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麗 朱洪波
據傳唐代《道藏》列出中華“九大仙草”,鐵皮石斛位居榜首,超越了聞名遐邇的天山雪蓮、冬蟲夏草。5月13日至18日,在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深職院創意中心分會場,深圳人工種植的鐵皮石斛驚艷亮相,與會賓客不僅可以品嘗到石斛鮮條、鮮汁,還可以將組培好的苗子帶回自家種植。將來,這些鐵皮石斛還會借助保鮮和干制技術以及文化創意,形成更豐富的產品樣態。而這些,離不開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農業文化創意與營銷研發中心的智力支持。
新農企慕名找到深職院
成立近三年的深職院農業研發中心是個立足于農業全產業鏈開發的跨學科、跨專業公益研發團隊。負責人喬方教授表示,他們的努力方向就是為新農人、新農企搭建文化創意和營銷展示平臺,幫助傳統農業插上科技與文化的翅膀,讓其擁有高附加值。而這也代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深圳興旺生物種業公司擁有深圳首個石斛種植基地,目前剛剛起步。公司在深圳市農業科技促進中心的推薦下,慕名找到深職院農業研發中心。喬方教授介紹,鐵皮石斛被國務院《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列為三級保護品種,同時也是《中國植物紅皮書》所載的瀕危植物,因此市面罕見鮮為人知,其產業化前景十分可觀。除了制成石斛鮮條或榨成鮮汁,學校還能通過干制、保鮮技術以及文化創意和綜合營銷完善后端產業鏈,比如有興趣的市民可以購買石斛苗拿回自家陽臺種植,這樣既可食用,同時也能享受種植之樂。對于這樣的支持方案,興旺生物種業公司十分滿意,認為有了文化和技術雙重支撐,更容易和消費者建立情感和文化上的共鳴。
追求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喬方教授堪稱深職院的“展會明星”,在歷年的文博會、高交會上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她主持的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深圳綜合試驗站正是因為集合了學校生物、藝術、管理、表演等多專業協同創新的優勢,驅動了文化和科技兩個翅膀,成功帶動珠三角和粵東地區部分荔枝龍眼農企、農戶由傳統種植業向高附加值現代農業轉型。研發團隊根據其荔枝龍眼的果型、色澤、風味、生長習性等特征,以及背后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地域文化,將其演繹成生動可愛的系列文化產品。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創意,為傳統農業提供了起飛與續航的強勁動力,也實現了農業科技工作者“論文寫在大地上、碩果結在農人家”的美好夙愿。
賦予傳統農業二次生命
“傳統農業被賦予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才能擁有高附加值。”喬方介紹,深圳目前有3萬畝基本農田,高附加值、觀光農業是深圳農業的發展方向。她認為,現代農業只有實現科技、管理、文化“三駕馬車”并轡驅馳的格局,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在本屆文博會深職院創意中心分會場,喬方教授共推出三個項目:“創意農業文化展”側重新農人、新農企的農產品展示和農業技術交流;“創意生活美學展”圍繞創意美食、餐飲禮儀以及人才培養做文章;“深職院農業文化創意與營銷研發中心對外服務”強調以文化創意手段來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這些項目的共同特征就是借助文化創意賦予傳統產業以二次生命,為消費者帶來文化與美的體驗,從而助力傳統農業和食品業實現文化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