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克思國家與社會關系理論視域下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

2020-06-01 07:55:09孫迪亮孫澤瑋
桂海論叢 2020年1期
關鍵詞:馬克思

孫迪亮 孫澤瑋

摘要:馬克思國家與社會關系理論作為馬克思唯物史觀的重要內容,既肯定社會對國家的決定作用,又承認國家對社會的反作用,并認為維系國家與社會發展及二者關系的基礎在于人民群眾。馬克思國家與社會關系理論可以為構建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與方法指導,啟示我們在構建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時必須堅持社會力量參與、縣鄉政府負責和以農民群眾為本。

關鍵詞:馬克思;國家與社會關系;社會治理共同體;鄉村社會治理

中圖分類號:F30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20)01-0083-06

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是當下政界和理論界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習近平在2019年初召開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的要求:“調動城鄉群眾、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自主自治的積極性,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1]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2]。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是黨和國家在社會治理問題上的新探索、新理念、新要求,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在社會領域的應然之義和必然體現。所謂社會治理共同體,是由政府、社會組織、市場和公民等多元治理主體基于共同的價值理念、目標追求和集體行動而形成的資源共享、彼此依賴、互惠合作的機制與組織結構[3]。從主體角度看,政府、社會組織、市場和公民是支撐社會治理共同體的主要基點,四者之間的結構關系是影響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完善性、穩固性和有效性的主要變量。對于作為全國社會治理的短板和難點的鄉村社會治理而言,此變量則主要表現為縣鄉政府、鄉村社會組織和農民的結構關系,市場力量目前在鄉村社會的微弱性致使其在事實上難以成為強有力的鄉村社會治理主體,因而難以在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中扮演主角。構建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可以有來自不同維度的理論詮釋和理論支持,其中之一即為馬克思的國家與社會關系理論。作為馬克思唯物史觀的重要內容,馬克思國家與社會關系理論一方面肯定社會對國家的決定作用,另一方面又承認國家對社會的反作用,并認為維系國家與社會發展及二者關系的基礎在于人民群眾。基于馬克思國家與社會關系理論視域研究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可以獲得許多有益的理論啟迪與方法指導。

一、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中的社會力量參與

眾所周知,在國家與社會何者為第一性問題上,黑格爾從唯心主義立場出發,堅持“國家決定社會”的基本觀點。他雖然承認國家是由家庭和市民社會發展而來的,卻認為國家包括并決定市民社會。馬克思借助于費爾巴哈的“主賓倒置法”,批判了黑格爾的把“理念變成了獨立的主體,而家庭和市民社會對國家的現實關系變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內部活動”[4]250的錯誤,并強調“家庭和市民社會本身把自身變成國家。他們才是原動力”[4]251,從而為提出“社會決定國家”的科學結論奠定了思想基礎。當然,在1844年之前,馬克思由于自身的專業背景和知識結構的限制,主要是從哲學方法論的層面對國家與社會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并初步得出了“社會決定國家”的結論,但并未從更深層次對這一結論給予理論確證。1844年之后,隨著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和唯物史觀的完善確立,他對“社會決定國家”這一結論給予了更為徹底的理論確證。

首先,對“社會決定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確證。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明確指出,“宗教、家庭、國家、法、道德、科學、藝術等等,都不過是生產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產的普遍規律的支配”[5]。把國家視為由“生產的普遍規律”所“支配”的生產的特殊方式,這顯然是從社會生產的經濟學角度對“社會決定國家”給予的初步確證。其后,馬克思在創作《資本論》和構建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過程中,都始終堅持經濟決定政治、以國家為代表的政治上層建筑受制于經濟基礎等基本立場和觀點,并結合對資本主義的經濟屬性和國家政權性質的分析,確證了“社會決定國家”的科學結論。

