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躍
成立剛滿三年的中國電建海外投資公司,抓住“一帶一路”的契機,平穩而高效地推進海外業務的拓展。
一邊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高企的失敗率,另一邊是聲勢日隆的“一帶一路”。作為先行者的中國電建(601669)海外投資公司總會計師李錚,對于中資企業海外投資的諸多風險有著清醒的認知,“走出國門就意味著你要更多地擁抱風險,而要想游刃有余地應對風險,這些企業就不得不努力與國際先進的管理制度接軌。特別是海外投資,作為業主,對管理水平的要求要比國際工程總承包商要高。可是,一旦學會了境外生存的技能,中國企業就會獲得一次新生,中國擁有這樣的一批企業后,就會帶動國內企業轉變機制,提升企業的國際化層次,獲取新的發展動力。”
對于在風險中成長的中國企業未來海外投資的格局與走勢,有著深厚財務功底的李錚從不喜歡貿然地以點概面,而她更為看重的是,隨著“一帶一路”、“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的設立,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和并購活動將加速推進,借勢遠航。
借勢遠航
作為“一路一帶”的“先頭部隊”,中國電建的海外投資平臺,經營業績滿分、管理評價9項均在中國電建集團內部名列前茅的中國電建海外投資公司,以“小國別、大市場”的發展戰略,在2015~2025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中重點提出了“布局全球8+10+12國別市場”的目標,在這30個國別市場中,14個亞歐國家全部位于“一帶一路”沿線。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卡西姆” 項目。對于中巴經濟走廊“1號工程”,作為國家戰略“一帶一路”實施的重要項目,“卡西姆”項目總投資額約為20.85億美元,由中國電建海外投資公司與卡塔爾王室基金AMC公司聯合投資,將建成巴基斯坦首臺660兆瓦大容量發電機組,這將有力改善巴基斯坦的緊張供電局面。2015年4月份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中國電建與巴基斯坦政府部門簽訂投資協議后,5月份隨即簽訂了電站EPC總承包合同及三大主機訂貨合同,7月份完成了初步設計收口評審及三大主機技術評審,8月份鍋爐廠供貨的第一船附件設備已發運。
“卡西姆”項目意義重大、工期緊湊,采用了國內先進的、成熟的成套設備和技術方案,集中了中國電建最優勢的資源。對此李錚直言,未雨綢繆、齊心協力積極推動項目進展固然重要,但是在大量的海外投資信息中進行甄別,挑選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及海外戰略投資的項目也不容忽視。在外交及地緣政治方面,我國企業投資的所在國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相對落后。我國企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先進、價格適中和資金充足的優勢,進一步提升中國對第三世界的影響力,進而在國際舞臺上獲得更多的支持,這也有利于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信譽價值的提升。
而對于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印度尼西亞,也成為中國電建近期較為關注的熱點方向。為落實中國電建向產業鏈上游領域拓展,深度開發印尼市場的戰略規劃,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首倡之地印度尼西亞,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國電建海外投資公司成功中標印度尼西亞明古魯火電項目和拉蘇洛水電站項目,簽署《購股協議》和《股東協議》。積極發揮集團在電力能源行業的技術優勢,力爭將先進的技術、設備、標準帶到印尼市場。如果說卡西姆港項目是積極借助高層出訪的政治助力推動業務發展的典型,那么“明古魯”項目便是中國電建海外投資公司遵循市場規律彰顯市場競爭力的有力之舉。
揚長避短
“四年連上四臺階”的世界500強——中國電建(601669)不久前再傳喜訊。華盛頓時間8月3日,2015年度美國《工程新聞記錄》“全球工程設計公司150強”和“國際工程設計公司225強”雙榜排名揭曉,其中“國際工程設計企業225強”共有22家中國內地企業入圍,中國電建、中國成達、中國交建進入前50名。中國電建在兩個榜單中均高居中國企業第一的位置,而在全球工程設計公司150強中位列亞洲第一。能夠取得上述的全球市場評價的突破,,從另一個角度為中國電建的海外投資成績給予了點贊,并為進一步開辟更廣闊的全球市場做了一個強大的背書。
面對中國電建的穩進前行,李錚并沒有被公司的排名所打動,讓她陷入更深思考的是中國電建與世界的差距——除了經營規模的差距,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承包商相比,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在業務結構、經營模式等方面也暴露出諸多不足。雖然在我國經濟帶動和政府扶持的帶動下,中國國際工程發展迅猛,但是量的增長并不能代替質的飛躍。發達國家承包商憑借其技術和管理優勢占據工程承包產業鏈的高端市場,包括設計咨詢、工程管理、項目運營等領域,而我國承包商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的低端市場,例如工程施工、勞務派遣等領域,利用中國勞動力成本低的競爭優勢,依靠低價競標等經營模式生存,盈利水平長期在低點徘徊,經營風險也越來越大。
