏輯性,與傳統的宮廷畫的色彩搭配也具有一定的區別。民間美術色彩的主觀性是指在創作過程中,依據創作者的主觀思路進行色彩的搭配,受主觀的影響較大,原始韻味濃郁。
通過研究中國民間美術中蘊含的色彩美學,探索其中的美學價值,有助于保護傳統民間藝術文化,激發人們對傳統民間美術的傳承與保護意識。我國的近現代美術色彩受到西方的影響較大,部分學者片面的追求西方的美術色彩,這十分不利于我國的民間美術色彩的傳承。通過研究我們可以得出,我國的民間美術色彩具有較高的美學特征,我們應當將其與現代美術相結合,傳承民間美術色彩的美學價值。
[1]于璐.中國民間美術中的元素發展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3(07).
[2]李昌鴻.對中國民間美術發展現狀的幾點思考[J].美與時代(上旬), 2013(10).
[3]靳之林.論中國民間美術[J].美術研究,2012(03).
[4]張群成.淺析中國民間美術[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1(06).
J201
A
1005-5312(2015)08-01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