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
肇慶市是一座迷你的山城,有山有水有名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端硯產自肇慶),好似珠三角城市群里的一位古韻少女,古樸而清秀。
肇慶市面孔清新,路面干凈整潔,臨街店鋪靈動而有序,坐落城市中央的星湖好似一座可以洗去所有塵世煩擾的仙池,星湖一側由七座石灰巖石峰組成的七星巖更是為這座小城增添不少靈氣。難怪,葉劍英元帥曾賦詩贊美肇慶城區曰,“借的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肇慶市被譽為是北回歸線上的一顆綠寶石。作為“綠寶石”的肇慶市,在農產品生產上亦是熠熠生輝。肇慶市農產品不僅豐富多彩、且極具地方特色,用“精而美”來形容肇慶市如繁星般云集的特色農產品再合適不過。
8月20日,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肇慶現場推介會暨農業投資環境推介會(以下簡稱推介會)在肇慶市體育中心舉行。來自肇慶各地34家農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近120個名特優新農產品集中亮相,為參展客商提供了一個產銷對接和農業招商引資平臺。據悉,通過活動,現場簽約農業項目16個,合同金額達12億元。2014年肇慶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4.3%,增幅位居廣東省第一,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是珠三角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截至目前,肇慶市創建了20個省級名牌產品,111個農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4個種植業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是“中國柑橘之鄉”、“中國沙糖橘之鄉”、“中國貢柑之鄉”、“中國羅非魚之鄉”等,名特優新農產品正成為拉動該市農業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肇慶山區藥膳多
廣東人喜用藥膳煲湯,來應對濕熱多雨的氣候,來自肇慶的芡實,是廣東人煲老火湯常用的配料,以增加營養和口感。產自肇慶市的芡實被稱為芡實中的上品。當地又名芡實為“肇實”,相傳當年由一位來自仙掌巖(肇慶七星巖之一)姓“邵”的道士用其給當地小孩治病而引入,“邵”與“肇”在粵語中同音,后當地人稱之為“肇實”。無論你走進肇慶市哪一家特產店,無不遇見袋裝或者散賣的芡實。
除芡實外,到肇慶市游玩,必少不了要嘗一嘗肇慶的劍花湯。劍花是一種攀緣植物,生長在七星巖的懸巖峭壁上,劍花能夠吸取繚繞在周邊的云霧和石峰中的巖水,因此,劍花雖與陸地生的霸王花屬于同一種植物,但劍花更具養生價值,具有潤肺解暑除積熱的作用,也成為肇慶當地一大特色農產品,受外地游客的喜愛。
在推介會上記者得知,肇慶市德慶縣盛產何首烏、巴戟、羅漢果等南藥。相傳,清光緒年間,德慶州府監獄里,一位姓何的犯人在獄中飽受折磨后被扔到獄中荒園,人們都認為奄奄一息的犯人必死無疑,沒想到十多天后,這位犯人不但沒死,反而身體痊愈,面色紅潤,頭發也由白變黑,原來他在荒園內隨手摘食了身邊的野生何首烏。隨后,德慶人競相采摘此處何首烏。據說,如今德慶城的人幾乎人人都能指出當年救活何姓犯人的那片獄園。據說至今也只有德慶城周圍十公里的范圍內才能種植出最好最有效力的何首烏。
推介會上的高要市展區,記者看到一株格外引人注目的巨大巴戟天。高要市是巴戟天、肉桂、何首烏、佛手、廣藿香等南藥主產地之一,高要市不少山區鎮種植巴戟天歷史悠久。近年來,高要市通過推廣“公司+科研機構+管理系統+合作社+基地+標準+種植戶+種植風險基金”的中藥材產業化發展新模式,在高要建設華南地區中藥生產基地等,當地中藥材種植量逐年增多。據悉,目前高要市道地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年產量近5000噸。
此外,記者從推介會上看到不少市面上較為少見的特色養生、藥膳類農產品,如來自德慶縣的苷硒羅漢果,色澤橙黃,泡水后味道尤為清甜。另,遇到一種名為夜香花的特色菜,經查閱資料方知,夜香花又名夜來香,有清肝明目之效,是嶺南一帶人們夏季餐桌上一道新鮮時髦的美食。道地中藥材和藥膳型農產品不失為肇慶農業發展的又一特色。
德慶、廣寧柑橘香
肇慶市特色農產品豐富到令人眼花繚亂,但真正成規模發展、走出當地的地域品牌較少。真正走出肇慶,走出省外甚至國外,又足夠能代表本地特色的農產品可能要數肇慶廣寧縣的沙糖橘和德慶縣的貢柑。
