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霞
(臨沂大學文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娛樂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王念霞
(臨沂大學文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隨著世界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我們不但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經濟方面不但面臨著挑戰,文化產業方面也頂著巨大的壓力,然而我國的文化產業目前發展狀況不容樂觀,所以我們應該采取一些措施,迎接挑戰。
文化娛樂;娛樂節目;引進外國文化娛樂節目;文化產業現狀
最近的跑男系列節目可以說是占據了大多數青年人的目光。《奔跑吧兄弟》是由浙江衛視向韓國購買的版權,與此同時由湖南衛視自創的《一年級》幾乎同時上映,原本排名第一的《一年級》漸漸地被《奔跑吧兄弟》取代,由此可以看出,在文化產業特別是在娛樂文化節目上,我國的產業發展狀況有待提高。
1.內容缺乏創新,我們經常說創新是文化發展的動力,是文化發展的源泉,文化發展缺乏創新就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機。然而我國娛樂節目目前存在缺乏創新,許多娛樂節目一成不變,原本收視率很好,由于一成不變失去一些觀眾,越來越不受觀眾的喜愛,形成惡性循環,最終使面臨下臺,例如在我國前幾年的《陽光快車道》在我們很小的時候頗為受歡迎,不單單是因為只有一個電視臺的緣故,就想每天回家看這個節目,但是現在,隨著各類節目的播出,它已經漸漸被人們遺忘,因為它的節目無法在留住別人的眼球,慢慢的也就下線了。
2.大多數靠購買別國的版權。這樣一來雖然掙的是咱們國家的錢,但最終受益人是別國,這是我國此類產業,收入很高但是發展并不是很樂觀的重大原因之一,并且娛樂產業鏈條在此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衍生出許多小產品,如《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播出,出現了許多毛絨玩具,許多陶瓷品啊,許多小學生的學生用品等。對于購買版權這現象,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數最近最流行的跑男風,它是由韓國引進我們國家,由我國的著名演員參加,由浙江衛視播放的一系列節目,在近期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從而掀起了一股跑男風,其中各個演員的幽默風趣,讓我們開懷大笑,讓我們了解到不一樣的明星,讓我們感到親切,這是其受到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
3.產業鏈條比較單一。在當今時代,發展起來一項產業很不容易,如果沒有對該項產業進行衍生,那么只靠單一的產業項目很難有所進一步提高,雖然我國娛樂節目發展的很好,而我國目前的娛樂節目產業項目的衍生行業比較單一,產業原本可以加倍發展,然而現在卻達不到預期效果,當我看到許多美國娛樂節目做到很火時,他們絕對不會滿足于當今的狀態,并不是我崇洋媚外,而是有許多地方做的確實是吸引人。
4.知名度不高,對于一些新興的娛樂節目,還不被別人知道就已經下線,所以說宣傳力度達不到預期想要的結果。
針對以上問題,在筆者看來,我國的文化娛樂節目應該做出如下對策。
首先,加強對娛樂節目的創新,不能守舊,通過“新”來吸引觀眾,打造出自己獨特的品牌,創造出富有自己獨特個性的節目,通過自己的獨特性,新穎性,戰勝自己的競爭對手,而不是仿照別人的成果,只有創造出自己獨特的特色,這個產業才能不會輕易被打敗,才能始終站立在形形色色的娛樂產業節目中。所以這就需要產業進行創新,增強活力。
其次,我們要自己研發,自己打造,屬于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我們并不是只能照抄照搬別國的版權,即使購買其他國家的版權也需要創造出自己國家獨有的特色。有許多節目雖然是購買別國的版權,但是我們也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融入了我們自己的文化,展現了我們自己獨有的特色,這樣不但發展了我們的娛樂產業,對喲我們的文化也進行了推廣,在購買版權的國家和被購買國之間必須了解雙方的文化傳統,如此一來也為我國的文化走向世界做了努力。所以說要么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符合受眾需要的喜聞樂見的,要么通過融入符合我們獨特的文化氣質,從而促進我們娛樂產業的發展和我國文化的傳播。
再次,對于產業鏈條發展比較單一是我們公認的主要問題之一,繼而慢慢進行改進,有許多比較受到觀眾喜愛的娛樂節目,在表演期間向觀眾進行推薦,或者用神秘好奇等方式進行引薦,由原本喜愛本節目的觀眾也喜歡其衍生品,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好多類似這樣的例子;如果說你某一檔節目收視率比較火,其中的演員也可以為其他相關公司代言,這樣不但宣傳了節目而且也打開了銷路,其實這條建議,現在已經被過度使用,有些不符合質量品質保證的產品,利用明星效用也被賣出去,這就是欺騙消費者,因為一點的利益而使一個公司的信用丟失,損失就不可估量了,這樣做的畢竟是少數,所以說我們應當誠信,這是其二;有些可以做成一些玩具產品,為我們使用其中對于這部分的銷售群體一般是兒童,這是其三;最后我發現有許多節目將自己在舞臺上使用過后的道具,沒有棄之而是做一個迷你版的舞臺,可以讓一些觀眾去體驗一下,這樣做可以使廢物變寶等。
總而言之,文章分析了娛樂產業現在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對于一些問題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對于一些優勢不能驕傲落后。
[1]蔡尚偉,劉銳.《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意義與幾點意見[EB/OL].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148745/163510/9717089.html,2009-07-24.
[2]胡慧林.文化產業概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
[3]陳慶德,馬翀煒.文化經濟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G124
A
1005-5312(2015)08-0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