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鷹李海東廖 軍孫仁美
229例接觸過敏性皮膚病患者斑貼試驗結果分析
王 鷹1李海東2廖 軍1孫仁美1
目的: 明確我院接觸過敏性皮膚病患者常見的變應原。方法: 應用經典綜合系列診斷試劑盒(19種檢測物)對我院門診229例接觸過敏性皮膚病患者進行標準化的斑貼試驗。結果: 229例患者中有203例患者呈現陽性反應,總陽性率88.65%,152例患者對2種或以上檢測物呈現陽性反應。19種檢測物中,陽性率最高的是硫酸鎳(42.36%),其次為橡膠 II(23.65%),其余依次為橡膠IV(21.67%)、香料 I(21.18%)、香料 II(19.70%)、重鉻酸鉀(16.75%)、對苯二胺(11.33%)、甲醛(10.34%)、白降汞(10.34%)、松香(8.37%)等。結論: 硫酸鎳、橡膠、香料、重鉻酸鉀等是我院患者接觸過敏性皮膚病最常見的變應原。
斑貼試驗; 變應原; 接觸過敏性皮膚病
斑貼試驗通過應用變應原在皮膚局部誘導致敏機體產生炎癥反應,確定由遲發型變態反應(IV型變態反應)引起的慢性濕疹、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的致敏源,對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免接觸致敏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現將我科229例患者的斑貼試驗結果進行總結分析,以了解本地區接觸性過敏性皮膚病患者變應原情況,指導臨床診斷、治療和預防。
1.1對象 我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行斑貼試驗的229例患者,其中面部皮炎68例、手部慢性濕疹63例、臍周變應性接觸性皮炎57例、慢性濕疹(軀干部位)41例。檢測者年齡11~78歲,男94例,平均年齡38.73歲,女135例,平均年齡31.64歲,男女比例為1∶1.44,病程6個月~10年,平均病程4年。排除標準:①試驗前2周系統用過抗組胺藥和/或糖皮質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劑者;②甲狀腺疾病、惡性腫瘤、風濕熱、腎病、肝病患者;③濕疹急性發作期;④妊娠期婦女;⑤脊柱兩側皮膚有皮損者。
1.2方法
1.2.1斑貼試驗 采用百億怡達經典綜合系列BY-01診斷試劑盒(北京百億怡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按說明書進行操作。選擇受試者上背部正常皮膚,將變應原按順序放置于斑試器內,排列順序按從左→右,從上→下做好標記,試劑用量為25μL,軟膏制劑直接放入斑試器內,10號甲醛液體制劑滴在斑試器的濾紙片上,將斑試器膠帶在檢測部位貼平、貼牢,排除空氣。48 h后,取下斑試器30 min后觀察結果。
1.2.2注意事項 急性期皮損完全消退后方能做斑貼試驗。受試部位如反應強烈,囑患者及時去掉斑試器,并記錄陽性反應,受試期間不能洗澡、飲酒及搔抓受試部位。如高度懷疑對某種致敏原過敏而48 h結果為陰性者,在斑貼試驗第7天進行重復觀察。
1.2.3結果判定標準 陰性反應(-);弱陽性反應(+):紅斑、浸潤;強陽性反應(++):紅斑、浸潤、丘疹、小水皰;極強陽性反應(+++):紅腫并有大水皰。(IR):不同類型的刺激反應。
2.1患者斑貼試驗結果 203例患者呈陽性反應,總陽性率為88.65%,其中152例(74.88%)對2種以上檢測物呈現陽性反應。硫酸鎳陽性86例,橡膠II陽性48例,橡膠IV例44例,香料陽性43例,香料II陽性40例,重鉻酸鉀陽性34例,對苯二胺陽性23例,甲醛陽性21例,白降汞陽性21例,松香陽性17例,布羅波爾陽性12例,咪唑烷基脲陽性12例,尼泊金酯陽性8例,橡膠III陽性7例,橡膠I陽性7例,硫酸新霉素陽性6例,乙二胺陽性4例苯唑卡因陽性2例,環氧樹脂陽性2例。
2.2不同病種斑貼試驗結果 68例面部皮炎患者中有57例患者對1種及以上檢測物呈陽性反應(83.82%);12例男性患者中 7例呈陽性反應(58.33%);56例女性患者中 50例呈陽性反應(89.29%)。63例手部濕疹患者中有54例對1種及以上檢測物呈陽性反應(85.71%);30例男性患者中25例呈陽性反應(83.33%);33例女性患者中29例呈陽性反應(87.88%)。57例臍周變應性接觸性皮炎患者(男37例,女20例)均對1種以上檢測物呈陽性反應,陽性率100%。41例慢性濕疹(軀干部位)患者中有31例對 1種及以上檢測物呈陽性反應(占75.61%);15例男性患者中 9例呈陽性反應(占60.00%);26例女性患者中 22例呈陽性反應(占84.62%)。發病部位不同變應原種類不同。從結果中可以看出,臍部接觸性皮炎患者變應原比較單一,主要是對硫酸鎳過敏,其余發病部位的患者多表現為2種以上致敏原呈陽性反應(共152例,占74.88%),其中54例患者甚至對4種以上致敏原呈陽性反應(26.60%)。詳見表1。

表1 不同病種斑貼試驗結果 例(%)
慢性濕疹及復發性面部皮炎是皮膚科常見疾病,由于病因復雜,常常反復發作遷延不愈。斑貼試驗作為一種可靠無痛苦的檢測方法,可以確定外源性過敏原,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免接觸含有過敏原的物質,減少皮疹的復發。1,2本文研究發現,229例患者中有88.65%呈現陽性結果,74.88%的患者表現為2種及以上致敏原呈陽性反應,26.60%的患者甚至對4種以上致敏原呈陽性反應。最常見的致敏原為硫酸鎳、橡膠II、橡膠IV、香料I、香料II、重鉻酸鉀、對苯二胺、甲醛、白降汞及松香。這與近年來國內外文獻報道大體一致,3,5部分結果存在差異可能與我們選擇的病例主要是面部皮炎、手部濕疹及臍周接觸性皮炎有關。
面部皮炎患者中,女性患者占大多數,其主要致敏原為香料、松香、硫酸鎳、對苯二胺、白降汞等,這些致敏原主要存在于香水、面膏、衛生墊、牙膏等各種日用品及染料(染發劑、毛皮染料等)、合金、電鍍物品(耳環、眼鏡框等)中,顯示了香料、化妝品、合金等在引起面部復發性皮炎中的重要作用,女性因為注重美容護膚,經常佩戴金屬飾品,面部復發性過敏性皮炎發病率常常較男性高。