談到廣寧農產品,人們首先想到廣寧沙糖橘。連片的廣寧縣沙糖橘種植基地,重現電視劇中“橘子紅了”的美景。沙糖橘是廣寧的傳統產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廣寧縣位于廣東省中部偏西,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的丘陵地區,當地獨特的氣候條件最適宜沙糖橘的生長發育。有著“中國沙糖橘之鄉”金字招牌的廣寧,出產的沙糖橘果皮呈朱砂顏色,清紅靚麗、汁多皮薄、清甜脆口、氣味芳香濃郁,果糖豐富、無核、化渣,極受消費者喜愛。廣寧縣種植的沙糖橘還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有機產品認證中心(OFDC)的有機認證和國家“無公害水果產地”認證,并且通過香港有機食品中心的認證,因此,廣寧縣生產的沙糖橘被譽為是真正的綠色有機水果。目前,廣寧縣沙糖橘的種植面積已超出20萬畝,遍及全縣17個鎮。如今,每到廣寧沙糖橘的成熟上市期,來自江浙、東北等全國各地水果商蜂擁而至,此外,還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
產自肇慶市德慶縣的貢柑與廣寧沙糖橘齊名。有專家考證,德慶貢柑是橙與橘的自然雜交品種。歷史上,德慶貢柑栽培始于唐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德慶所產貢柑外觀色澤金黃,橘肉細嫩無渣,兼有柚子清香爽甜的風味,是甜橙、糖橘、蜜柚三種水果的優點。德慶縣因盛產此類貢柑,被評為“中國貢柑之鄉”。據悉,德慶縣種植貢柑的種植戶多達3萬多戶,種植貢柑、沙糖橘15萬畝,農民僅此項人均收入就有1000多元。現今,德慶貢柑、沙糖橘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遠銷歐洲、新加坡等海外市場。德慶縣的柑橘產量居廣東省地級市首位,同時,柑橘成為肇慶市農業發展六大主導產業之一。
指尖上的肇慶農貿
推介會現場目不暇接的特色農產品僅體現肇慶特色農業的一面,肇慶市在“互聯網+農業”方面的發展才是這座小城讓人驚嘆的另一面,以肇慶市供銷社農(副)副產品配送服務中心(以下簡稱肇慶市供銷社配送服務中心)為首的生鮮電商,直逼珠三角一線城市的生鮮電商發展勢頭,已與消費者迅速觸電。
今年3月,肇慶市首個供銷社配送服務中心正式運營。市民從此可以通過肇慶供銷“菜籃子”服務快線享受在“指尖買菜”的便捷生活。據悉,將原來肇慶供銷社舊辦公場所及倉庫改造而成的肇慶市供銷社配送服務中心占地面積4500多平方米,項目總投資2千多萬元,項目被列入肇慶市惠民實事。同時,肇慶市供銷社配送服務中心在肇慶市端州區開設了約300平方米的實體展銷平臺,來自肇慶市供銷社系統和肇慶市7個縣區的250多個品種農產品集中展銷,其中70%為肇慶土特產。肇慶市供銷社配送服務中心將肇慶市的名優特新農產品搬上了互聯網。
隨著“互聯網+農業”的不斷興起,類似肇慶市供銷社配送服務中心這樣的平臺在全國各地并不少見,甚至猶如一股風四處刮起。然而,比起諸多同類別生鮮電商平臺還沒長成就已有凋零之勢,肇慶市供銷社配送服務中心顯得活力四射。在本屆推介會上,肇慶市供銷社配送服務中心展位前,云集了大量客商和市民,有現場辦理會員卡的,有洽談事宜的,場面火爆。
肇慶市供銷社配送服務中心的新聞發言人譚桂花向記者表示,該平臺從2014年開始建設,今年3月份平臺正式運營,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已發展會員3000多位。目前,在肇慶市端州區已有40多個社區設置了保鮮柜,其中有28個社區的保鮮柜已正式調試好并開通啟用。據悉,這種買菜模式,消費者全程無需人工直接協作就可完成。會員只要在手機上或者電腦上提前半天下單,平臺服務人員就會將蔬菜肉品等送到會員所在社區的保鮮柜內,然后會員在指定時間段內可憑短信驗證碼或者會員卡直接到保鮮柜領取訂購產品。
譚桂花向記者分析他們平臺的四大優勢,首先是安全,配送服務中心首先要確定供應基地,之后將初步確認基地的土壤和蔬菜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方能采購。其次是新鮮,時鮮農產品都是當天早上從基地直接供應到配送服務中心,然后全程冷鏈配送。上午要菜,提前一天晚上預定。下午需要,當天上午預定即可。目前配送中心共有10輛配送車,全部是冷鏈配送。此外,農產品價格平價又便民是平臺的另外兩大亮點。因供銷社本身具有龐大的合作社資源,完全可實現讓農產品從種植基地直抵消費者手中,中間再無其他物流環節,節省不少成本,如此農產品不僅價格優惠,品質也好保證。此外,消費者可以不出社區就拿到想要的新鮮時蔬肉品,十分便捷。因此,目前肇慶市供銷社配送服務中心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大波粉絲,通過網上平臺購買產品。此外,譚桂花透漏,他們正在利用一項名為微凍食品保鮮技術,提供微凍肉食品配送服務,據悉微凍食品要比一般冷凍肉產品更營養,口感更好。
隨后,記者在推介會現場遇到來自肇慶綠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向國忠,向國忠與他的團隊欲通過直接對接肇慶當地的農業龍頭企業采購農副產品,在微商城“去農場”平臺上,將質量優價格平的農產品配送到消費者手中,并于推介會當天與當地政府簽訂相關協議。很明顯,“去農場”的定位與上文提到的肇慶供銷“菜籃子”服務快線形成肇慶市兩大“互聯網+農產品配送”的角逐勢力,不過,目前來看,肇慶供銷“菜籃子”服務快線已經先人一步搶走了端州區三千多位家庭主婦的心。不論兩家本土電商平臺如何角逐,不難預見的是,今后肇慶市城區內的實體菜市場將面臨一輪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