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莉

2014 年9 月2 日,在英國倫敦皇家艾伯特大廳外,太陽馬戲團成員在宣傳即將演出的節目《Kooza》
通常在工作中,我們都會選擇那些旨在采用改良式方法,而不是革命式方法來實現我們構想的方案
“新雜技”一詞誕生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法國,于歐洲和北美迅速興起,成為影響雜技發展不可小覷的力量。特別是新世紀以來,隨著中法文化年、中法文化之春等中法兩國文化交流活動的舉辦,這一源于法國的新型雜技藝術表演形式被引入中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大城市的劇場巡回演出。
在中國雜技和雜技團體面臨改革發展的關鍵點,新雜技也成為中國雜技實現自身變革的路徑選擇之一。
然而,即使在法國,目前對新雜技尚未有明確定義,在中國雜技界也還沒有清晰、統一的認識。到底如何發展新雜技,日前出席2015年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的外國專家們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了他們的想法。
新雜技要考慮建筑、形式和技術
《瞭望東方周刊》:什么是新雜技?
法比奧.蒙迪哥(意大利國際雜技節主席):成功的新型雜技節目不能是音樂劇、也不能是戲劇。音樂劇和戲劇都是獨立的藝術形式,雜技不能模仿它們,因為這樣對雜技傳統不公平,而且非常可能導致節目失敗。
意大利有句俗語:“各掃自家門前雪”。但要發展好“新雜技”,我們卻不能如此,而要觀察周邊的文化格局,研究不同的藝術形式,在了解最新表演技術的同時,維護好雜技文化的古老傳統。
在我們的雜技節上,歌劇、詩歌、傳統音樂和輕音樂廣受歡迎,因為這些形式在雜技節目中得到了完美融合。
比如說,很多雜技節目都配以傳統舞蹈;也可以請男高音現場演唱歌劇,作為空中節目的背景音樂;還可以讓管弦樂大師演奏小提琴,給傳統節目配樂。
利用技術我們也可以讓雜技節目“煥然一新”:比如用密集的燈光和激光,給節目增添一些新鮮元素。沒有這些燈光,節目給人的感覺就會截然不同。
彼得.杜賓斯基(美國火鳥出品股份有限公司):當我們談到“新雜技”或“新馬戲”時,我想要講的不僅是節目的新想法,也必須提一提除此之外的東西。世界范圍內,新的馬戲建筑正在拔地而起,這些建筑吸收了新的技術,使得具有高新技術含量的作品演出成為可能。
這些建筑中有許多都是在美國為太陽馬戲團興建的,這場運動中的另外一個先行者就是中國。近年來在中國,有許多融入了高新技術的演出建筑相繼建成,比如武漢漢秀劇場、上海環球馬戲城的上海馬戲世界等。僅僅在過去兩年里,珠海就建造了兩座高水平的馬戲劇場。我也想提到一些能夠讓制作方融入冰、水和火的馬戲作品中的幾座新建筑,比如廣州長隆大馬戲劇場、福州市的馬戲劇場、濟南市的馬戲表演劇場等。這些新的建筑作品為我們提供了無限的、創新的可能性。
傳統保證了可持續性和再生
《瞭望東方周刊》:如何看待傳統與創新之間的關系?
斯維特蘭娜.莫西娜(俄羅斯國家馬戲公司副總裁):在探討俄羅斯民族流派的發展問題時,我們不能僅僅想到其創立的悠久歷史根基,同時也要認識到,傳統是促進藝術發展的不同創新形式的基礎。而今天對于任何人來說,有一點都不再是秘密:源遠流長的悠久傳統保證了這種文化的可持續性,保證了文化的再生,而創新就是藝術的自身發展以及和其他藝術形式之間的互動。
法布雷斯.貝克爾(加拿大太陽馬戲團創作總監):變化是不斷進行的,我們需要擁抱變化、慶祝變化。但是變化也可能會造成干擾。在太陽馬戲團最初的日子里,我們到法國去表演“Cirque Réinventé”,翻譯過來就是“重塑馬戲”,我們并沒有受到歡迎。在一個馬戲傳統根深蒂固的國家,我們的藝術觀念、戲劇和人物主導的方法以及動物的缺失,都撼動著那里已有的一切。
那樣的方法使得太陽馬戲團成為一家當代馬戲團,現在我們必須重塑自己。隨著新市場、新對手、新觀眾的到來、趨勢的不斷變化、新科技和激發新表演主題的新社會觀念的出現,現在我們必須在這個不斷變化的領域里表現出適應環境和重塑自己的能力。
用強大的資金支持創新
《瞭望東方周刊》: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創新?
斯維特蘭娜.莫西娜(俄羅斯國家馬戲公司副總裁):應當強調的是,通常在工作中,我們都會選擇那些旨在采用改良式方法,而不是革命式方法來實現我們構想的方案。
每個流派都有權利首先根據民族和藝術傳統,選擇最接近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方法。然而在我個人看來,那些近年來脫穎而出并走在發展前列的流派,首先都能夠通過強大的資金投入來加強自己的創新項目,同時也會把自身發展放到廣泛的關鍵問題中去看待,而不是僅僅關注局部任務。
法布雷斯.貝克爾(加拿大太陽馬戲團創作總監):任何創造性發展的成功都取決于團隊的力量。在太陽馬戲團,我們努力為各種創意人員提供一個有創造力的實驗室:邀請他們過來,和他們共同探索、分享、創造,并且和他們共同承擔風險。所有的一切都是共同完成的。
我們喜歡把以前和太陽劇院合作過的有經驗的設計師與新加入的設計師融合在一起,因為新的設計師會帶來對事物新鮮的視野,也愿意挑戰我們的慣用方式。
彼得.杜賓斯基(美國火鳥出品股份有限公司):“新雜技”或“新馬戲”最重要的趨勢中的一個,就是在全球范圍內不同馬戲學校和文化間的“交叉授粉”和相互融合。來自歐洲的學生在加拿大、俄羅斯或中國學習馬戲;源自不同文化的傳統劇目被改編為新的、讓人興奮的形式,也是不同文化互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