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飛
剛剛過去的短短兩個多月時間里,中國A股市場已連續上演兩輪股災。資本市場自身運行規律的強大,迫使治市思維開始全面轉向尊重與順應。而太平洋證券CFO許弟偉崇尚的“無為而治”,恰在尊重與理解資本市場本我之然。
8月下旬的一天,在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洋證券)的北京辦公室,本刊記者見到了其財務總監許弟偉。懸掛在大廳里的液晶顯示器上一片綠色,顯示當天的三大指數及所列個股仍在下跌。截至本刊發稿,中國A股市場依舊還沒解除“振動模式”——誰都不知道在何時、在什么標準下才可以將這一場從6月份開始的股災定義為“結束”。
對于上市券商的CFO們而言,這里是另一個“風口”,只不過站在這個風口里,感受到的不是助推力和美好想象,而是猛烈的震蕩和捶打。許弟偉是個樂觀的人,但也坦言“最近一段時間挑戰非常大,要想辦法保住上半年的勝利果實。”在太平洋證券最近發布的2015年度半年報中,業績表現確實不錯: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7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61億元,增加了349.40%。
太平洋證券是國內第七家登陸A股的券商,注冊地在云南昆明。2013年3月,中國證監會公布《證券公司分支機構監管規定》,對證券公司設立分支機構不再作數量和區域限制。根據規定,只要經營規范、具備管理控制能力、不存在重大風險的證券公司,均可設立分支機構。由此,太平洋證券開始從區域性券商走向全國。
全牌照太極拳
目前太平洋證券已有65家分支機構,其中5家分公司、60家證券營業部。許弟偉將上半年的業績表現歸結為三個原因:好行情+資金杠桿+企業盈利能力提升。
2015年上半年A股市場總體呈量價大幅度上升態勢,雖6月股指有所下降,但滬指和深指仍分別上漲了32.23%和30.17%。截至2015年6月末,全國 A 股、基金交易量 146.79 萬億元,同比增長 557.97%。“券商業績和市場行情有很大關系。受益于A股成交量的屢創新高,上半年我們所有業務表現都不錯,可以說是百花齊放、量價齊漲。”許弟偉說。查閱半年報數據可知,太平洋證券的經紀、信用和自營等業務同比大幅增長,成為上半年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整體業績也實現穩步增長。
作為一家全牌照券商,許弟偉認為目前并沒有必要去凸顯單個業務版塊的重要性,“當然大經紀、資管、投行和自營四個業務還是券商的最基本業務,不過隨著市場和政策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們的業務也在不斷拓展。”許弟偉笑言,“凡是能賺錢的,就不妨都去試一試。”從2010年開始,很多政策開始放開,比如監管部門對融資融券全面松綁、IPO業務開閘、券商的融資渠道增加,同時財務杠桿比率提高等。如何順勢而為,充分利用政策利好?許弟偉心里的算盤打得很準:2014年,太平洋證券以定向增發的形式募集資金37.59億元,扣除全部發行費用后凈額為37.02億元,其中轉入股本7億元,余額30.02億元轉入資本公積。“加上原有20億資金,公司自有資金已達57億元,同時充分利用了財務杠桿,融資100多億。”許弟偉說,“資金規模和原來已經不是一個數量級了,所以也非常明顯地體現在了半年報業績變化上。去年的定增時機很好,太早會形成資金沉淀,太晚又有可能跟不上業務需求。”
從2007年年底上市到現在,太平洋證券的團隊建設也在隨業務擴容而完善。“全體員工的努力和這么多年的經驗積累對業績增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市場機遇好的時候,也正是對公司內功和盈利能力的考驗。同時也應該看到,在23家上市券商里,我們的絕對額還不算高的,還有差距。”處于這樣一個風口浪尖上的行業,許弟偉保持著警醒和謹慎。
2015年6月份之后,A股市場行情急轉直下。上證指數一度跌落至3000點以下。當被問及在振幅如此巨大的市場環境中如何避險時,許弟偉給了一個看似消極的答案:“有些風險是完全不可預知的,行情要跌,誰都沒辦法,我們只能是盡力而為。”不過,在當前的中國資本市場,打一套慢悠悠的太極拳也許更能強身健體——無為而治,則無不治。在逆流兇猛時,無為而治積蓄了力量,保留了騰挪空間。在這種“道家精神”之下,太平洋證券力圖保持隨行就市的節奏,把握機會擇時而動。
