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安


到底不施化肥、不打農藥能不能種出好的蘋果來?對于消費者而言,巴不得每個上市的蘋果都是這樣生產出來的;而對于生產者而言,這樣做無異于是夢魘!對于那些淺嘗輒止的種植者來說,他們自然相信這個世界上絕對不可能有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的蘋果,因為一旦停止施用化肥,蘋果的產量便會迅速下降;而一旦停止噴施農藥,各類病蟲害會紛至沓來,將蘋果樹的葉子與果實吃得一干二凈。但是,在日本的蘋果產區青森縣,有一個不相信這個“真理”的人,他叫木村秋則。為了驗證這個真理,他以超乎異常的耐心、毅力和代價成功種植出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的蘋果,一舉轟動日本,播出他節目的電視臺收到數百封電子郵件和來信,表達著想吃到這樣蘋果的強烈心愿,更有餐廳推出“木村先生的蘋果湯”這道菜,預約起碼要等上半年。木村的蘋果是神奇的:一個切成兩半的蘋果,放了兩年都不腐爛,只如枯萎一般越縮越小,最后變成淡紅色的干果,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但是為了種植出這樣的蘋果,木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家的果園長達8年基本沒有產量,家庭收入跟不上,孩子們過著清苦的生活,甚至在現實中抬不起頭來。為了家里的生活,他不得不拖著干瘦的身體進城打工,年僅50歲就因為過度勞累而牙齒也快掉光了;他家好多用具因為沒有錢只能到廢舊市場選二手貨。為了尋求蘋果種植的秘密,他躺在地里聽蟲子說話,想用自己的牙齒換蘋果樹的葉子,甚至想到了死。一個不懂常理的人我們會說他傻,而一個傻到底的人則只能是瘋子了。當地人眼中的木村就是這個樣子,當他家的蘋果樹開始不施肥、不打藥時,大家開始嘲笑他傻;當幾年的試驗依然沒有成功時,大家開始把他當成一個“瘋子”來同情。還好,他的家人雖然也看不希望,卻依然忍辱負重,支持他的“一瘋到底”。
不要以為執著就能感天動地,如果不能找出事物內部的奧秘,要成功永遠遙不可及。就像石川拓治在《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中所說:“如果無法證明自己理想中的無作為農業比現代農業更加優秀,就會淪為紙上談兵。”木村能夠產生不施肥、不打藥的想法,是受一個叫福岡的人寫的書的影響,也因為自己的好奇與探索精神,還因為妻子對農藥的過敏。但福岡雖然提出了“人類無作為農業”思想,但其著作中只提到了“稻和麥的輪作播種”這一個成功案例,并沒有告訴蘋果怎么辦。而木村的探索在數年沒有結果之際,逐漸陷入絕望崩潰,因為他已經試過了太多的方法,如人工捉蟲,根本就是螳臂當車;噴大蒜水、牛奶、鹽水等等,基本都失敗了。當他恍惚中走向山頂的時候,終于在野蘋果樹下發現了真正的秘密,那就是:野生蘋果樹有著龐大的根系和長期形成的特殊土壤環境,也就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可以支持野生蘋果的茁壯生長與開花結果;也因為土壤的特殊生物菌群,抑制了致病原,提高了蘋果樹對病蟲害的抗性。而自從人類選育了香甜可口的栽培品種后,蘋果已經喪失了野生條件下的自我生長與維護能力,只能在人工的半自然半控制條件下向著人類所希望的方向生長,一旦這種條件喪失,則現有的蘋果品種無法像野生蘋果一樣繼續生長,必然產量下降,甚至顆粒無收。所謂的果樹病蟲害泛濫,與其說是病蟲害多的后果,不如說是蘋果樹太弱的后果。要讓蘋果不用化肥、不用農藥,就必須創造出一個類似于野生蘋果生長的生態系統,其基本前提就是從改造土壤開始,讓蘋果的根系充分舒展發育,形成一個特殊的土壤微生物群體,為蘋果樹建造起一個小的良性生態系統,發育強壯的樹體,增強抵御病蟲害的能力,最終開花結果。
發現這一規律后,木村開始研究野生蘋果的土壤特性,運用“無為而治”的思想,通過種植大豆培肥地力,讓蘋果地里的野草、昆蟲自然生長,驚人的大自然生態演替開始出現,初期的雜草被后來的雜草代替,初期的病蟲害后來不再發生,而長期的“人工無作為”,逐漸形成一個有利于蘋果根系生長的土壤環境,最終形成一個蘋果與雜草及昆蟲相和諧的生態系統,即使出現什么異常的氣候與災害,這個生態系統也會通過自然調節取得平衡。在這種生態系統下,蘋果樹可以正常結果,但不會太大,也不會太香甜,因為這樣會招惹太多的昆蟲及鳥類;但是他們有著蘋果的本色本香,是自然的,而且長久不壞;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開花結果是自然的,是可持續的。
當前有些有機農業為了達到有機農業生產所設立的死標準,又運用另一套人工控制的辦法,對土壤進行消毒,按照作物生長需要重新選配符合有機規范的投入品,甚至包括使用檢測不出來的有機農藥與添加劑等產品。這樣的有機農業本質上并沒有改變人工控制的現代農業原理,距離有機農業所倡導的循環可持續農業思想依然相當遙遠。更因為沒有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而建立起一個符合有機農業的生態系統,不得不靠高成本的投入進行維持,最終走上了曲高和寡的奴役之路!我們應該更加深入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有機農業,又如何實現有機農業的本義,為真正實現農業循環可持續發展探索新路。然而,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我們身邊會不會出現木村這樣的“瘋子”與“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