其次,對“社會決定國家”的唯物史觀確證。唯物史觀作為馬克思超越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的理論創見,自確立之日就一直秉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思維”的基本原則,并將此原則視為正確洞察人類歷史的“金鑰匙”和“密碼”。而在科學剖析“社會存在”時,必然繞不開對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認識。在馬克思看來,是社會決定國家而不是國家決定社會,這是對國家產生演變史進行客觀考察后必會得出的確切結論。在他與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國家就被視為“是由于自身的發展而不得不掙脫舊的政治桎梏的市民社會的產物”[6]145。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這部標志唯物史觀正式確立的著作中,馬克思和恩格斯一道,又重申了市民社會“在一切時代都構成國家的基礎以及任何其他的觀念的上層建筑的基礎”[7]211的理論觀點。在1846年12月寫給安年科夫的信中,馬克思又進一步明確提出:“有一定的市民社會,就會有不過是市民社會的正式表現的相應的政治國家。”[8]408可見,馬克思在構建唯物史觀的過程中,最終確立和科學論證了“社會決定國家”的理論觀點。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盡管國家與社會之間具有相互作用,社會對國家的決定作用和國家對社會的反作用相伴而生、相輔相成,但二者并非平齊并列,而有主次之分:國家終究是要消亡的,因而是暫時的;而社會與人類共始終,因而是長久的。因此,如果把社會對國家的決定作用和國家對社會的反作用看作是一對矛盾的話,社會對國家的決定作用顯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國家對社會的反作用只能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堅持社會決定國家,而不是國家決定社會,這是馬克思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重要界標。馬克思的這一觀點啟示我們,在構建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過程中,固然要重視發揮國家及作為其基層代理人的縣鄉政府在保障公共安全、維護社會秩序、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作用,但更要尊重和調動廣泛蘊含于鄉村社會中的各種積極因素,壯大鄉村社會力量并引導其有序參與鄉村社會治理。之所以如此,因為“共同體”的本質屬性在于其社會性,社會治理的興起本身就是社會結構變遷和社會力量壯大的必然結果,而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提出意味著由“強國家—弱社會”向“強國家—強社會”的現實轉換[9]。換言之,社會力量是鄉村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如果社會力量缺位,絕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

令人欣喜的是,吸納社會力量參與鄉村社會治理,已成為近年來黨和國家的鮮明政策指向。中央明確提出,要“注重動員組織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努力形成社會治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10]240。根據我國鄉村社會實際情況,本文中所謂的“鄉村社會力量”主要是指鄉村群眾性自治組織、鄉村公共服務組織等各類鄉村社會組織,比如鄉賢會、農村老年協會、農村各類專業協會、農村紅白理事會等。近十多年來,在中央一系列會議和文件中,均提出要重視以社會組織為代表的社會力量在提供公共服務、參與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比如,早在2006年《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就提出要“健全社會組織,增強服務社會功能”[11],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11]。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強調,要創新社會治理,“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12]。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論及社會治理創新時,也要求重視“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13]。從這些會議和文件的相關闡述來看,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已經被納入黨和國家關于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頂層設計之中,這無疑為吸納鄉村社會組織參與鄉村社會治理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政策保障。事實也表明,鄉村社會組織已成為聯接縣鄉政府與農民的必要紐帶,成為彌補政府治理失靈和參與鄉村社會治理的重要的協同合作者。鄉村社會組織的發展規模及其質量,無疑是衡量鄉村社會力量強弱的重要標準,也是影響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的重要因素。

目前,雖然鄉村社會組織在我國種類繁多、數量不少,但多數存在規模較小、資源占有量不足、自我發展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從而弱化了其參與鄉村社會治理的廣度、頻度與深度。欲推動鄉村社會組織的優化發展、進而加快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當前尤需注意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政府應通過財政補貼、政策優待、購買服務、項目委托等多種形式,為鄉村社會組織注入發展資金,以便破解制約鄉村社會組織發展的資金瓶頸,并強化對這些資金投向與使用過程的監管,提高其使用效益;二是加強法治保障,完善關于社會組織的立法體系,加快完成《社團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等行政法規的修訂與完善工作,落實鄉村社會組織的法律地位,以保障其規范化發展和法治化運行;三是盡快改革國家關于社會組織的雙重管理機制,降低其準入門檻,完善其年檢標準,加強其過程監管,從而助力鄉村社會組織的發育與健康發展。總之,必須“注重社會組織培育和引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推動社會組織明確權責、規范自律、依法自治,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全過程”[10]240。

二、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中的縣鄉政府負責

經濟與政治、社會與國家,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雖然馬克思強調社會對國家的決定作用,但他并不否認和忽視國家對社會的反作用。在他看來,社會由于自身要素的多元性、關系的復雜性、主體的私利性等原因,難免導致內部的混亂與矛盾,因而需要國家發揮一定的反作用,即對社會的管理、協調和服務作用。這種反作用至少有如下兩個方面的表現:

