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理
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是東北地區大豆集中上市時段,進入4月大豆銷售基本進入尾聲。然而由于受國際大豆行情沖擊,加上部分農戶對新推行的目標價格政策理解存在偏差,產生惜售心理,造成今年東北地區大豆價格持續走低、收購量減少。據糧食部門統計,截至4月10日,大豆主產區黑龍江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銷售進度還不到50%,每斤大豆只有約1.60-1.95元,有140萬噸大豆出現滯銷。
4月15日,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接到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相關部門反映大豆滯銷情況后高度重視,與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協會(簡稱“市場協會”)領導協商組織經銷商赴黑龍江開展大豆產銷對接活動,并動員中國大豆產業協會、中國大豆網及糧油批發市場等各方力量,組織采購商參加對接活動。4月29日,由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黑龍江省農委、市場協會共同在哈爾濱舉辦大豆產銷對接活動。北京新發地、商丘農產品中心等10家批發市場,北京、上海、山東、浙江等18個省市的61家大豆加工和貿易企業,黑龍江和內蒙古47家企業、128家大豆種植合作社、農場參加了對接活動,這也是農業部、市場協會在全國第一次舉辦糧食類產銷對接活動。
對接活動上,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在致辭中強調,大豆產業的健康發展不僅關系到我國食用植物油基本供給能力的保障,也涉及廣大豆農的生活和生計,希望采購商和生產者平等協商,加強合作,實現共贏。黑龍江省農委主任王忠林對黑龍江大豆產業的生產和流通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黑龍江和內蒙古生產經營者發布生產和待銷大豆的數量、質量等信息,與各地經銷商進行面對面對接洽談,場面熱烈,效果顯著。
緩解滯銷賣難取得實效。通過此次產銷對接活動,采購商與黑龍江和內蒙古大豆種植戶簽訂意向合同90萬噸,約占滯銷數量的65%。黑龍江107家大豆種植合作社與98家省內外大豆加工及貿易企業簽訂大豆購銷合同近80萬噸,內蒙古組織大豆種植合作社和農牧場管理局共18人參加活動,簽訂大豆購銷合同近10萬噸,取得了大豆產銷雙方互利共贏的效果。活動現場簽約數量在萬噸以上的合作社有43家,簽約量最大的黑龍江省龍聯農民合作社聯社與山東谷神集團等3家大型企業簽訂了3.05萬噸的大豆購銷合同,嫩江縣宏強種植合作社與冬雪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2萬噸的大豆訂購合同。由于此次活動訂單數量較大,對市場拉動作用較強,大豆價格出現企穩回升跡象,截至5月4日,黑龍江大豆價格每斤約1.98-2.02元,比前期價格每斤提高了5分至1角錢。
合作社議價能力明顯增強。此次活動中農民合作社積極參與,有效改變了過去分散農戶在市場交易中的不利地位,談判、議價能力明顯增強,形成了市場交易上的規模效益。有8家合作社以每斤2.1元的價格與企業簽訂了購銷合同,高于目前市場價格8分-1.2角。還有很多合作社與企業合約中雖未確定價格,但企業承諾在保證產品數量和質量的情況下,可高于市場價格一定幅度收購。如成都香香嘴公司與七臺河三勝合作社簽訂合同中,明確提出根據市場情況,可按高于市場價格10-20%的價格收購大豆,充分顯示了合作社對比分散農戶在市場交易中的優勢。
拓寬渠道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產銷對接活動平臺,產銷雙方免費獲得了供求信息,降低了交易成本,不僅有效緩解了豆農的燃眉之急、穩定了市場供應,更推動了產銷雙方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促進大豆產業長遠發展。嫩江縣宏強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徐洪強說:“這次活動我們不費勁地接觸到這么多采購商,這是我做夢也沒想到的事情,能和他們接觸太難了。”山東谷神生物科技集團采購經理朱秀華說:“這次產銷雙方直接見面進行合作洽談,使得大豆生產者知道了我們需要的產品數量、標準,以便安排生產,更使我們減少了很多采購費用,活動舉辦得及時、有效。”活動使產銷雙方建立了聯系,為進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礎。七臺河三勝農產品合作社理事長黃勝軍說:“我們與很多企業建立了聯系,一個電話號碼就是一個商機,一次見面就是一個了解客戶的過程,這次活動后我們要到相關企業了解詳細情況,探索進一步合作。”部分在現場沒有談完的合作社,還邀請省外采購商深入合作社實地考察,繼續商討建立長期產銷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