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莉
摘 要:小學是學生學習知識、認知世界的初級階段,而數學學科要求學生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一定的難度與挑戰。因此,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在于培養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目標,學生通過對應用題的思考與學習,可以提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了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障礙,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旨在提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障礙;策略探究
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讓學生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在諸多教學方法之中,只有應用題教學能夠有效實現這一目的。它通過創設情境,將數學知識緊扣生活實際,通過模擬生活實際情況讓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加以運用,憑借對現實生活的經驗分析出有利用價值的信息,從而建立一套數學思維模式。因此,我們應該致力于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方式解決其當前的障礙問題。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障礙
1.結構形式單一
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障礙之一就是應用題的設計結構封閉、形式單一,缺乏創新。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認知水平的局限性,在進行教材編撰、應用題設計的時候,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數學應用題通常是以表格或者圖畫的形式而呈現;對于高年級階段而言,數學應用題則是以文字的形式進行表達,而文字的堆疊通常會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容易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讓原本具有一定難度的數學課程變得更加累贅、更加復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漸漸失去對應用題的學習熱情,數學應用教學的質量得不到保障。此外,應用題設計方面結構封閉、形式單一會造成學生形成慣性思維,缺乏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2.類型化嚴重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是教師培養學生邏輯思維、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教學手段之一,是一種教學工具,教師不可過分依賴于此,而要重視自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啟發與引導作用。如果只是一味地把學生當成被動吸收知識的工具而照本宣科,取代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有違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不利于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外,為了讓學生更快速地掌握應用題的解答方式,教師通常會將應用題歸納總結為幾個大類型,每一種類型的應用題都可共享一種解題方式。因此,學生在進行應用題的學習時,通常會直接套用教師所教的公式進行運算和解答,而忽略了思考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僅僅為了尋找答案而學習,忽略了教學過程,應用題教學就失去了其自身的價值。
二、解決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障礙的策略
1.創新應用題設計
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應用題的設計過于簡單,所有條件都很具體而充分,學生的思考過程相對簡單,一般來說直接結合所學公式,套用已給條件即可。想要在設計應用題的思路上有所創新,就應該考慮設置一些條件不充足的應用題,讓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通過已知條件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思考與分析之后,先求得缺失的條件,再根據重要的信息提示求得最終答案,問題環環相扣,條件缺一不可,只有這樣的應用題才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判斷、分析信息的能力,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以及求勝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以及實用性,有利于學生提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拓展解題思路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當中,雖然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為了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應該積極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同一個問題,這不僅能打開學生的思路,也是鞏固所學知識的有效方式之一。學生在充分掌握各個條件之間的邏輯關系之后,通過不同的視角盡可能多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從而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活躍學生的思維。此外,教師還應該重視自身在課堂中的作用,適時地啟發、引導學生,努力構建一種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應該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將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起來,致力于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不僅僅是教育改革的趨勢,也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時刻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學習情況,并且及時做好總結與反饋。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予以獎勵,以維持他們的學習熱情;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應該及時鼓勵,并且給予正面的指導,幫助他們樹立對數學學習的信心,保證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到課堂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王寶紅.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障礙與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28):38.
[2]林志嬌.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障礙與策略探究[J].新課程:上,2015(04):131.
[3]王敬敬.淺析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障礙與應對策略[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