首先,國家對社會的政治控制作用。馬克思一生主要致力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因而他關于國家對社會反作用的認識,也是以資本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社會為樣本的。馬克思認為,隨著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確立和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相伴而生。而由于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在生產資料占有和經濟利益分配上的巨大差異,導致二者之間必然產生嚴重的對立和斗爭。因此,“為了使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8]187。這種力量就是國家,即由社會上占據主導地位的資產階級所組成的國家機器。在馬克思看來,為了保障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和長久利益,國家必然會由調控社會矛盾的力量演變為全面控制社會的力量。伴隨著資產階級社會形態的不斷成熟,國家對于社會的控制作用也會愈益明顯,其主要表現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國家通過強制性的行政手段控制與干預社會。馬克思曾以法國為例指出,在法國這樣的國家里,行政權支配著由50萬人組成的官吏大軍,“國家管制、控制、指揮、監視和監護著市民社會”[7]708,使得“每一種共同利益,都脫離社會而作為一種最高的普遍的利益與社會相對立”[7]760,即國家通過不斷強化行政權而化身為“最高的普遍利益”代表,為攫取與破壞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進行合法辯護,從而實際異化為控制社會的力量。另一方面,國家通過意識形態手段加強對社會的控制。國家作為統治階級利益的代表,不僅支配著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而且支配著社會精神財富的生產,它“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的形式,把它們描繪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7]180,進而成為控制社會輿論與社會成員思想的異化力量。

其次,國家對社會的公共服務作用。不管是何種類型的國家,都不可能僅僅行使政治統治職能,為了籠絡安撫被統治階級、進而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統治階級掌握的國家必然要擔負起必要的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馬克思曾在《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一文中舉例指出,“在亞洲,從遠古的時候起一般說來就只有三個政府部門:財政部門,或者說對內進行掠奪的部門;戰爭部門,或者說對外進行掠奪的部門;最后是公共工程部門”,“亞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執行一種經濟職能,即舉辦公共工程的職能”[7]850。國家興建公共工程、承擔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能確保國家對社會的政治統治具有合法性和穩固性,因為“政治統治到處都是以執行某種社會職能為基礎,而且政治統治只有在它執行了它的這種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下去”[14]。馬克思還舉例指出,在以往印度與波斯的各個專制政府中,執政者都異常重視對于河谷灌溉的管理,因為國家如果不重視對水利灌溉這一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便不能保障農業的發展和谷物的供給。假如谷物的供給和農業的發展得不到保障,人民勢必會迫于生存壓力而奮起反抗斗爭,從而沖擊國家的政治統治。

國家的上述兩方面作用的實際發揮,一般要通過政府來落實,政府事實上往往成為國家的主要代言人與行動者。因而,加強政府建設、優化政府職能,是推進國家治理的題中之義。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政府的主要作用當然不可能是落實國家的政治統治職能,而應是落實國家的公共服務職能。社會治理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自然也需要發揮好政府的這種作用,而體現到鄉村社會治理領域,就是要發揮好縣鄉政府的作用。構建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表現在治理結構上固然應實現治理主體多元化,但治理主體多元化決不意味著可以放棄和削弱政府責任,相反,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社會治理之基本原則,縣鄉政府必須切實負擔起對于鄉村社會治理的應有責任。

當然,存在于“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之內的縣鄉政府,自然與傳統的縣鄉政府有所不同,應該為適應“治理共同體”的構建而進行自我調整和革新,其基本要求有如下兩點:

