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騰玉+戴正華
江西省吉安縣鳳凰鎮村前養雞小區占地面積500余畝,現有養雞戶42戶,其中貧困戶10戶,已建雞棚49棟,面積達2.5萬平方米,年均出籠肉雞75萬羽,戶均年增收近5萬元。全縣實施的“一戶一個雞棚”精準扶貧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群眾一致認為有“三個好”。
一個好是“政策好”。全縣對貧困戶養雞戶實施“四輪驅動”政策扶持。一是通過擔保貸款,使貧困戶貸得到款;二是通過貸款貼息,減少貧困戶貸款成本;三是通過現金直補,引導貧困戶積極建雞棚;四是通過保險,降低貧困戶養雞風險。二個好是“模式好”。養戶同公司采取“公司+養戶”模式進行合作養雞,公司對養戶實行“四提供一回收”,即提供雞苗、飼料、藥品和技術服務,回收全部合格雞肉。有效解決了貧困戶增收資金難、技術難、銷售難的問題。三個好是“效益好”。養戶平均每只雞利潤有2.4元,一個貧困戶一個雞棚,一年養3-4批雞,每批養5500羽雞,年純收入可達4萬元以上,一年就可以脫貧。同時,養雞戶利用雞棚周邊的荒山荒地大力發展井岡蜜柚、高產油茶,對雞糞進行無害化處理,走出了一條生態養殖的新路子。
鳳凰鎮村前養雞小區養雞戶與溫氏合作養殖脫貧致富的事跡,只是眾多養雞戶與溫氏農企合作成功養殖的一個縮影。公司+農場主合作模式,合理整合了資源,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飼養成本,減少了市場和養殖風險。解決了農場主自己“想做而做不了”和“想做又做不好”的問題,解決當前農村農民增收,帶動農民致富、促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做出巨大貢獻。吉安縣屬丘陵地帶,山林較多,具備發展禽畜業的良好自然條件,農民家家戶戶也有養雞的傳統,但一直處于生產力低下、自足自給的自然經濟養殖狀態,養戶效益低下。為加快老百姓脫貧致富步伐,全縣先后引進吉安溫氏禽業有限公司、江西正邦禽業公司這兩家國家農業龍頭企業,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通過提供雞苗、提供飼料、提供疫苗、提供技術和回收全部合格肉雞的“四提供一回收”模式合作養雞。其優越性體現在:投資不大。公司以記賬形式為農戶提供雞苗、飼料和藥品,農戶不需付現錢,從而大大減少了初期投資。風險較小。公司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對養雞戶全程跟蹤指導,從選地建雞舍到肉雞上市,提供技術、防疫“一條龍”服務。銷路不愁。有公司強大的銷售網絡作后盾,農戶根本不用為銷售分心,只要養得好、達到正品雞要求,公司全部回收包銷。效益可觀。按公司要求養殖,公司承諾農戶每只雞利潤1.7元左右,農戶一年可養3-4批雞,每批養5500羽雞,年純收入可達4萬元。得益于有效解決了農戶缺資金、缺技術、缺市場三大關鍵性難題,農戶投資小、有規模,效益好、無風險的養雞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全縣每年出欄肉雞穩定在3600萬羽左右,帶動養殖1000羽以上農戶3500余戶,其中帶動貧困戶962戶、戶均1.2個雞棚。
[作者簡介]
羅騰玉、戴正華,江西省吉安縣委農工部。
責任編輯: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