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玲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勢在必行,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日益成為主流,農業農村工作確立了“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任務,將更加注重生態環境,更加注重質量安全,更加注重市場需求,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2014年,全國綠色食品企業總數達到8700家,產品總數達到21153個,分別比2013年增長13.1%和10.9%。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的有機食品企業達到814家,產品3342個,同比分別增長11.4%和8.5%。全國已創建635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達1.6億畝。創建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17個,面積達1000萬畝。綠色食品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5%,有機食品產品抽檢合格率為98.4%,均保持在較高水平,全年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沒有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件。
完善制度體系 提高標志許可效率
2014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依據《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結合多年的工作實際,全面系統地補充、修訂了有關基本制度,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
標志許可審查工作方面,修訂了綠色食品標志許可審查程序、檢查員注冊管理辦法,制定了標志許可審查工作規范、現場檢查工作規范和省級工作機構續展審核工作實施辦法,為把好申報產品質量關,提高審查工作的有效性、規范性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頒證工作,制定了頒證程序,修訂了證書管理辦法,強化了標志許可工作的權威性、嚴肅性和規范性。證后監管工作,修訂了企業年度檢查工作規范、產品質量年度抽檢工作管理辦法和標志市場監察實施辦法等3項基本監管制度,進一步明確了監管工作職責。標準制修訂工作,改進了標準制定的程序和執行規范,落實了首席專家責任制和龍頭企業參與制,增加了標準制定預評審環節,提高了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標準化基地建設,修訂了基地監管辦法,強化了對基地創建規模的計劃管理,嚴格了基地續展和驗收工作。
2014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和各地綠辦對農民合作社等組織模式,蔬菜、水產品、畜產品等高風險產品,加大了產地環境、組織模式、管理體系、風險防控能力評估,保證了標志許可審查的有效性和產品質量。在總結20個省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擴大續展審核放權,進一步將北京、山西、吉林、湖南、陜西、廣東、廣西7個省份納入改革范圍。圍繞提高續報及時率和續展工作效率,在整個系統明確了續展時限要求。推行檢查員績效考評制度,促進了現場檢查和材料審核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完成了對8家檢測機構的現場考核工作,進一步強化了檢測機構質量把關能力。從保證企業及時領證用標出發,鞏固頒證改革成果,強化省級工作機構職責,增強工作的互動性,促進了頒證率和頒證工作效率的提高,企業平均領證時間由原來的59天縮短為37天,縮短了1/3,提高了效率。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農業系統有機食品獲得了健康發展。認證工作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2014年,認證材料的規范性明顯好于往年。全年共頒發有機產品證書1457張,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5.7%,占全國有機產品證書頒發總數的1/8,頒證數量在全國25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中位居第二。企業再認證率達88.6%,繼續保持歷史高位。境外認證大幅增長。境外認證企業已達22家,產品166個,分別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57%和93%,為歷史最好水平。黑龍江、湖北、四川、山東、廣西、江西、甘肅等地因地制宜推動有機食品發展,2014年新認證企業占所有新認證企業總數的53%。江西把“三品”作為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申報的必備條件,省財政還安排170萬元資金對申報企業予以扶持。
針對2015年工作,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王運浩認為,2015年,各部門應繼續嚴謹規范高效地做好標志許可工作,整個系統要認真貫徹實施“一程序、兩規范”, 穩步推進綠色食品標志許可審查工作。加大現場檢查力度,探討建立初審質量評價機制,大力淘汰不能持續穩定保證產品質量的弱質主體,最大限度防范風險。繼續推行會審、評審常態化工作機制,完善專家評審制度,開展專業化評審,充分發揮專家的審查把關作用。對檢查、審核、評審中不符合要求以及不續展的企業、產品及時予以清除。進一步擴大續展審查放權范圍,實現全國75%省份續展放權的目標。與此同時,認真宣貫落實綠色食品頒證程序、證書管理辦法,充分發揮地方綠辦的職能作用,共同提高頒證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確保企業及時領證用標。
完善證后監管制度 擴大品牌宣傳
