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衛
湖北省潛江市出產的小龍蝦,在海內外刮起一陣又一陣的紅色美食風暴,潛江小龍蝦產業為何能不斷創新升級、迅速崛起?實地走一走,看一看,不難體味到在政府引導下,大眾創新所煥發出的巨大能量。
從“一稻一蝦”到“一稻兩蝦”
2001年春,積玉口鎮寶灣村的普通農民劉主權,在低洼田嘗試“蝦稻連作”,一舉打破了“稻田不能養殖小龍蝦”的禁區,實現了錢糧雙增。2006年,這種生態種養模式寫進湖北省委“一號文件”被大力推廣。潛江市政府出臺扶持政策,對新發展“蝦稻連作”模式的按每畝10元的標準予以獎勵。潛江也一躍成為全國小龍蝦養殖中心。
2010年始,潛江市水產局總工程師陶忠虎通過“稻蝦共作”實驗將“一稻一蝦”變為“一稻兩蝦”,蝦農又可多收獲一季,畝均可多賺2000元左右。2013—2014年,潛江市政府對新發展“稻蝦工作”模式的養殖戶每畝給予40元的補貼。如今,潛江稻田養蝦面積達到26萬畝,小龍蝦產量達到4.2萬噸,小龍蝦養殖產值12.6億元,現已形成布局合理、集中連片、產銷功能齊全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從“一蝦兩吃”到“一蝦多用”
小龍蝦肉質細膩,營養豐富,早已成為歐美人餐桌上的佳肴。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潛江只有少數人試著炒點麻辣蝦球“嘗嘗鮮”。當時還在潛江一家鄉鎮企業做供銷科長的漆雕良仁,在江浙一帶出差,看到當地人把小龍蝦變成10多美元一袋的蝦仁出口,不禁暗下決心。2001年,漆雕良仁回到老家潛江熊口鎮,注冊成立華山水產公司,開始經營出口業務。隨后,萊克水產等一批水產加工企業跟進。2014年,潛江市小龍蝦加工出口創匯1.9億美元,占全省小龍蝦加工出口額的63.8%,成為全國最大的小龍蝦出口基地。
幾乎就在同時,“油燜大蝦”在潛江掀起一股強勁的紅色風暴,繼而撬動了武漢、北京等地餐飲市場。如今,“油燜大蝦”已是潛江的招牌名菜。潛江現有小龍蝦餐飲店大小百余家,其中“蝦皇”“小李子”等餐飲企業是典型代表。2012年,潛江部分實體店開始在網上銷售油燜大蝦。如今,全國各地都可以品嘗到正宗的潛江味道。
小龍蝦身上能吃的部分只有約20%,蝦殼、蝦頭等大量資源被白白浪費。漆雕良仁再次從中看到了商機,投資近5億元建成甲殼素深加工中心,2014年實現了年處理廢棄蝦殼10萬噸,年產甲殼素高附加值衍生制品能力7000噸,銷售收入20多億元的目標,預計2015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潛江也成為目前全國唯一的淡水甲殼素精深加工基地。
從“天放天養”到“人放人養”
潛江小龍蝦紅透大江南北,旺季經常是“一蝦難求”,而癥結在于蝦源奇缺,繁殖的速度趕不上捕撈的步伐。能不能實行“人放人養”?難度大,風險高!萊克集團董事長鄭玉林迎難而上,充分發揮中央財政現代農業項目作用,投資近億元建起了全國規模最大的小龍蝦工廠化育苗基地。2013年,在湖北省政府支持下,萊克水產建立全國最大的小龍蝦苗種選育和繁育中心。
2014年,潛江市小龍蝦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在小龍蝦加工能力、出口創匯方面連續九年雄居全國第一,享有“世界小龍蝦看中國,中國小龍蝦看湖北,湖北小龍蝦看潛江”的美譽。尤為可貴的是,面對大眾不斷高漲的產業熱情,潛江市委、政府迅速跟進,積極扶持,適時引導,保證了小龍蝦產業的健康發展。
如今,小龍蝦已成為潛江市“四大名片”之一。2009-2014年,潛江分別成功舉辦了五屆“中國潛江龍蝦節”,今年將舉辦第六屆。潛江已將龍蝦節打造成為富民、惠民、樂民的節慶盛會,成為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經貿盛會”于一體的文化品牌。
潛江龍蝦產業的建設,為現代農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打開了一扇大門,其產業涉及苗種繁育、養殖、加工、餐飲、倉儲物流、旅游交通、城市建設等多項領域,是大眾創新,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