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之前的關鍵時間節點,中央高調部署基層改革,其深意不言而喻
10月13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十七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央通過的改革方案要落地生根,必須鼓勵基層進行差別化探索和創新實踐,使改革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倳洿朔该骰鶎痈母锫窂?,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方法論。
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是“十三五”的硬任務,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本質就是用改革與發展去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十八屆五中全會之前的關鍵節點,中央高調部署基層改革,其深意不言而喻。
基層雙腳接地氣,是實現改革目標的主體。時間緊任務重,要讓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六大建設”協同發展,保證“一個村子不掉隊、一個地區不掉隊”,沒有基層實踐,頂層設計無異于空中樓閣、紙上談兵。
基層手握金鑰匙,是啃下改革硬骨頭的創造力來源。深水區的改革繁難復雜,各地實際千差萬別,不可能找到一攬子方案一次性解決,要順利避暗礁渡險灘,離不開來自基層的創新探索和改革智慧。
基層連著民心賬,是用好群眾力量推動改革的主戰場。眼睛向下看、工作重心往下移,只有最大程度了解基層所求所想、所急所盼、所憂所怨,改革才不會是無的放矢、隔靴搔癢。
當下階段,頂層設計的藍圖已經繪就,基層落實目標的五年“倒計時”正式開始。中央持續用力推動改革,那么怎樣形成基層政府主動發力,基層工作者群策群力,最終落實改革目標“給力”的局面?
要以職權下放激發基層“落實”改革目標的主動性積極性。中央部署基層改革實踐,對基層政府是政治要求、施政壓力,也是轉型契機、發展機遇。過去的改革工作基層經常“照著做”、難得“接著做”,既不對方案是否接地氣負責,也不對落實是否有實效負責。有時囿于利益、權力、財力及制度保障等問題,干打雷不下雨、光掛帥不出征的情況也不鮮見。要讓基層主動、激動、行動起來,“下放”是關鍵詞,職權要下放,人員和財力也要下放,以營造和維護基層改革的良好環境。
要以寬容試錯保護基層“落準”改革目標的努力。改革方向瞄準基層所需,實踐措施對準基層實際,瞄準對準的過程中有諸多阻力待破除,諸多矛盾待化解,而基層的差別化創新實踐是攻堅克難、切中肯綮的關鍵。高手在民間,群眾從不缺少改革智慧,要保護基層的創新能力、突破能力,依然要允許實驗,寬容失敗,“摸著石頭過河”的法寶不能丟。
要以問題導向打造基層“落細”改革目標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各地各系統各單位應從實際出發,鎖定問題,找準矛盾,分解目標,細化措施,細分責任,因地制宜設計好改革細化目標,因時制宜控制好下一個五年的細致步驟,項項累積,久久為功。
最終,要以基層群眾獲得感來釋放改革內生動力?!鞍迅母锓桨傅暮鹆砍浞终故境鰜怼保嗣袢罕姷墨@得感是改革目的,深化改革的成敗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眾來檢驗。只有田間地頭得到改革春雨滋潤,社區小巷感受到改革春風溫暖,基層群眾自覺支持改革、主動參與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凝聚起最大共識與合力,并由此獲得最關鍵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