其一,縣鄉政府自身的職能轉變與優化。“政府負責”絕非“政府全托”或“政府管制”,而應是“負總責”“放細權”“增服務”,切實建成服務型政府。反觀我國當下的鄉村社會,必須承認,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相對落后性,兼之受封建專制傳統的殘余、計劃經濟時代政治集權的慣性、農民順從意識與守舊意識的浸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鄉村社會治理中長期存在“強國家、弱社會”的局面,“強勢政府”與“虛弱社會”現象并存,甚至在部分地區縣鄉政府“熱情過度”“服務過度”,有時還在事實上成為控制鄉村社會的力量。這既不利于縣鄉政府職能的正常履行,也不利于鄉村社會力量的自由生長,因而對創新和優化鄉村社會治理構成了巨大掣肘。根據馬克思的觀點,國家及作為其代理人的政府應是調處社會矛盾的產物,而不是控制社會的產物。因此,縣鄉政府應摒棄權力欲、控制欲,深入了解和及時應答農民的現實利益需求,牢固樹立為農民服務的理念,徹底完成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均表明,縣鄉政府應該是全面“負責”鄉村社會治理的總指揮,它們應在優化配置鄉村社會資源、組織提供鄉村公共服務、維護鄉村社會治安穩定、營造良好鄉村社會環境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至于作為我國最低層級政府的鄉鎮政府應提供哪些公共服務,2017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提出的具體要求是:鄉鎮政府應提供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勞動就業服務、社會保險服務、基本社會服務、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共文化體育服務等六個方面的公共服務,以及“符合當地實際和人民群眾需求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基本經濟權益保護、環境衛生、環境保護、生態建設、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矛盾糾紛化解、扶貧濟困、未成年人保護、消防安全、農村危房改造、國防動員等其他公共服務”[15]。

其二,實現政社良性互動。無論在什么時期,也無論處在何種社會制度下,政府與社會關系都是社會治理進程中的關鍵變量,實現良性的政社互動都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所在[16]。恰如有學者所言,“中國社會治理的任務,不僅要激活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擴大多元主體參與,還要使基層黨委、政府與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各類社會組織有效銜接起來”[17]。構建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固然需要鄉村社會組織的積極參與,但更需要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前提下,正確處理縣鄉政府與鄉村社會的關系,實現政社良性互動。長期以來,由于鄉村社會力量發育緩慢,而縣鄉政府相對強勢,導致縣鄉政府與鄉村社會之間更多地是一種單向的控制關系,而不是雙向的互動關系。當前,要在鄉村社會治理實踐中實現政社之間的良性互動和通力合作,首先要求縣鄉政府樹立起正確的互動意識,積極促成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縣鄉政府領導干部及工作人員必須摒棄以往的單中心管理、單向度控制的舊觀念和行政命令式的社會管控方式,主動將鄉村社會組織吸納至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并對其放權賦能讓利,從而引領開創鄉村政社良性互動的新局面。政府部門必須認識到,正常的政社關系,應該是平等協商、協同合作的伙伴關系,而不是上下級的領導關系。如果縣鄉政府自以為大、自以為是,甚至凌駕于鄉村社會組織和農民群眾之上,就不可能有政社之間的良性互動,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也不可能真正建立。

三、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中的以農民群眾為本

按照馬克思的理論觀點,國家與社會是相互促進的:一方面社會決定國家;另一方面國家反作用于社會。正是在決定與反作用的雙向作用過程中,國家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得以維系,而維系國家與社會發展及二者關系的基礎在于人民群眾。馬克思一直認為,社會是人的集合,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體,沒有人的存在,既不可能有社會的存在,也不可能有國家的產生,更談不上國家與社會關系的延續。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一方面表現為人民群眾是實踐主體。實踐是人和社會的存在方式,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人民群眾正是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才開創和維系了社會歷史,“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6]104。沒有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實踐性活動,就無所謂社會與國家,因為國家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另一方面表現為人民群眾是利益主體。人是有自身利益需求并為滿足此需求而自覺開展實踐活動的高級動物。馬克思認為,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合理追求是社會進步發展的原動力,“現實的人”的第一個歷史活動是為滿足吃穿住等基本利益需求而去生產物質資料的活動。無論何時何地,人民之所以要進行各類實踐活動,其最終目的均在于滿足其利益需求,盡管這種利益未必一定是個人利益,還包括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馬克思曾明確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把人和社會連接起來的唯一紐帶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4]439。不承認和保護人民群眾的正當利益,社會就難以發展進步,國家也會失去其存在的必要;不認可和尊重人民利益在國家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就不是唯物主義者。

馬克思的上述觀點,對我們當下構建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具有重要的理念啟迪與方法論指導意義。人是社會的細胞,也是構成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基本元素。既然社會治理須遵循“共建共治共享”之原則,社會治理共同體須實現“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之目標,那么,農民群眾作為鄉村社會的主人,在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中斷不可“缺位”“離位”,而必須“有責”“盡責”。換言之,在構建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時,必須堅持以農民群眾為本,真正尊重和落實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

