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銘 劉元見
摘要: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檢察機關和律師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擔負著共同使命。深化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是檢察機關構建新型檢律關系之需。客觀分析律師執業權利的現狀,清醒認識當前檢察機關對律師執業權利保護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措施,才能使律師在從事法律事務工作中獲取與其相匹配的權益。
關鍵詞:法律職業;檢律關系;律師執業;權利保障
中圖分類號:D91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20)01-0108-05
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產生與成長是一個法治國家成長與發展的基礎。加強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是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重要內容,也標志著一個國家法治文明的進步。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組成部分,檢察官與律師的功效是相像的,即以其專業知識供給法律服務,不同的是檢察官服務于政府,而律師服務于社會群眾,因服務對象的身份差異大,檢察機關更應強化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認識,樹立平等服務意識,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促使檢察階段保障律師執業權利。
一、檢察機關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舉措
(一)健全法律制度,加強權利保障。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對偵查階段律師的“辯護人”地位進行了確認,對律師會見制度進行了完善,對辯護人的閱卷權利進行了保護,對法律援助的適用范圍進行了擴大,對律師人身權的保障進行了強化。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對檢察機關在保障律師執業權利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在司法活動中促進檢察人員正確認識律師的權利和義務,對促進文明執法、規范司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5年全國檢察長會議上,時任最高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要求“對律師提出不構成犯罪意見必須及時審查,特別是要嚴格執行高檢院制定的《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嚴禁濫用‘特別重大賄賂案件限制會見”[1]。2017年6月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檢察機關進一步加大救濟和保障力度,強化保障律師執業權利意識,強化對律師的職業認同感,把保障律師執業權利作為長期目標來追求。2017年9月1日《律師法》修正案獲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律師權利正向每一個刑事訴訟程序滲透。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制度不斷完善,檢察機關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服務手段也與制度完整接軌。
(二)細化工作機制,提升服務品質。檢察機關對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接待管理規定進行不斷完善,統一規范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的告知、會見、閱卷、聽取意見等方面的制度,對各項接待要求和流程進行細化;建立辯護人申請事項跟蹤反饋制度,監督辦案部門是否依法聽取當事人意見,是否依法聽取律師意見,是否依法及時辦理律師合法要求等;在結案審查環節,補充律師權利保障落實情況的審查,對發現問題實時督促糾正;設立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制度,對需要法律援助的信訪人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做好釋法勸導工作,在維護群眾合法利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發揮法律服務團隊的積極作用。
