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戴小楓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迎接營養健康時代的到來,果酒行業準備好了嗎?
文 | 戴小楓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在三十多年前,你如果“扛”一個“大哥大”,再雇兩個保鏢,就可以滿街“橫著走”;“萬元戶”富得流油,令人眼紅。而今天,從個人、家庭到國家,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這條發展的“高速路”上,從農產品加工業到果酒行業,都將迎來大的發展機遇。

在國際上,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存在一個規律:當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以后,農產品加工業開始啟動。此時市場處于自我組織階段,整個產業小、弱、散,市場主體多依賴自有資金發展。3000美元是農產品加工業的一個拐點。在這個拐點之前,農產品加工業的市場主體是個體戶、自由資金,小產品、小規模,產品的品味、檔次低,利潤空間不大。而進入人均GDP 3000美元以后,農產品加工業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進入指數式的增長階段,規模擴張、數量急劇增長。在這個階段,產業發展依靠工商資本。再向前一步,當人均GDP 1萬美元以后又發生一個變化,從依賴工商資轉變為金融資本,外加創新驅動,在這“雙輪”驅動下,產業發展迎來一個新時期。
另一方面,從社會需求方面來看:人均GDP處于在1000~3000美元時,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是吃不飽穿不暖,是糧食安全的問題;在3000~10000美元間,人們對農業的主要需求變為食物安全,這也是我國現階段食品安全問題頻繁暴露原因之一。過了1萬美元大關以后,食品安全問題基本上不是主要矛盾了,營養健康則日益為人們所關注。自此以后農業、食品行業面臨的主要矛盾、挑戰、任務、目標,就是“營養與健康”。從這一點而言,搞農業的人與做醫療的人將來是一個上游、一個下游的關系,殊途同歸。營養與健康將會成為一個戰略新興產業。
2014年我國人均GDP約為7485美元,在新常態下,按照7%的增速,不過三五年,我國人均GDP基本可過萬。這意味著我們將開始進入“發達狀態”。再結合以上兩點,不難發現,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將迎來大的時代發展機遇。因此,我們今天在這里成立果酒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恰逢其時,我們要乘勢而上,為下一階段的到來,做理論準備、觀念準備、思想準備,并結合謀劃我們國家十幾億人的營養與健康,發展果酒產業。
在酒飲料市場,白酒、啤酒、果酒以及各種茶飲料五花八門,在營養與健康時代市場會怎么選擇?
白酒一去不復返。營養健康時代,白酒這個東西對人的心、肝、胃等等都不好,遲早要被人們拋棄。當下的“八項規定”是一個契機,但即使沒有這個規定,從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上來講白酒也會退出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白酒留下的巨大的市場未來會給誰?到底是果酒、紅酒,還是其他酒飲料,關鍵要看:第一是否符合營養健康的理念和需求;第二口感如何,大眾能否接受。

大宗水果,比如說柑橘、桃、蘋果等的專用品種發展成熟,鮮食、榨汁或制作罐頭都有專用品種。無論是草莓、藍莓,還是各種野生資源的利用,如果沒有專用品種、產地,產品的營養健康價值就不能說服人,不能加工出精品,就形成不了品牌。但是在果酒產業,這一塊目前還沒有做起來,我建議業界要關注解決這個問題。
(本文由本刊記者周蓉根據作者在“2015中國果酒產業科技創新發展研討會”上發言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