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
“面對城市農批市場的穩定增長和高進入壁壘,我中心用領先的規模優勢、成功的政府合作和異地擴張經驗,以及管理、技術優勢形成的強大市場競爭力,來持續提高市場占有率并成為農批市場的龍頭不是紙上談兵”,龍泰農副產品交易中心負責人告訴筆者。
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出現,是我國流通體制改革的重大成果,是農副產品流通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萌芽到發展再到規范化與市場化的變革,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在幾十年后的今天正在經歷著一場必然的變革。
現狀一:
“頑疾”讓“擔子更重”
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多年的建設,已覆蓋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農產品集中產區,構筑成了貫通全國城鄉的農產品流通大動脈。據了解,目前,大中城市消費鮮活農產品的很大比重是通過批發市場提供的,通常情況是城市規模越大,這個比重就越高。批發市場的發展,為搞活農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豐富城鎮居民的“菜籃子”和“果盤子”,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農副產品市場身上的擔子越重,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筆者在蘭州幾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了解到,隨著市場化的不斷發展與更新,一些早年建成的市場因內部管理不到位,配套設施滯后等限制了其發展,使得市場衛生環境和周邊秩序等方面不斷出現“頑疾”,盡管各級部門都在不斷加強管理,但市場內和市場門前環境仍然差強人意,不少市民也都希望,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能夠以嶄新的面貌出現。而此時,打造蘭州獨具特色的品牌農副產品市場便呼之欲出。
與蘭州綠色市場僅一條馬路之隔,即將建成的龍泰農副水產品交易中心是一座現代化的具有電子物流的新型農副產品綜合市場。筆者在現場看到,市場招商中心已經正式運營招商,招商中心也有許多咨詢的水產商和蔬菜商。
相關專家指出,在上述“頑疾”讓“擔子更重”的同時,新的品牌能否讓困局得到改善,這需要靠市場去檢驗,但同時也值得我們去期待,畢竟品牌化發展才是市場規范化、效益化的新動力。
現狀二:
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有心無力”
“你知道農批市場的現代化經營管理是什么嗎?”筆者針對這一問題詢問了位于綠色市場的7家攤位,但忙于生意的攤主們無一能回答上來。
對此問題,專家解釋,有些市場加入了全國性的信息網,設立了電子信息屏幕,向社會公布信息。有些市場引入了電子票據結算等現代化交易方式,提高了交易的規范性,促進了市場交易的發展。有些市場在培育市場主體,實行會員制,提高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例如,無錫市錫澄果菜市場早在1996年就開始組織客戶成立了果菜經營聯誼會,為客戶提供了許多有益的服務,參加聯誼會的客戶逐漸增多,5年后會員就達到1000多人,其中500多位會員已成為市場的骨干,會員從市場進貨額在當時最多已超過1000萬元。有些市場還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試行了拍賣競價,開展了電子商務,進一步完善了商品的交易方式,增強了流通服務功能。
“面對城市農批市場的穩定增長和高進入壁壘,中心用領先的規模優勢、成功的政府合作和異地擴張經驗,以及管理、技術優勢形成的強大市場競爭力,來持續提高市場占有率并成為農批市場的龍頭不是紙上談兵”,龍泰農副產品交易中心負責人告訴筆者。
已經在龍泰農副水產品交易中心簽訂了協議的商戶蔡女士認為,這個新的市場硬件設施和管理比較好,綠色市場也要升級改造,這個過渡期有多長誰也不好說,為了不影響生意,他先簽訂了這邊的協議,再說,現在的這個交易中心是商場式,上下樓都有電扶梯,購物環境也好。
現狀三:
多元化發展正在尋找“新出路”
隨著我國農副產品批發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農產品市場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多形式的競爭格局,各種農產品購銷個體戶、專業戶、聯合體不斷發展壯大,顯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成為鮮活農產品流通的主力軍。例如,廣東省茂名市是著名的南果和反季節蔬菜的集中產區,全市數萬農產品源形成流通大軍,與全國數百個大中城市的市場建立了比較穩定的購銷關系,每年北運果菜量十分可觀。
龍泰農副水產品交易中心的負責人梁總對筆者說,蘭州應借鑒發達城市的先進經驗,城市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還是要依靠現代化的運營管理模式,具備現代化的物流、信息、配送、檢疫檢測四大功能的綜合體平臺。蘭州周邊城市西安、鄭州都已經建成了現代化的運營市場,市場設有鮮果蔬交易廳、無公害精品果交易區、干果、副食、糧油、肉禽蛋交易區和果品冷藏庫等交易設施,具有電子結算、信息公布等平臺,這些完整的服務設施不但能夠快捷進行交易,而且還保證了市場的整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