對于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發展,證后監管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2014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對因年檢不合格的18家企業26個產品取消了標志使用權。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和省級工作機構共抽檢綠色食品產品3940個,占2013年底有效用標產品總數的20.7%,對檢出的17個不合格產品取消了標志使用權。各地對160個市場進行了監察,共抽取樣品2172個,對發現的175個不規范用標產品、19個假冒產品進行了處理。綠色食品中心配合工商、質檢和農業執法部門對168件各類舉報、投訴、查詢案件進行了處理,有效清理整頓了綠色食品市場。為了增強綠色食品質量安全預警的科學評估和應急處置能力,綠色食品中心成立了質量安全預警管理專家組,聘請了13位專家,分別開展了對綠色食品畜禽飼料以及蔬菜的預警抽檢工作,根據抽檢結果及時進行調研和綜合評估,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為了擴大品牌宣傳,2014年,第十五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和第八屆有機食品博覽會成功舉辦,同時齊齊哈爾、扎蘭屯、大連等地發揮自身優勢,繼續舉辦區域性綠色食品展會。開展了綠色食品宣傳工作和新聞作品評比活動,表彰了先進單位、個人和優秀作品,樹立了宣傳工作典型,有效激勵了工作系統持續開展宣傳工作的積極性。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境外展會,進一步擴大了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國際影響。
2015年,如何做好證后監管工作呢?王運浩說,一是加強企業年檢工作督導,及時解決企業年檢工作中的問題,進一步增強年檢工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強產品抽檢,實行例行抽檢、專項抽檢和突擊抽檢三結合,繼續針對瓜果蔬菜等重點行業、合作社等重點主體開展產品抽檢。全年計劃抽檢綠色食品產品2050個,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及時取消標志使用權。三是加強市場監察,完善違規企業處理機制。加大打擊假冒力度,抓住典型案例,與公安、工商行政執法部門聯合行動,組織媒體深度曝光。四是加強風險預警工作組織部署,進一步加強預警信息員隊伍建設,重點開展對茶葉、稻米等產品風險隱患的排查。五是加強內檢員隊伍建設。各地要繼續加強綠色食品企業內檢員管理與培訓,同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今年擬在山東、江蘇兩省組織開展內檢員培訓,探索建立內檢員考核獎勵機制,強化內檢員責任,切實發揮內檢員在質量保障方面的作用。六是按照農業部統一部署,加快推進綠色食品質量追溯信息平臺建設步伐。
打牢產業基礎 提升品牌價值
“2015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嚴格落實全程監控,持續維護品牌形象;全面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加快完善產業體系,穩步提升品牌價值。”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王運浩說。
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需要不斷打牢產業發展基礎。完善標準體系,建立并實施以檢測機構為主、綠辦和企業共同參與的標準起草工作機制。組織完成農業部和中心立項的29項標準制修訂工作,修改完善《綠色食品標準適用產品目錄》,力爭綠色食品產品標準100%覆蓋。穩步推進基地建設,開展對部分地區重點原料產品的基地年檢督導,指導地方加強對基地生產行為的規范管理,著力提高基地標準化生產水平。推進信息化建設。完成“金農工程——綠色食品網上審核與管理系統”一期項目的建設與運行,同時通過項目的二期開發,進一步拓展功能,將系統向基層綠辦、監測機構、申報企業延伸,加快實現網上申報和審核,全面推動標志許可審查、頒證、監管、統計等工作的信息化、網絡化、電子化進程,不斷提高工作效率、質量和服務水平。
為增強對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科學指導,加強戰略研究和系統謀劃,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已啟動《全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綱要(2016-2025)》的制定工作,研究提出今后10年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總體思路和保障措施。
2015年,有機食品工作繼續以提升品牌的認知度和美譽度、競爭力和影響力為目標,推進各方面工作:一是規范產品認證。修訂現場檢查、審核、產品風險檢測規范,有針對性地開展交流檢查和材料集中審核,確保認證質量和效率。實現認證企業和產品穩步增長,認證企業數量達到880家,產品3700個,再認證率85%以上。二是強化質量監管。結合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專項,抽檢有機產品150個;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對42家獲證企業進行不通知現場檢查,力爭產品抽檢合格率98%以上。三是推進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對已建成基地進行復查和監督檢查,加強對基地的監管,新創建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5個,積極爭取有機農業示范基地相關政策支持。四是擴大境外認證。拓展與境外其他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抓好境外大項目認證,促進國際貿易發展。
如今,在我國很多地方,一些獎補政策很好地調動了生產主體申報“三品一標”的積極性。在新的形勢下,為全面完成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工作的各項目標和任務,整個工作系統需要不斷完善和加強體系隊伍建設,增強法治觀念、服務意識和業務能力。
鏈接:三品一標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統稱“三品一標”。“三品一標”工作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內容,是我國在不同發展階段、針對特定形勢、立足各自側重點發展起來的國家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并允許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未經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農產品。
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
有機食品指來自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標準生產加工,并且通過合法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
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指表示農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志。此處所稱的農產品是指來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即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