疏通資金“堰塞湖”
2014年7月初從2000點左右起步,在2015年6月12日達到最高點5178點,這是公認的中國A股市場新一輪牛市。在這輪牛市行情里,上市券商迎來了噴發的業務量和新的業務機會。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太平洋證券設立了資金運營部和網絡金融部,并且都列為一級部門,其中資金運營部也由許弟偉負責。他表示,這也是整個券商行業這兩年來最明顯的兩點變化。
“在證券公司的融資業務放開之前,這個行業的CFO都是不稱職的。”許弟偉開玩笑說,“因為那時候財務部門和CFO的職責都不健全,主要就是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而實際上證券行業的信息化程度很高,在90年代誕生之初就已實現了無紙化交易,所以會計核算內容相對也簡單,并且行業監管很嚴、很具體,所以行業風險較小。”他認為,根據現行政策,券商可以使用一定倍數的資金杠桿,資金管理成為了目前整個券商行業最新的課題。
“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我們都在疲于應付如何融資;下半年可能就會發愁怎么把錢用出去。在牛市當中,大家都需要錢,而在熊市中,大家都不需要錢。這樣就形成了資金堰塞湖。”許弟偉表示,“不僅僅太平洋證券如此,這是整個券商行業普遍的挑戰。”
如許弟偉所言,融資周期無法和客戶需求匹配是形成資金堰塞湖的最主要原因。一端是面向銀行和債權人的短、中、長期固定融資節奏,一端是融資融券客戶隨借隨還的自由還款需求,這是證券公司要面對的殘酷現實。“市場震蕩時,客戶集中還錢就會成為一種趨勢,但券商不可能同樣自由而集中地將這一部分資金還給銀行。”這讓許弟偉也很感頭疼,“相較于其他行業,證券公司的資金計劃和預算更難做。作為一個新事物,證券公司如何運用資金杠桿,無論在牛市還是熊市,都還沒有可參考的經驗。”
盡管困難重重,許弟偉也表示,證券行業的融資成本和其他行業相比還是會低一點,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渠道也在不斷拓寬。他向本刊說明了幾個關注要點:向銀行和其他更有經驗的券商學習,迅速補充人員、完善資金運營部門的制度等。許弟偉介紹說。目前太平洋證券資金運營部有10人左右,制度體系已經基本搭建完成。資金計劃原來是每季度向高層匯報一次,現在調整為每月匯報一次,包括融資情況、資金成本、業務考核等全面情況。同時,發動全公司力量保障資金來源。許弟偉強調,資金管理已經成為公司的核心業務,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客戶的需求。
導入互聯網金融
太平洋證券在半年報中稱,“公司在2015年上半年獲得了第三方綜合支付業務創新業務資格,引進了大量網絡金融業務人才。公司與WIND合作的新三板業務平臺“三板府”成功上線,積極開展了股權眾籌業務,自主研發并開通了微信開戶功能,與多家互聯網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公司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得到業界的肯定。”
許弟偉認同互聯網金融必然會成為券商新的產品設計方向,但對這一熱炒概念也同樣一副淡定“超脫”的心態: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使業務展開更加高效便捷,比如網上開戶和一人多戶,但顛覆性也許還談不上。“當然,我們非常重視‘互聯網+下的創新可能性。”許弟偉同時強調。太平洋證券一直在積極嘗試開發互聯網金融產品,包括和京東等大電商的合作。研究機構對太平洋證券和京東子公司“網銀在線”合作證券業務給出了這樣的評價:京東具有多元生活場景和海量客戶導入機會,預計雙方后續在網絡支付、理財、交易等領域有爆發潛力。
強大的信息化系統是展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必要通道。作為財務總監,許弟偉一直很重視這一領域的建設。“券商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是相對先進的,這是行業特點要求的。我們現在要求系統每年升級、三年更換一次。”他也坦承,換系統很麻煩,因為涉及到資金投入,需要說服公司。太平洋證券在信息化系統建設上的投入規模是每年千萬級,而一些更大的券商甚至達到了億元。“我們的原則和思路是不能奢侈浪費,但在能力范圍內,用最新的和最好的。”許弟偉向本刊記者表示。
