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先明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湖南常德 415100)
淺析軟件工程專業模塊化的研究
佘先明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湖南常德 415100)
目前高校培養出來的軟件工程專業人才無法滿足企業需求,原因有很多種,其中傳統的專業整體方案設計和陳舊的教學方式方法是造成這種學校與企業嚴重脫節的罪魁禍首之一,所以更新軟件工程專業的整體方案設計和改革教學法,迫在眉睫,本文將根市場需求并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談談模塊化教學課程改革的主要思路和實施的具體方法。
模塊化教學 軟件工程 傳統教學
根據國家工信部數據統計,在2014年1月至11月,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近3.3萬億元,同比增長20.1%,軟件產業實現出口438億美元,同比增長14.3%。加快軟件產業發展成為我國促進科技進步、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有效手段。軟件產業屬于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其產品和技術升級快,導致從業人員淘汰與更新快,從而加劇了對于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國有近80%的高校開設了軟件工程及相關專業,每年培養畢業生達20余萬人。但市場調研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軟件企業技術負責人認為應屆畢業生不具備企業實際崗位所需要的能力,有近一半的畢業生因為技術原因在面試過程中遭淘汰??梢哉f,我國高校的軟件人才培養難以滿足企業的實際崗位需求。
模塊教學法實現了理論學習與操作訓練的有機結合。它的出現,對各高校的教學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促進學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作球化,現代的企業正朝著高文化,高科技含量的方向發展。中國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嚴峻的挑戰。現代的中國企業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創新意達識,能適應企業不斷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然而,多年來,高校軟件工程畢業生多,但學生普遍不受企業歡迎,畢業生步履艱難,危機四伏,究其原因,有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學校延用了多年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不出”實用型”和”操作型”的技術人才,不僅嚴重阻礙了學校的發展,同時也阻礙了社會的發展。所以改革是唯一出路,摒棄陳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是學校為企業輸送有用人才的有效途徑。
借鑒國外人才培養成功經驗,打破原有的課程體系,構建覆蓋本專業人才培養標準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實現對原有課程的整合優化。
(1)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以軟件工程專業才培養方案為依托,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優化整合課程體系,打破課程之間界限,有針對性地將一個專業內相關的教學活動組合成不同的模塊,使每個模塊對應清淅的能力培養目標。通過模塊與模塊之間層層遞進、相互支撐,實現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將傳統的人才培養“以知識為核心”轉變為“以能力為核心”。
(2)圍繞模塊能力培養目標,設置模塊教學內容。依據模塊的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構建教學內容,將傳統的課程改造為面向特定能力培養的模塊。同時,整合傳統課程體系,實現模塊教學內容的非重復性。此外,充分發揮合作企業所具有的工程教育資源優勢,與企業共同開發和建設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創新性和先進性的企業學習模塊。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融合多種教學形式,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銜接。通過將課堂教學、企業學習、研討、項目、實驗、練習、第二課堂和自主學習等不同的教學形式引入模塊化教學環節,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緊密結合,強化對學生工程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訓練。
教學內容模塊化,就是根據培養目標,我們將各專業的教學內容具體劃分為三大模塊,即文化基礎模塊,專業技能模塊和素質教育模塊。其中文化基礎模塊和素質教育模塊由若干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組成,而專業技能模塊則依據專業技能特點,由若干子模塊構成,每個子模塊又由一系列的教學課題組成。這樣,就形成以專業技能模塊為主干,文化基礎模塊和素質教育模塊為兩翼的新的課程體系。專業技能模塊,是將原先的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和實踐課按照新的理念和一體化教學要求進行重新整合而形成的教學單元。多年來,我們不斷加強模塊課程的研究開發,在探索中不斷優化完善模塊課程體系,形成了下面三個主要課程特色。