(三)設置專門通道,提高接待效率。12309檢察服務中心實體大廳的規劃,是檢察為民“一站式服務”的新體驗。該中心投入使用后在案件管理區開通律師參與訴訟免予安全檢查的“綠色通道”,律師憑其執業證即可進入;設置律師接待窗口,建立律師接待臺賬,對于律師閱卷、會見、調取證據、取保候審、回避等申請一律記錄在案,通過專人負責接待、預約和聯系,對律師提出的申請內容進行全程跟蹤,在辦案流程系統監控業務部門是否在規定期限內做出決定并書面答復,對申請的結果進行反饋;設置意見建議簿,利用LED屏公布監督電話,多方位聽取律師對接待、處理、反饋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針對律師提出的意見建議,由專人追蹤解決、即時整改,對律師提出的檢察人員工作態度生硬、紀律作風不正以及律師執業行為受到阻礙等問題,由紀檢部門介入,按照相關規定及時調查、處理、反饋,確保律師投訴反饋機制不走過場,不流于形式;閱卷方面,設立律師專用“綠色通道”,律師可在不經預約的情況下出示“三證”,即可現場進行電子化閱卷,并取得已做水印處理的電子卷宗光盤,實現律師閱卷“零門檻”;設置獨立的閱卷室,配備閱卷專用電腦、高速掃描儀、打印復印一體機、刻錄機等設備,實現律師閱卷數字化、信息化,優化了律師閱卷環境,提高了律師閱卷效率。
(四)利用網絡媒介,擴展信息覆蓋面。隨著數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已經成為當下媒介的最重要形態。當然,檢察工作在新媒體的介入下贏取越來越多的社會贊譽,特別是在檢務公開方面,檢察機關不斷增強主動公開、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不斷拓展信息公開的深度和廣度。同時,為了順應當前信息化的社會發展趨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國家電子政務網的支撐下,開發了統一的“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并于2014年10月1日在全國范圍內陸續上線運行,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微信平臺也于2017年4月啟用,實現了檢務公開工作對傳統互聯網PC端和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全覆蓋,也標志案件信息公開工作全面進入“掌上公開”時代。為擴大檢察機關案件信息公開的受眾面,許多單位向律師和當事人提供一個24小時在線的各類申請受理和案件查詢的數據化服務窗口,同時在兩微一端網絡平臺添加二維碼,便于直接進入登錄入口。
(五)拓展交流平臺,增進合作關系。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時任國家司法部部長張軍在2017年3月全國兩會接受采訪時,就如何看待“律師執業權益受到侵害”時說道:律師是法官的朋友,同時也是檢察官的朋友、警察的朋友,因為律師執業使起訴和公安辦案得到有效監督,推動執法司法機關按程序依法辦案,促進了公正[2]。構建良性互動檢律關系是規范司法行為、提高法治水平的必然要求。檢察機關規范律師意見現場聽取的方式,給予檢察官和律師一個面對面的交流機會,將控辯雙方的對立關系向對等關系轉變;利用聯席會議和檢察開放日活動,邀請律師代表座談,聽取律師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建議;組織檢律兩家跨區域性辯論賽,增強職業修養,提升職業素質。檢察機關著力探索增進檢察機關和律師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交流方式,以保障律師權利的順利實現,切實把構建良性檢律關系落到實處。
二、檢察機關在保障律師執業權利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在法律范疇,律師都占有一席之地,再加上社會現代化、民主化進程的加快,律師群體的反作用力越來越重要。然而受傳統控辯角色的影響,在處理平衡和協作關系時無形中建立了一道屏障,檢察官作為公權力的執行者,無論在力量還是在地位上都比律師多了一層保護膜。
(一)律師執業的理念相對滯后。我國的法制體系由公檢法司組成,每個組成部門都以自己的方式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律師作為司法部門的一個組成部分,依然是法制建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從司法審判的地位而言,法官、控方、辨方三方之間形成三足鼎立的關系,也足以證明律師代表的辯方在司法審判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三者之中,檢察機關代表國家行使控訴權,在法庭上與律師處于對抗關系,對于律師行業的存在,不免偶爾有抵觸的情緒,無法正確認識到辯護權的行使是律師的正當職責,兩者殊途同歸這樣的認識使法官也無法在職業中獲得認同感,更嚴重地說,這種認識是對法律職業共同體整體的詆毀,影響的是公平正義的實現,對法治形象也造成巨大傷害。
(二)調查取證權和會見權得不到重視。近年來,檢察機關重視科技強檢,在智慧檢務的助力下,律師閱卷難的問題得到充分改善,相比,會見權則未見明顯改觀。律師會見權在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和《律師法》中都做了進一步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律師調查取證權的行使和保障。然而在司法實踐中,司法人員受傳統控訴與打擊犯罪司法理念的影響,辯護律師在行使調查取證權、會見權時往往會遇到很多無法說理的阻力,錯誤認為辯護律師向檢察機關申請調查取證、申請會見會致使案件的辦理出現阻礙,并以此將律師置于對立面,于是,在工作中面對律師行使權力采取消極的立場。
(三)律師執業豁免權有待完善。律師作為社會法治的重要參與者,與其他參與者相比,其在執業活動中享有的特殊保護仍然不容樂觀。近年來律師的執業豁免權不斷受到挑釁,對律師執業環境形成威脅,也引起更多專業人士對完善律師執業豁免權規定的共識。在歐美國家,律師的人身權保障包括辯護責任豁免、扣押豁免、搜查豁免、作證豁免。雖然在我國的現行法律法規中,律師也享有一定程度的豁免權利,如《律師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直接規定了律師言論豁免權,《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律師法》第三十三條、《律師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規范》第九條間接反映律師作證豁免權,但這種間接反映不能作為作證豁免權的直接條文引用,也正是因為沒有具體、明確的法律規定,業內人士對作證豁免權的認識不一樣,也無法統一明確,以致于沒有更好的理據來支撐,也沒有更好的方法來協調。