首先,構建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須尊重農民的治理主體地位。治理作為有別于管理的一個新的概念和理念,其醞釀與提出,本身即意味著對群眾參與的認可與吸納。社會治理工作作為一項面向廣大人民、依靠廣大人民、造福廣大人民的群眾性工作,其本質特征就在于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具體到鄉村社會而言,農民不僅是鄉村社會的天然主人和發展主力,也是鄉村社會治理的基本依靠力量。不論鄉村社會治理如何創新,都應恪守“農民在場”之根本原則,把農民視為鄉村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最大限度地激活農民參與鄉村社會治理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鄉村社會治理就其實質而言,就是基于農民主體、順應農民意愿、組織農民參與、滿足農民利益的實踐過程,離開了對廣大農民主體地位的尊重和重視,鄉村社會治理必然是低效乃至無效的。為此,在鄉村社會治理實踐中,應切實尊重并落實農民的治理主體地位:一是實現“讓我做主”,即縣鄉黨委政府應樹立以農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改變以往在管理鄉村事務時“以我為主”“為民做主”的慣性思維與實踐做法,尊重農民意愿、相信農民智慧,把農民真正視為重要治理主體并為此創造良好的實現條件,特別是在村民自治過程中要確保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有效實施,讓農民自己決定自己的事務,從而調動農民參與鄉村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二是實現“我能做主”,即通過宣傳、教育、引導、培訓等方式,使廣大農民認識到自身在鄉村社會治理中的主體地位,強化他們的公民意識、主體意識和自治意識,并施之以必要的文化教育、政策宣講和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治理能力,進而使之主動、有序、有效地參與到鄉村社會治理實踐中去。

其次,構建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須尊重農民的利益主體地位。從性質上看,社會治理共同體并非各治理主體、治理要素的簡單拼加和機械集合,而是基于共同利益關系而形成的一個有機體[9]。社會治理也不應為治理而治理,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于維護和增進人民利益。早在2011年2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黨校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上就曾非常精辟地闡明了社會管理的本質所在:“社會管理主要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說到底是做群眾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部門都是為群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管理工作都是為群眾謀利益的工作”[18]。具體到鄉村社會而言,農民應該是鄉村社會治理的服務對象和受益對象。無論哪一地區的鄉村社會治理,也無論何種模式的鄉村社會治理,歸根到底都應堅持以農民為本、為農民服務,其主旨都應在于不斷增進廣大農民的利益福祉。在當下構建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過程中,不管是縣鄉政府的職能轉變,還是鄉村社會組織的創建發展,以及縣鄉政府與鄉村社會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都應該以實現農民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農民利益應該是維系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的粘合劑,農民的受益程度和滿意指數應該是評判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是否真正確立及其發展質量的根本標準。

參考文獻:

[1]全面深入做好新時代政法各項工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N].人民日報,2019-01-17(1).

[2]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11-01(1).

[3]公維友,劉云.當代中國政府主導下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建構理路探析[J].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3):52-59.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1.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張磊.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重大意義、基本內涵及其構建可行性研究[J].重慶社會科學,2019(8):39-50.

[10]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11]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6-10-19(1).

[1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539-540.

[1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1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9-560.

[15]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N].人民日報,2017-02-21(1).

[16]譚詩贊.走向社會協商:社會治理進程中的“政社互動”建構[J].治理現代化研究,2018(6):74-81.

[17]樊鵬.“政社互動”領跑社會治理創新[N].光明日報,2016-02-22(11).

[18]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結業式上強調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J].黨建,2011(3):6.

責任編輯陸昱

猜你喜歡
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論馬克思哲學的“形式指引”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習近平: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當代陜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0
廣元有條馬克思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拍欧美亚洲|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免费毛片| 伊人网址在线| 1级黄色毛片|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五月婷婷综合网|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久久网综合|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国产白浆视频|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国产视频大全|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91精品视频播放|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成人午夜天|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9热最新网址|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99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日韩在线网址| 熟妇无码人妻|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干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午夜啪啪网| 日韩区欧美区|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欧美在线一二区|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狠狠亚洲五月天| 久久毛片网|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在线国产毛片|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亚洲最黄视频|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伊人成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