手部濕疹患者中,男女比例無明顯差異,主要致敏原為橡膠、重鉻酸鉀、硫酸鎳、白降汞、松香等,這些致敏原主要存在于橡膠制品、手套、膠皮軟管、殺菌劑、消毒劑、水泥、衣物染料、油漆、多種合金、電鍍物品(耳環、眼鏡框等)及防腐劑中。從事建筑、裝修、洗車修車行業的男性發病率高,家務勞動較多的女性發病率也較高,部分醫生和護士由于經常接觸消毒劑及反復洗手,發病率也較高。這些患者很難完全避免接觸這些致敏原,故多數治療困難,對此類患者應指導患者加強防護措施,嚴重者應建議更換工作。
臍周變應性接觸性皮炎患者致敏原主要為硫酸鎳,部分為重鉻酸鉀、橡膠制品、防腐劑。男性患者夏季常貼身穿著有金屬鈕扣的牛仔褲、系金屬扣皮帶,女性患者穿低腰褲、佩戴金屬飾品,故夏季是臍周變應性接觸性皮炎的高發季節,如果注意避免直接接觸金屬致敏物,則能明顯降低發病率甚至避免發病,因此對此類患者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加重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可能致敏的化學物質被越來越廣泛的接觸,有報道稱約有3000多種化學物可能引起皮膚敏感而致病,6,7標準變應原系列是根據國家或地區工作經驗總結而來,對于臨床因IV型變態反應所致的皮膚病,可以作為常規檢查方法,確定致敏原,從而指導臨床預防和治療。有學者報道在應用斑貼試驗確定致敏原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8,9提示了斑貼試驗在IV型變態反應所致的皮膚病診斷、治療及預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樊國彪,王學民.診斷性斑貼試驗方法學的中文文獻分析.臨床皮膚科雜志,2011,40(4):218-220.
2賈蕓玲,孫杰,王興剛.斑貼試驗在診斷接觸性皮炎中的應用及體會.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12,22(3):191-192.
3溫映紅,肖志巧,李靚靚,等.95例學生濕疹患者斑貼試驗結果分析.皮膚病與性病,2013,35(3):159-160.
4張左英,周怡新,文海泉,等.長沙地區188例皮炎及接觸性皮炎患者斑貼試驗結果分析.臨床皮膚科雜志,2012,41(5):357-359.
5王蘭,李東寧,孫健,等.特應性皮炎102例食物特應性斑貼試驗結果與各臨床指標的相關性分析.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28(4):362-365.
6 Zug KA,Warshaw EM,Fowler JF Jr,et al.Path-test results of the North America Contact Dermatitis Group 2005-2006.Dermatitis,2009,20(3):149-160.
7蘭雅璐,王璐,李巍.面部皮炎患者123例斑貼試驗分析.中國美容醫學雜志,2013,2(7):243-746.
8王振遠,路永紅,劉蘭,等.333例皮膚病患者斑貼試驗結果分析.重慶醫學雜志,2010,39(22):3105-3108.
9石巖,趙宗峰,吳秀娟,等.手部濕疹100例血清總IgE及斑貼試驗檢測結果分析.中國醫學文摘(皮膚科學),2012,29(6):347-349.
(收稿:2015-04-04 修回:2015-05-13)
·病例報告·
Patch test in 229 patients w ith contact allergic derm atitis in Chongqing
WANG Ying,LI Hai-dong,LIAO Jun,et al.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324th Military Hospital,Chongqing,400020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ommon allergens in 229 patientswith contact allergic dermatitis in our hospital.Methods:Two hundred and twenty-nine patientswith contactallergic were tested with topical patch-testing diagnostic box(19 kinds of allergens).Resu lts:Two hundred and three cases were positive,with a positivity rate of 88.65%.One hundred and fifty-two caseswere allergic toat least two antigens.Among the 19 kinds of allergens,the first 10 common contact allergens were nickel salfate(42.36%),rubber II(23.65%),rubber IV(21.67%),perfume I(21.18%),perfume II(19.70%),potassium dichromate(16.75%),paraphenylenediamine(11.33%),formaldehyde(10.34%),white precipitate(10.34%)and rosin(8.37%).Conclusion:Themostly common contact allergens were nickel salfate,rubber,perfume and potassium dichromate in the patients visited to our hospital.
patch test;allergens;contact allergic dermatitis
1解放軍第324醫院皮膚科,重慶,400020
2解放軍第324醫院呼吸科,重慶,4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