事實上,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大型承包商都與商業性金融機構建立了緊密而持久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例如美國AIG金融集團就曾先后與ENR國際承包商225的很多承包商建立了戰略聯盟,長期為它們提供保函、擔保等金融服務。相比較而言,歐美銀行一方面由于基準利率較低,銀行存款成本和從中央銀行融資成本較低,來自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批發融資占有比重較大,而這類融資成本通常相對較低。對此,李錚建議我國政策性銀行也應從政策力度、業務品種、支持范圍等領域進一步加大對國際工程承包及海外投資企業的支持;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加快自身的國際化進程,大力建立海外分支結構,通過收購、參股外資銀行等方式獲取國際資源和經驗,盡快出臺更多的適合國際承包的融資品種,抓緊學習發達國家的融資方式,不斷進行融資創新,以滿足承包企業的國際化需求。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眾多的海外投資項目中,李錚仔細觀察和研究著收集到的諸多失敗案例,特別是在亞非拉地區拓展市場過程中遇到問題的中國建筑企業案例。“中國企業要加快改革的速度,盡快甩掉歷史包袱,改善財務報表,提升國際競爭實力。一方面我們要自己培養,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融資創新,另一方面要引進國際化融資專家,在復雜的融資項目中提出更有效便捷的融資方案,憑借融資方案的優勢打敗競爭對手。我國走出去的建筑企業也應整合自身的優質資源,逐步建立自己的財務金融公司,全面集中地管理企業資金,大力拓展投融資活動,提升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融資能力提升后,企業就可以放開手腳,以融資帶動對外總承包的經營模式,參與那些原本無力涉及的大型工程項目。任何一家成功的企業之所以能夠成功,不僅取決于其管理經驗、技術支持以及商業信譽,還要看他使用資金的能力和籌集資金的本領。”李錚對于海外投資挑戰的長期性保持著足夠的耐心。
融資創新
2015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14年,也是中國金融業履行承諾對外全面開放的第九年,在這7年間世界經濟格局發生巨變,越來越多的中國建筑企業也投身于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參與競爭。據商務部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48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合計70.5億美元,同比增長22.2%;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0個國家承攬對外承包工程1401個,新簽合同金額375.5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43.3%,同比增長16.7%,占同期總額的44%。
成立剛滿三周年的中國電建海外投資公司,力圖抓住“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機遇,以投資為先導,帶動海外EPC業務發展,探索出一套投融資、設計施工、運營管理、風險管控一體化開發模式,實現產業鏈一體化“集群式”走出去,以帶動中國電建投融資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截至今年6月,中國電建海外投資公司的電力運營及在建項目權益裝機達147.63萬千瓦,資產總額達160億元,各項主要經濟數據均實現了三位數以上增長。
從初期的對外貿易、工程承包發展到今天的海外投資,李錚20年的海外投資歷練,恰恰是中國國際承包企業從幕后走向前臺的20年。1996年到2006年,是我國企業的國際承包市場發展高峰十年,作為高峰過后在海外投資市場初露鋒芒的中國電建水利水電建設股份公司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首發試水海外BOT項目,BOT這種投資與建設方式被一些發展中國家用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的成功,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青睞。
2012年,為解決公司設立初期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以及境外投資業務快速發展的資金持續保障問題,任職中國電建海外投資公司不久的李錚開始著手組織財務資金部開展融資管理創新,通過兩年多的課題攻關,中國電建首個香港投融資平臺成立、赴香港資本市場成功發行本外幣多種債券、獲得商業銀行40億元免擔保授信額度、綜合融資成本低于央行同期貸款利率水平、全面保障公司資金需求的同時富余資金支持股份系統內單位周轉使用等多項成果,為公司戰略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管理創新的實踐過程中,李錚主導推動并于2014年5月、10月分別在香港成功發行了15億元債券和5億美元永續債,為公司海外電力投資項目募集了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長期資金支持。完成人民幣債券和美元債券的發行工作,積極地認購以及相對較低的發行定價反映了境外資本市場對公司海外投資業務及品牌的認可,以極快的速度達到了登陸資本市場的預期目標。通過融資創新活動,公司表內融資年均綜合費率降至3.79%(含中長期的債券和項目融資),較央行同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約低38.53%,年均節約利息約9986.69萬元人民幣,有效節約了公司融資成本支出。
今年5月,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組織評審編輯的《全國電力行業企業現代管理創新五年經典案例集》(2010-2014)正式發布,中國電建海外投資公司“海外投資業務融資管理創新”課題項目作為2014年全國電力行業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課題,成功入選該案例集。
對于主導融資管理創新的積極推進,李錚表示,“主動的融資創新,會為公司開拓新的融資渠道,降低公司融資成本,優化公司資本結構,解決公司中長期資金問題,為公司實現國際投資與資產管理戰略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這可以說是一次次生死時速的較量。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在過去幾年許多銀行都由于外幣頭寸問題暫時告別了國際工程承包的融資市場。而中國企業共同的弱點是資金實力遠不如國際知名承包商雄厚,融資問題已成為我國工程承包企業發展的瓶頸,這就要求CFO們掌握融資創新的精髓,善于掌握融資創新的組合拳,真正實現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