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超 王柳行 任麗平 鄭鍇
(吉林醫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吉林吉林 132013)
大學生醫療保險探析
范超 王柳行 任麗平 鄭鍇
(吉林醫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吉林吉林 132013)
隨著我國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逐步覆蓋和實施,國家將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納入到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范疇,大學生的醫療保障利益受到了有效保護。通過了解實施大學生醫療保險政策以來顯現的問題,從政策宣傳、參保意識等多角度分析原因,提出要從法律法規建立,政策宣傳力度,加強正確引導,樹立參保意識等方面有效解決實際問題,推進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的健康發展。
大學生 醫療保險 建議
大學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是我國未來發展和建設的骨干力量。保證其健康狀況良好是國家衛生部門對高教事業的重要支持,提供其必要的醫療保障服務是各級醫療保險機構對高教事業的重要保障。
在國外,很多國家對大學生的醫療保險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例如,美國政府會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向未滿21周歲的青少年提供診療服務或醫療補貼;德國的大學生在進行注冊入學時,必須提供已參加醫療保險的證明材料,否則不能予以入學。在我國,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已納入到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范疇。在校的大學生均可自愿參保并按期繳納一定的醫療保障費用,參保的人員包括各公辦高校、民辦高校、獨立學院和部分高校的脫產研究生等。根據各高校的隸屬關系,由中央、各省、市的對其進行屬地化管理。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完善和擴充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障體系的服務對象。
(1)醫療保險知識的匱乏。由于缺乏有效的醫療保險指導和健康教育知識的傳授,大學生對醫療保險知識和醫療保險制度知之甚少,對醫療保險的申請、報銷和賠付等更是全然不知。有些大學生雖然參加了醫療保險,直到畢業也從沒享受過醫療保險的優惠政策。學校方面僅僅是進行了單方面的收費和辦理,對后續的政策解讀、使用指導等未作補充,這使得多數學生對大學生的醫療保險不夠重視,認為可有可無,學生參保的積極性并不高。認識上的局限直接導致大學生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比例較低,導致雖有政策支持卻無法實現廣泛覆蓋的現象。
(2)學校政策宣傳手法單一。各醫療保障機構在大學生醫療保險方面的宣傳多數是以政策傳達的方式進行,在督促各高校相關工作負責人做好參保工作后,就不會再有后續的宣傳和指導。多數學校從思想認識上認為參保屬個人意愿,從而忽略了宣傳工作的重要性,依托輔導員開展醫保工作,宣傳形式和宣傳方法較為單一,對具體的報銷流程和醫保卡使用等缺乏全方位的講解,在面對大學生各類醫療保險問題時,以無法給出專業解釋為由,要求學生通過網絡等渠道自己進行了解[1]。政策宣傳不到位使得很多大學生將商業保險和社會醫療保險進行了混淆,在初次接觸大學生醫療保險時還以為自己參加的是一種商業保險。
(3)大學生參保意識薄弱。在對學生的調查問卷中,多數大學生認為自己身體強壯,健康狀況不會出現問題,一般不愿意主動參加醫療保險。有學生認為即使生病,到藥店購買藥品的經濟支出可能會比繳納醫療保險費劃算許多。還有學生因對醫療保險知識的匱乏,雖然患病,卻想不來按照醫療保險程序進行治療,對報銷的單據和流程均不了解,造成無法享受醫療保險報銷等后果[2]。參保意識的淡薄和醫療保險知識的缺失,使得很多大學生認為參加醫療保險沒什么用,這種思想在大學生之間進行傳播,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參保人數比例過低的現實情況。
(1)完善醫療保險法律體系。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學生的醫療保險制度仍然比較落后。首先,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社會醫療保險的保障比例仍未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僅僅是能夠滿足較低的居民醫療保障。其次,針對大學生醫療保險的相關法律法規少之又少,無法對社會保險在大學生醫療保險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明確,對由政府、大學生、學校和醫療機構組成的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中各自享受的權利,履行的義務和應承擔的責任沒有進行明確,各方的責任機制的建立尚未完成[3]。
(2)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應建立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為主、商業醫療保險為輔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通過商業醫療保險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有利補充,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無法解決的醫藥費用轉移到商業醫療保險的報銷范疇,形成兩種保險的優勢互補,保證大學生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療,提高大學生的醫療保險保障水平。此外,還可以通過在高校建立醫療救助基金等形式,幫助特困學生解決醫療費用難題。
(3)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高校作為醫療保險工作的具體實施者,應通過多種形式切實做好醫療保險的宣傳工作。一方面,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正確樹立健康的風險意識,強化對社會醫療保險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逐步引導學生提高主動投保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采用舉辦醫療保險知識講座、辯論比賽等活動,對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覆蓋范圍等問題加以宣傳,豐富大學生的醫療保險知識,提高大學生預防疾病的意識,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參保率。
(4)加強健康教育工作。學校應重視大學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就醫行為。首先,要讓學生對所患病情和治療的復雜性有充分地認識,清楚自己需要選擇什么樣的醫療資源進行治療。其次,對憑借主觀判斷并選擇錯誤的治療方式帶來的經濟損壞和不良后果進行反面教育,加深大學生對健康教育的理解,加強對醫療保險真正作用的認識。再次,重視大學生的健康教育工作,還可以促使其患病時能夠選擇正確的就醫方式,降低治療費用,減少不必要的醫保資源浪費。最后,要鼓勵大學生加強身體鍛煉,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減少重大疾病的患病幾率,樹立預防重于治療的健康理念,自覺將醫療保健消費與自身經濟情況緊密聯系起來,合理地利用醫療保險資源[4]。
[1]雷璨程.新醫保政策背景下大學生參保行為的研究,社會保障研究,2011:(6),47-53.
[2]蘇曉玉.我國高校大學生醫療保障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2007.
[3]余佳,蔣婷婷.當前中國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的現狀研究——以江蘇大學為例[J].科技信息,2012(18).
[4]賀志武.大學生醫療保險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翰林學院學報,2009(10).
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重點課題項目(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3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