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龍飛



李強儒是陜西人,黝黑的皮膚,中等個子,略顯靦腆的微笑。外表看似簡單的他,心里卻有個不平凡的興農夢。
結緣農業
1989年,李強儒不顧家里的反對,只身到新疆投奔親戚。期間做過一線工人,經營過小買賣,當過小老板,靠自己的辛勞和智慧一路摸爬滾打,直到現在成為新紀元的掌門人。
2007年,李強儒靠著做電動伸縮門和停車場收費系統代理得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資產達到2000多萬元。“中國有句古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以前是沒條件,現在手里有些資金,‘兼濟天下不敢說,可是想著要在農業領域有所作為。”李強儒告訴記者,話語間透露著執著與本真。
2007年,李強儒開始涉足農業,新紀元農牧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位于素有“塞外江南”“中亞濕島”之稱的新疆伊犁河谷中部——伊寧市。公司借助伊犁河谷草原畜牧的資源,首先辦起了存欄1500頭的肉牛快速育肥場,年均出欄兩次,年育成肉牛3000頭。
逼出來的循環農業
隨著公司的發展,問題來了。雖然肉牛育肥賺錢,可原先計劃以低價賣給村民的牛糞滯銷難賣,牛糞的處理成了一塊心病。
“農民不需要這么多的牛糞,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李強儒告訴記者。本來打算將牛糞低價賣給村民,做肥料用。結果事與愿違,鋪天蓋地的牛糞也惹來了村民的不滿。
“與其想辦法將這些牛糞賣掉,不如將其利用起來。靠著這個思路,公司致力于循環產業的發展,想方設法將牛糞卷進這個產業鏈來。”當時地方政府正在推廣農村沼氣池的發展,李強儒找到了出路——利用沼氣回收牛糞。牛糞在沼氣池里發酵,產生熱量,可以供電供暖。
李強儒走訪了新疆農科院、中國農科院等有關單位,聘請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原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研究員田勇教授擔任公司的技術總監,利用微生物技術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肥料和生物驅蟲殺菌劑。該技術能改變土壤的團粒結構,提高有機質含量,恢復土壤肥力,抑制病蟲害發生,促進農業增收。同時,還給土壤補充了鈣、鎂、鐵、鋅、硒等元素,有效提高農產品的品質。
“牛的糞便通過地下輸送到預處理間,在預處理間里對它的濃度和PH值進行調整,然后用泵抽到一次發酵罐,通過厭氧發酵,一次發酵罐腐熟的熟料再流到二次發酵罐。產生的沼氣通過凈化后,輸送到肥料車間,用作燃料。產生的沼渣沼液,也是生產生物肥料的主要原料,通過微生物技術,添加有益菌,篩選、造粒和烘干,做成有機肥料。同時利用沼液和中草藥的汁液生產驅蟲殺菌劑。這些生物肥料和生物驅蟲殺菌劑在有機農業的生產中,徹底取代了化肥和農藥,讓純天然成為可能。”李強儒如數家珍般告知記者整個流程。
“雪花牛養殖—糞便通過沼氣池處理—生產有機肥料和生物驅蟲殺菌劑—替代肥料給農作物施肥—秸稈飼養雪花牛。”這就是李強儒的循環農業模式。
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2011年,公司在新疆伊寧市的托格拉克鄉阿吉買里村開始建設“生態型循環農牧業示范園”,把原來的肉牛育肥場也改成了“高檔雪花牛育肥場”,2013年園區的基本建設全面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8000余萬元,建成了“存欄1500頭的高檔雪花牛養殖車間,年出欄高檔雪花牛1000頭;大型沼氣站2000立方米;生物肥料車間年生產能力3萬噸;氣調保鮮庫存能力3000噸;有機食品車間3000平方米;有機葡萄大棚113座,每座大棚年產葡萄2噸;流轉土地1.5萬畝,種植有機大米、有機黑小麥、有機黑小米和有機果品。”2014年3月,公司在北京成立了銷售公司。
“在當前資源、環境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我覺得循環、可持續的發展觀念尤為重要,這是新紀元的一大特色。可以說,在整個生產環節當中,我們做到了資源、環境和效益三者的統一。”
有機?——要做就做最好
新紀元公司出品的高檔雪花牛排原料來自于公司自養的高檔雪花牛,該品種是新疆褐牛和日本和牛(世界公認的品質最優秀的良種肉牛)的雜交品種,相對于市場上其他牛種,牛肉品質更加的鮮嫩。公司建立了“公司+大專院校(新疆農大動物科學院、新疆肉牛研究所)+合作社(伊犁合作社)”的模式養殖高檔雪花牛。合作社負責養殖。繁育基地位于昭蘇天然牧場。該牧場位于伊犁河上游地區,南部毗鄰天山山脈,這里水草豐茂,土質肥沃。冬長無夏,春秋相連,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更為重要的是,此地方圓百公里沒有工廠,草原、草場全都是純天然的,非常適合牛生長。從牛出生到一歲半在此地散養,等牛架子長成后,公司再自己養殖。
“我們只要不添加化肥、農藥就行了,何必花代價去做什么有機認證呢?”李強儒的愛人顧秀梅話語間透露著不解。“有機食品代表著當今食品行業發展的先驅,代表著食品行業的發展趨勢,代表著健康、安全與前衛。”李強儒回答了愛人的疑問。
“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得前衛、做得高端、做得名副其實。我們不能‘掛著羊頭賣狗肉——貼‘有機產品的標簽,瞞天過海,以次充好。”聽著這些話,記者深有同感。當前我國的有機食品行業確實存在混亂現象。在超市里,許多產品都在正面貼著“有機食品”標簽,但正如李強儒所講的,很多都是“掛著羊頭賣狗肉”,有機食品行業秩序亟須規范。記者詳細詢問了做有機認證的成本,300-1000畝地大概2萬元/年,2年的轉換期,整個流程下來,共計6萬元。