(四)律師申訴渠道不暢通。在整部《律師法》中,沒有找到為依法執業權利受到侵害后給出具體的救濟措施。而在《刑事訴訟法》中,我們似乎看到了絲絲曙光,《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七條明確規定:“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認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阻礙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的,有權向同級或者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或者控告”,但是,在實踐中檢察機關為維護自身的職業形象,對律師的申訴往往采取被動處理,諸多問題流于形式,嚴重損害律師的執業利益。
三、深化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舉措和努力方向
檢察官與律師同屬法律職業共同體,二者雖然角色定位、職責分工等不盡相同,但是秉承相同的法治理念、職業信仰和價值觀,肩負共同的歷史使命,在本質上和基本要求上是一致的[3]。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程度,對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維護、律師作用的有效發揮、司法制度的完善和發展都存在著直接的聯系。
(一)增強律師執業認同。律師的存在已經不是用于點綴司法,而是直接關系司法正義實現、法治文明進步的關鍵性因素,也正是導入這種體制外的法治機制,使得司法程序更加平衡公正。檢察官和律師都是法律人,有共同的淵源、共同的背景、共同的倫理、共同的價值觀及共同的法律語言、共同的思維方式和推理方式[4]。檢察機關工作人員要認識到律師辯護的重要性,刑事辯護工作與檢察工作是相互融合的,律師的特定反向思維可以幫助檢察官最大限度的接近法律事實,更好的從源頭上預防冤假錯案[5]。檢察機關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的重要成員,務必認真貫徹落實對《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及有關精神,充分尊重律師職業群體,將律師視為與法官、檢察官同等重要的一股支撐法治的力量,打破檢律角色對立的尷尬局面,正確認識律師在化解社會矛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發揮的平衡、監督和輔助作用,并以專業化、規范化、信息化為抓手,牢固樹立權利保障意識和平等服務意識,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積極推動檢察環節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工作的開展,為構建良性新型檢律關系打下堅實基礎。
(二)創新檢律交流機制。作為刑事訴訟程序中重要的訴訟參與主體,檢察機關與律師之間的相互關系直接影響到訴訟目的的實現和法治建設的推進。檢察機關的控訴職能與律師的辯護權對峙分列楚河兩邊,但追求社會利益和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是他們最終的目的,因此,在司法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強雙方的溝通交流,不僅有利于業務水平的共同提高,而且還有利于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建立,以便更好地追求司法公正。
1.聯席會議。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傳達檢律兩家工作情況,交流工作經驗,反饋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工作情況,以求同存異的精神搞好檢律關系。
2.課題交流。在檢察機關、律師行業遴派業務精英、能手組成講師團為律師或者檢察官進行授課;組織檢察官、律師參加聯合培訓,加強對社會重大敏感案件、媒體聚焦案件、新型犯罪案件的學術研討、合作申報課題、典型案例評析等形式開展業務交流,努力消除工作中的誤解,共同培育法律思維、提升業務能力,促進訴訟活動公正高效開展。
3.角色轉換。(1)中共中央辦公廳2016年6月印發《從律師和法學專家中公開選拔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辦法》通知,上海、廣東已完成試點工作,從此,檢律角色互換有了制度的支撐,下一步應探索具體工作細則并在全國范圍內擴展,使控辯得到更為理性的認識。(2)以角色反串的方式定期組織檢律辯論賽,通過控辯對立面的親身體驗,消除檢察官身處公權機關的心理優越感,充分認識到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積極作用,對雙方所處的工作環境加深了解,以擴充法律職業團體合力,填補雙方業務上的互補,從而消除檢律之間的距離感。
4.驗證身份。充分發揮信息化建設手段,建立律師執業信息數據庫共享機制,實現12309中國檢察網與律師執業信息數據庫的有效對接,同時增置律師身份刷臉驗證功能,在數據對接的前提下,顯示出現律師服務的事務所、執業情況等信息,使律師身份驗證全面進入信息化運用中。
