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堅 李 駿 譚琳琳 陳 懿 李 勇 王 冠 黃賽倫 潘穎梅 韋榕靜 何宏逸 梁炳健
梧州市近5年男性性病就診者感染調查及高危行為分析
鐘 堅 李 駿 譚琳琳 陳 懿 李 勇 王 冠 黃賽倫 潘穎梅 韋榕靜 何宏逸 梁炳健
性病門診就診者是艾滋病流行和傳播的高危人群之一。1為了解梧州市男性性病就診者艾滋病、梅毒、丙肝以及高危行為的影響,2010-2014年每年4~7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梧州市的綜合醫院及??菩圆¢T診男性性病就診者4045人進行面對面基本情況以及行為學調查,并采血樣進行HIV、HCV、梅毒抗體檢測。結果如下。
1.1對象 2010-2014年每年4~7月全市綜合醫院及??菩圆¢T診男性性病就診者4045人。
1.2方法 采用國家哨點監測工作統一設計的表格,采用問卷式調查,內容包括人口學資料、吸毒行為及性行為為特征等。
檢測方法:血標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進行HIV初篩,血樣初篩陽性者的標本進行確認實驗,根據《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標準進行判斷;梅毒抗體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分析法,嚴格按使用說明書操作及判斷結果。
1.3統計學方法 離線錄入艾滋病哨點監測數據管理系統數據庫,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1人口學基本信息 梧州市男性性病就診者各年齡段均有,主要分布在21~70歲,年齡15~83歲,平均45.20歲。人口學上以未婚或者在婚的本省漢族男性為主,外省男性也占有極少一部分。
2.2行為學信息 2010-2014年的監測發現,最近3個月有商業性行為史一直處于穩定狀態,但2014年忽然增加到73.13%,最近3個月與臨時性伴有性行為史除2013年比較低外,其余各年均在20.00%左右,說明商業性性行為還是有很大的市場。每年均有一定比例的調查對象有注射吸毒史;除2012年外,每年均有一定比例的調查對象有同性肛交史;最近1年有性病史逐年減少,由2010年的13.50%減少到2014年的3.89%;調查對象的知曉率很高,但知行分離(表1)。
2.3血清學監測結果 梧州市男性性病就診者2010 -2014年的HIV、HCV感染率在總體上呈現較低的態勢,梅毒感染率在總體上呈下降趨勢。這與調查對象最近1年有性病史逐年下降相吻合(表2)。

表1 2010-2014年梧州市男性性病就診者哨點監測行為學結果

表2 2010-2014年梧州市男性性病就診者哨點監測血清學結果
對高危人群的監測是控制艾滋病疫情的一個重要內容,高危人群的行為對艾滋病傳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2梧州市男性性病門診就診者以青壯年人群為主,他們正處于性活躍期,當今社會活躍程度高,因此其傳播性病艾滋病的危險性也相應加大,其作為性病艾滋病傳播“橋梁”人群的作用不容忽視。
監測結果顯示,梧州市2010-2014年艾滋病知識知曉率不斷提高,知曉率的提高與我們利用多種資源在吸毒人群中不斷開展防艾知識教育宣傳密切相關,但存在知行分離現象,3不安全性行為廣泛存在,商業性行為比較普遍,5年來,有18.8%~3.89%在過去1年中曾被診斷性病,說明該人群重復患性病的比例很高,高危行為有持續存在的可能性。提示我們需要重點針對該人群進行防艾宣傳,并重視他們高危行為的改變。
在男性性病就診者的性行為方面數據顯示依然存在相當一部分有商業性行為的男性性病就診者,提示商業性行為仍然是男性性病就診者感染艾滋病的高危因素。3盡管從2010-2014年的數據反映最近1年患性病的比例逐年下降,但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并不高,從側面反映這個人群就醫的主動性不高,存在著傳播性病、艾滋病的隱患。
本次調查結果與付志智等的類似。4調查顯示,梧州市男性性病就診者HIV與梅毒的檢測率高于天津市的調查結果,5也高于黑龍江省的調查結果;6提示性傳播已經成為梧州市HIV傳播的主要途徑,性病門診就診者已經成為性傳播感染HIV的重要人群。
最近3個月有同性性行為史,是性病門診男性就診者感染 HIV和梅毒的危險因素。以往調查發現MSM梅毒感染率為18.7%,7因此可以依托性病門診開展MSM的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
梅毒為感染HIV的危險因素,因此加強性病門診規范性梅毒醫療服務不僅對于控制梅毒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控制艾滋病的傳播業具有積極的意義。
1農麗萍,何波.2009-2010年性病門診男性就診者艾滋病哨點監測結果.實用預防醫學,2011,18(2):361-363.
2湯杰,張振開,周蕓,等.2011年桂林市艾滋病高危人群哨點監測分析.中國艾滋病性病,2012,18(8):533-536.
3張靜瑜,欒榮生,羅映娟,等.2012年四川省艾滋病高危人群哨點監測結果分析.中國艾滋病性病,2014,20(2):91-94.
4付志智,唐中書.性病門診就診者艾滋病知識、態度及行為分析.中國公共衛生,2008,4(4):419-420.
5郭燕,相建蕓,周寧.2012年天津市性病門診男性就診者HIV/梅毒感染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艾滋病性病,2014,20(2):121-123.
6李一,王開利,佟雪,等.黑龍江省2010年高危人群艾滋病哨點監測報告分析.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5):59-61.
7郭燕,朱效科,夏建暉,等.204例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現狀及行為學特征分析.中國艾滋病性病,2009,15(1):50-51,71.
(收稿:2014-11-21)
廣西梧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梧州,5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