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福泉
(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廠,河北滄州 061023)
淺談注水井注水保摻流程改造
韓福泉
(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廠,河北滄州 061023)
自2006年大港油田采油三廠棗43北塊油水井實施地面流程簡化優化以后,所有油井全部以串井形式與回油系統“T”接,所有注水井以單井形式與注水系統“T”接,取消了地面地下摻水,油井串井源頭井停產期間易出現管線凍堵現象。本文通過工藝流程改造,實現注水井注水保摻,有效解決管線凍堵現象。
注水井 保摻 流程
大港油田采油三廠棗43北塊生產油水井于2006年先期開展地面流程簡優化工作,所有油井全部以串井形式與回油系統“T”接,所有注水井以單井形式與注水系統“T”接,取消了地面及地下摻水,取消了計量間和配水間,所有油井均采取串井停摻生產,高液量、高含水油井為源頭井,源頭井停產期間,源頭井至攜帶井之間回油管線內液體停止流動,雖然管線埋深均在1米以下,但長期不流動易造成回油管線出現堵管線現象。
棗43北塊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含水率已經達到93%,已經進入到了高含開發后期,為了滿足對原油產量的需求,就要加大油井采出量,棗43北塊10口油井平均沖次為3.7次/分鐘、平均下泵深度為1700米、均采用Φ51mm、Φ57mm管式泵生產,特別是5口源頭井泵徑均Φ57mm,大泵徑、高沖次運轉油井易出現抽油桿斷脫造成打撈抽油桿停產,高含水、低油量加大了抽油桿與油管之間的磨擦與腐蝕,同樣易造成油井修井停產,以上停產現象均有可能出現因油井停產造成回油管線凍堵。
棗43北塊在開發初期布井井距較近(每兩口井為一個平臺,井眼距離不到4米),隨著開發的不斷發展,根據實際生產需要每個生產平臺均為一口油井和一口注水井,(由圖1所示)。在單井注水管線上連接DN25高壓管線,配套PG350/DN25調節閥一個和PG350/DN25注水分水器,在注水分水器后用DN25中壓管線與源頭井預留標產流程連接,通過高壓調節閥和注水分水器兩級降壓后,將注水單井管線中的高壓水變為低壓水,再通過計算分水器前后兩端壓差,選擇合適水嘴,再調整源頭井標產流程,實現油井停產后的注水保摻。如果注水停注,可在注水分水器與源頭井標產流程之間安裝壓風機掃線頭,連接壓風機進行掃線后關閉源頭井與攜帶井之間切斷閘門,變攜帶井為源頭井生產。(由圖1所示)
地在流程簡優化以后,實際生產過程中此套保摻流程暴露出兩方面問題:一是注水分水器應用不廣泛,在部分配件損壞后,難以修復,同時保摻流程一次投入較多;二是壓風機數量較少,使用需要提前報計劃,掃線操作需專業人員操作,不具備及時性。因此我根據生產實際再次提出改進,同樣借助油水井井距近,在注水井注量計與上流閘門之間連接DN25高壓管線,配套PG350/DN25調節閥一個和PG350/DN25流量計,在流量計后用DN25高壓管線與源頭井預留標產流程連接,經過注水井流量計上流閘門和保摻閘門兩級降壓后,將注水系統管線高壓水變為低壓水,再經過調試兩個流量計水量可以實現注水平穩注水和油井平穩保摻,如果出現停注短時間內可以通過關閉注水上流閘門,用注水流量計下流閘門控制水量,注水井反吐保摻。通過近兩年使用,未出現過因注水返帶保摻掃線造成的回油管線漏失現象。(由圖2所示)
隨著地面流程簡優化工作的不斷推動和不斷的優化設計,其他區塊油井地面流程簡優化工作也繼續開展,有所區別的是,在廢棄計量間的同時,在自然站又完善了一小的摻水冷閥組,供各源頭井摻水,同時全部更換了摻水閥組到各源頭井的摻水管線,但是由于成本原因,摻水閥組到摻水供水站的總摻母管沒有更換,經常出現漏失,影響正常的摻水運行,在總結注水井保摻掃線經驗的同時,同樣利用油水井井距較近,利用注水井單井保摻流程與源頭井地面摻水管線連接,在摻水母管出現漏失后,關閉摻水站來水閘門,用降壓后的注水給源頭井摻的同時,將保摻水量向上控制,將多余的注水向自然站反切,這樣就可以以點帶面,將整個自然站所有源頭井全部實現注水反帶保摻。(由圖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