5.征求意見。在聯席會議的基礎上,積極向各律師事務所分發征求意見函,主動收集律師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檢察機關出臺的有關改革措施對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影響,實現檢律情況互通有無,檢律工作互相作用。
(三)完善律師救濟途徑。權利救濟是權利保障的重要屏障,在司法體制改革進程中,保障律師執業權利是改革的關鍵一環,無論對內、對外,檢察機關都要暢通律師投訴、申訴、控告渠道,為律師依法執業創造良好環境。
1.設立律師投訴窗口。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實體工作區設立律師投訴窗口,建立律師投訴接待臺賬,對律師在參與訴訟和履行職責過程中受到的妨害和侵害當面聽取,并記錄在案,指定專人負責,跟蹤調查進程,對通過調查情況屬實的,應當依法予以糾正并及時答復。
2.規范責任承擔。規范檢察機關控申部門在辦理此類案件時的流程,細化責任區域的劃分,實行分管領導與責任掛鉤制,嚴防形式主義以及在沖突和困難面前相互推脫、不敢承擔的問題。
3.建立處置機制。建立健全維護律師執業權利快速聯動處置機制,對律師的執業權利和執業尊嚴應協調相關部門依法依規盡職盡責維護,以便更好地發揮律師在經濟發展中的職能作用。
4.拓寬救濟渠道。新媒體平臺增設投訴功能,拓寬了網絡救濟渠道,開辟律師投訴“零障礙”服務,在必要情況下,監察部門應及時向社會公示,提升監督保障手段。
(四)完善檢律互助機制。無論是檢察官還是律師,都是維護法律權威和司法尊嚴的執行者,因此,在持續保持常態化溝通協調中,強化檢律協作,為檢律關系爭取最大限度的支持和理解,從而實現雙贏多贏共贏局面。
1.認識訴訟模式的變化。在以審判為中心的大背景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順應我國刑事法律整體趨向輕緩的發展趨勢,2019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以“準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總結律師參與辦理的成果,肯定了律師的充分、有效參與,在控辯之間發揮著紐帶作用,對程序合法性與實體正義性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2.落實值班律師制度。借鑒國外的值班律師制度,目的在于解決刑事案件辯護率低的難題,在檢察機關層面上,應全面覆蓋值班律師制度,并對值班律師在履職過程中,賦予一定范圍內的會見權和閱卷權,減少控辯之間的抗衡,保障訴訟的順利進行。
3.專項督查促擔當。2019年高檢院已將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工作納入重點督辦任務范圍,同年7月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于開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專項監督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決定在全國檢察機關開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專項監督活動,通過專項監督活動了解檢察機關推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情況,確保檢律互助關系在陽光的監督下茁壯成長。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成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經驗告訴我們,個體的自由,社會的繁榮,從來也離不開法治。律師是一個國家法治文明的標志,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律師制度的發達,國家的民主、法律制度才能夠更加完善。在今天我們看到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是最高機關的決策、法律的規定、律師的期盼。檢察官和律師秉承相同的法治理念、職業信仰和核心價值觀,同屬法律職業共同體,在中國法治的舞臺上扮演著更為主動的角色。進入新時代,律師改革的步伐鏗鏘有力,律師對司法人員的尊重程度,是一個國家法治發達程度的體現,司法人員對律師的尊重程度,是一個國家司法公正程度的展現,身為檢察機關,在構建“彼此尊重、平等相待、互相支持、相互監督、正當交往、良性互動”的新型檢律關系中,我們應該自覺地將執行力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上,努力在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參考文獻:
[1]曹建明.保障律師依法執業構建新型檢律關系共同投身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J].中國法律,2015(5)34-35.
[2]張軍.律師是法官檢察官警察的朋友[N].法制日報,2017-3-13(1).
[3]全實.當前我國新型檢律關系的構建[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3):121-123.
[4]張薈.新型檢律關系的構建路徑.[J].檢察前沿,2017(10):28-31.
[5]王洪宇,周紅.新型檢律關系之科學構建[J].學術交流,2014(10):79-84.
責任編輯陸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