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鶴
(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吉林吉林 132012)
發電機滑模勵磁控制器設計
喬鶴
(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吉林吉林132012)
本文結合了自適應逆推法與L2增益干擾抑制以及Terminal滑模控制,首先將控制器的推理與設計的整個過程加以給出,然后對2區域4機系統加以仿真,并深入分析了其仿真結果,結果表明Terminal滑模勵磁控制器具備較好的性能,它不僅使得功率振蕩能夠得到快速抑制,并使得電力系統其暫態穩定性得以提高,而且使得機端電壓得以恒定。
自適應逆推法Terminal滑模控制電力系統
本文結合了自適應逆推法與L2增益干擾抑制以及Terminal滑模控制,以便使得控制效果最佳,并將它求出。新的控制方法能夠鎮定非線性系統,盡管非線性系統包含了不確定參數并且受外擾動的影響。在發電機勵磁控制器中應用此控制方法,并且將COI信號的跟蹤加以實現。
在發電機其機械功率不變的前提下,采用快速勵磁,也就是說將勵磁機本身的動態加以忽略,則可以得到電力系統的狀態方程:

其中分別 iε為不確定項,包括建模不精確與外擾動部分; iT為阻尼系數,也是不確定的參數; δ為發電機的功角; w為發電機轉子的角速度; d為慣性時間變量; p為機械功率,假定是不變動的;E為勵磁電壓,即設計后的控制量。
COI信號被定義為:


圖1 兩區域四機系統示意圖

圖2 三相短路時的響應曲線

圖3 COI時滯對G1與G4功角差的影響
考慮到模型中含有不確定參數以及外擾動的三階不確定性系統,即:

其中, 1x、 2x和 3x是輸入和輸出的控制量, θ為一個有界限的不確定擾動, φ是不確定參數,對應著已知函數。在整個控制系統之中,L2增益干擾抑制,它的控制目標為尋找到一個合適的輸入量,使得在給定的正常數的條件下,能夠有:

將Terminal滑模面加入其中令

鄰域對應的半徑小于,只要選取的參數和足夠大,就可以保證該領域足夠的小。由此實現了L2增益干擾抑制控制。
在本文中主要采用兩區域四機系統,如圖1。發電機使用的模型為六階模型,負荷采用恒定功率模型。由于仿真還受控制器自身限幅的影響,因此也考慮了這方面的因素。
試驗測試時間為t=0.1s時,第7節點與第8節點間與第7節點近側出現三相接地短路,時間t=0.2s時,在線路故障被排除后,進行仿真,其結果如圖2。通過對圖1中的發電機功角波形的分析可以得出,上述的控制策略能夠讓功角更迅速的穩定,超調量也會更加小些;在電壓控制上,逆推勵磁控制下的機端電壓大多數時間會低于額定值,但上述的控制器能夠讓機端電壓快速恢復到額定值。
COI信號要利用廣域測量系統得到,通常來講,信號時滯要達到幾百毫秒。圖3表示的是G1和G4的功角差受COI信號時滯的影響(第1、2、3曲線分別對應的時滯為200ms、300ms和500ms)。通過圖3可以看出,當信號的時滯不大于300ms,系統穩定控制就不會受到時滯太大的影響,且本文的控制方法仍占有一定優勢。當信號的時滯大于500ms,功角將趨于震蕩或者發散。因此,可接受的時滯的取值范圍大約為300~500ms。
本文將L2增益干擾抑制、自適應逆推法和Terminal滑模控制相組合,提出了基于自適應魯棒的Terminal滑模控制方法,并將其成功的應用到發電機的勵磁控制器研發中。
[1]王曉東,張俊嶺,王剛.電力系統勵磁控制器設計[J].科技致富向導,2014(10).
[2]蔡超豪.非線性H∞勵磁控制器的設計[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0(03).
喬鶴(1988—),女,吉林人,碩士研究生,畢業于東北電力大學,研究方向:電氣工程及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