在許弟偉看來,現在談公司的“互聯網戰略”沒有太大意義,“有許多事情發展并不會按照事前設定好的進行,我們只能是不斷嘗試。”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中,許弟偉總是不經意間流露出這種滿不在乎的勁頭,如他的自嘲,“我是個希望把一切都變簡單的懶人。”
懶人模式
1997年大學畢業以后,許弟偉一直從事財務工作,先后在深圳、長沙、上海、昆明、北京5個城市待過。他笑稱自己的足跡可以總結為“東西南北中”,說自己其實更喜歡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安穩下來,因為“怕麻煩”。不過在工作當中,這種“怕麻煩”實際上卻是對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和節約成本的追求。
“如果你一直覺得某件事是重復來煩你的,就要想辦法改進。”這是許弟偉經常和團隊成員強調的一句話。在他的主導下,財務部在簡化審批流程方面持續改進。“符合政策的,盡快簽字,不要壓在我手里,不要給人家‘找麻煩,不要把流程搞得那么拖沓復雜。”作為部門負責人,許弟偉做到了以身作則,“哪怕我出差在國外,對手里待批的事項也必須日清月結。”
這種懶人風格成就了許弟偉別具一格的管理特點:高效、精簡、創新。許弟偉希望通過不斷地創新來實現精細化管理目的。“財務絕不僅僅是日復一日的重復工作。我們今年做的事兒可能不一定會超過去年,但一定是要和去年不一樣的。”許弟偉認真表示。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下,太平洋證券的財務創新在同行業中相當超前,比如合并賬套和財務集中核算。據許弟偉介紹,太平洋證券眾多分公司和營業部已經實現了合并為一個賬套,且分支機構不設財務人員,都集中在總部處理。
在太平洋證券擔任CFO一職6年,許弟偉無疑不能算個“懶人”。除了負責財務部和上文所述資金運營部,他同時還分管著大宗采購的業務,挑著董秘的擔子。單從CFO職責而言,許弟偉就帶領財務部在以下的幾大領域頗有建樹:
持續推進成本戰略,把控制成本作為公司抵御風險,增厚利潤的基本策略。推動全面預算管理在公司的運用和深化,創新性地提出了“基礎+彈性”的收支配比的費用預算和結算機制,確保公司成本水平持續穩定。
持續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先后組織實施了網上報賬系統上線和財務系統(所有模塊)升級,組織開發證券清算自動帳務處理程序,通過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設,大大提高了財務工作和財務處理的效率。
積極探索財務創新,緊跟業內先進管理趨勢,在公司推動實施了“全員業績指標量化核算”,穩步實施“財務集中管理”、“合并統一賬套”,實行人員集中、支付集中、信息集中,向“財務共享服務”目標積極邁進。
在太平洋證券職能部門評比中,財務部連續名列前茅。許弟偉對自己一手組建起來的隊伍充滿自豪感。而關于在多重角色中如何定義職業未來,他笑起來,再次切入了懶人模式:“我喜歡和人打交道,從這個角度,我更喜歡董秘的角色,因為財務相對內斂和沉悶。從發揮專業特長的角度,我又更喜歡財務總監的角色。不過最好不要讓我選擇,選擇多了是很麻煩的事。”
CFO小傳>>許弟偉(太平洋證券財務總監、董秘)
2005年獲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任湘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財務總部副總經理,曾任會計核算部副經理、財務總監助理;
2006年11月加入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任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秘書,曾任公司計劃財務部總經理;
工商管理碩士、高級會計師、中國注冊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