4.1以專業職業技能為核心,構建專業技能模塊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由橫向和縱向兩軸構成:橫向為一定等級職業資格專業技能課程體系的構建,表現為技能模塊一、技能模塊二、技能模塊三、技能模塊四、技能模塊五等,各技能模塊之間呈遞進式關系,且每一個技能模塊都由若干等值交叉的鏈狀教學課題來支持;縱向為同一專業技能課程體系從初級漸次遞進到中級和高級,表現為初級技能模塊、中級技能模塊和高級技能模塊。同時,明確各模塊所要達到的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
各模塊之間、模塊內各課題之間,在內容安排上按照專業基礎知識,后專業知識,再將行業規范和技能訓練合二而一,把原來自成體系的理論教學內容分解到模塊和課題中去,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形成“專業入門—知識準備—操踐操作—項目實戰”這樣一個新的專業課程構建模式。模塊之間和模塊內部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單一到綜合,層層推進,保證了教學過程的有序性和項目實戰的漸進性。
4.2貫徹“理實一體、工學結合、任務驅動”的課程原則
“理實一體”原則解決的是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踐操作的問題。各個專業技能模塊都以訓練課題為紐帶,聯系相關學科知識,按照“必需、夠用”的原則,將一定比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的內容劃入課題。學生在一個課題的學習過程中,將做和學有機結合,既注重專業技能訓練,又注重能力目標的實現。
“工學結合”原則解決的是學校教育和企業脫節的問題。每個模塊不論是基礎技能訓練,還是應用技術學習,其教學課題的設計首先考慮企業的實際需要,且許多課題就取自企業的需求,保證技能訓練對企業工作具有最大的適應性和匹配性。
“任務驅動”原則解決的是理論如何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一個模塊由若干課題組成,而每個課題必須是一個具體的可完成的工作任務。一個模塊由若干工作任務來覆蓋本專業的基礎技能、通用技能和專項技能,包括一定的方法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最后用一個綜合任務來整合各項技能,使之形成綜合職業能力。
4.3優化模塊內容、設備和師資
優化模塊內容是使各模塊內的教學內容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其核心就是明確該模塊內的若干核心技能點,其余則根據學生特點、企業需求以及專業規范、開發平臺、技能知識等的更新變化進行動態優化,在對模塊的不斷維護中保持模塊內容的動態平衡性和不斷與時俱進的科學性。優化的目的是使模塊內容始終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宗旨。
根據模塊配備相應的設備和師資,解決的是設備的充分利用和師資隊伍建設的新方向問題。要使傳統的一物一用變為一物多用,使學科型師資變成雙師型師資。定期安排老師進行培訓,進修,深入企業,參與實際應用項目的開發。只有具有了這些優秀的教育教學資源,模塊教學才能得到真正落實并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模塊化課程改革避免了教學內容的重復,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新形成的模塊化課程體系還具有以下特點。
(1)突出專業特點,強化培養軟件工程能力。整合后的課程體系明確了教學重點為軟件開發能力的培養,不僅使學生能知道怎樣做,更重要的是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突出實踐訓練,強化培養學生動手打操作能力。整合后的課程體系遵循學生認知規律,通過“企業認知實習---學校操作實踐---企業項目實戰”的方式對學生開展3個階段的集中式實踐訓練。
(3)成立科學嚴謹的評價小組,有意識地收集評價資料,科學分析測評結果,及時研究改進意見。將自我測評、評價小組測評、領導測評有機結合,將平時測評、階段測評、終結測評綜合考慮。
(4)校企深度合作。整合優化后的課程體系要突出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標準。與企業共同組建專業指導委員會,聽取企業意見,引入最新行業標準與規范,制訂符合行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和科學的課程體系結構。課程內容引入行業發展最新技術。將行業最新技術融入到具體課程內容中,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定期展開與企業的人才交換機制,把企業中的工程師聘請到課堂上,讓他們用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業指導學生。同時安排老師去企業學習交流經驗。
[1](美)Roger S. Pressman《軟件工程:實踐者的研究方法(原書第7版.本科教學版)》.
[2]覃遵躍,黃云,胡斌.基于校企合作的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時代教育(成都教育版),2012,(11).doi:10.3969/j.issn. 1672-8181.2012.11.009.
[3]暋袁,許強,王曉峰,檀明,張向東.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塊化教學改革研究——借鑒德國FH成功經驗[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