“做產品,尤其農產品,決不能弄虛作假。還是那句話,要么不做,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2013年8月10日,新紀元公司的葡萄經法國國際生態認證中心(ECOCERT SA)檢測,經2013年11月28日—2014年10月9日將近一年的有機轉換期后,就可以使用有機產品標志。
2013年12月2日,該公司通過了中聯有機認證(CUC),包括專用有機肥生產、果品雜糧凈化包裝等認證。
2014年8月5日,法國國際生態認證中心對該公司的1-5號種植基地進行檢測,2014年11月27日該基地通過有機認證。
2014年8月5日,法國國際生態認證中心對該公司杏、黑小米、黑小麥、葡萄進行檢測,并于2014年11月27日發布報告,以上4種產品需經過近一年的轉換期,到2015年10月9日,方可使用有機認證標志。
2014年11月24日,該公司的生物有機肥和生物有機精肥通過了法國國際生態認證中心有機認證。
據悉,新紀元的夏黑葡萄全部為大棚種植,一般的葡萄,加上市場保鮮,供應期只有3個多月,而這里的葡萄,從5月份一直供應到11月份。
“大家都知道吐魯番的葡萄好,可我們伊犁河谷的葡萄也不甘示弱。”李強儒幽默地說。伊犁河谷和法國的波爾多、美國的加州基本處于同一緯度,海拔在800-1200米之間,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為3150小時。公司使用自己生產的肥料,春天和秋天使用基肥,葡萄的生長期使用的是液體肥(分為早期肥、中期肥和晚期肥)。根據葡萄在每個生長期間對營養的不同要求,添加了鎂、鉀、鈣、鋅等營養元素。
由于葡萄產量大,如何實現室溫保鮮成為新紀元面前的一道難題。李強儒四處調研,最終采取氣調保鮮法來實現保鮮。通過調整庫內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的比例達到保鮮的目的。在保鮮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保鮮劑、防腐劑等化學合成的物品。
公司采用反租倒包的方式,先租用農戶土地,再把土地發包給有能力的大戶,這樣實現了統一品種、統一施肥、統一防控、統一標準、統一采收的目的,便于管理。
同時,新紀元與農民合作社結成了長期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為種植戶提供技術和生物肥料,公司以前3年市場的平均價格作為今年的保底價,解決葡萄的銷路問題,從農戶手里回收葡萄,增強他們擴大種植規模的信心,但前提是得按照公司的統一標準和要求來種植。通過創建這樣全新的“企農利益聯結”機制,確保了有機農產品的質量,使農民在投入品和有機農產品兩頭受益。
品牌——長遠的考慮
“沒有品牌,就沒有生命力。做農業,尤其是高端農業,想要做長遠的話,必須得有自己的品牌。”李強儒說道,“2014年12月3日農業部召開《中國農產品品牌發展研究報告》新聞發布會,雖然自己沒有能夠參加,可心里還是有所期待,畢竟自己的想法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有了切合點,從某種方面來說,也是對自己工作的一個肯定。”
“品牌化已成為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核心標志。”李強儒把這句話記在了心里。
2011年,“生態型循環農牧業示范園”成立伊始,新紀元就打造了屬于自己的“伊河莊園”系列品牌,包含高檔雪花牛排、有機雜糧系列、有機鮮果系列、有機干果系列和養生保健食品(黑蜂蜂蜜、枸杞)五大部分。
“我們自己的東西有保障,才敢去北京開拓市場。底氣足了,腰桿才能硬起來。”
據悉,“伊河莊園”有機干果和糧食制品,在加工過程中,清洗用的水是飲用一級水,使用蒸汽、沖浪、毛刷、震蕩、風淋的方法去除異物。蒸汽烘干,滅菌燈滅菌,氣調保鮮包裝。在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保鮮劑、防腐劑等化學合成的物品。
公司以市場為導向,通過1號店、京東等電商進行線上銷售。在北京,還開通了送貨上門服務,只要客戶需要,有全年套餐,讓客戶全年都吃到原產新疆的食材。
微農業是近幾年流行的微小型精品農業,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有機蔬菜的需求,新紀元從中國農業大學工程學院引進了家庭小菜園、屋頂農場和陽臺種菜的設備,給消費者提供種子、有機質、生物肥料、種植手冊。滿足城市居民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有機蔬菜的需求,讓市民在自個兒家里就能種植新鮮食材,給家庭生活增添了樂趣!
到現在為止,李強儒的興農夢逐漸明朗。這個夢包含三個方面:第一,循環農業;第二,有機食品;第三,創建自己的品牌。他繼續說道,循環意味著可再生,意味著節約型模式,意味著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而有機食品代表著當今食品行業發展的先驅,代表著食品行業的發展趨勢,代表著健康、安全與前衛;品牌則代表著企業的形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品牌的好壞體現在消費者對企業的認可度上。
未來,新紀元農牧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將繼續圍繞這三個方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