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自力
(上海電力學院經濟管理系,上海 200090)
會計舞弊是指行為人以獲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經過事先預謀,精心策劃,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使用欺騙等違法違規手段損害或謀取組織經濟利益,從而使得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其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舞弊一般都是故意行為。會計舞弊是故意行為,是對會計信息的故意扭曲,往往手段較隱蔽,不易發現,且具有欺詐性、違規性等特點。例如,出納人員為侵吞現金而隱瞞現金收入業務;企業經營者為了非法獲得上市資格而暗示會計人員虛增收益;企業為了吸引更多投資往往會虛構財務報表等。
2.會計舞弊手段日趨復雜。過去的會計舞弊行為是偽造證件、發票、賬戶等,現在傾向于使用加班費、獎金、特許權使用費等進行貪污。買賣雙方勾結舞弊如今已不足為奇,例如開具假發票,虛構會計憑證從而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
3.以合作之名進行舞弊。隨著橫向經濟聯合的發展,有些單位借聯營之機謀取個人私利,或借橫向聯營為名,渾水摸魚,中飽私囊。有些舞弊者為了侵占企業的財產和資金,或者為賄賂尋找一個正當的理由,往往會找各種合作的理由例如通過訂立銷售、維修合同等來達到其目的。
4.真賬假算。就是以真實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基礎,通過在經濟業務處理過程中采取各種違反會計準則和有關會計法律法規的手段,最終產生虛假的會計信息。主要有兩種方式,即故意制造錯誤和濫用會計政策。
(1)為了獲取信貸資金和商業信用。某些經營不善,財務狀況欠佳的企業或單位為了融資常常會對內部財務報表進行篡改,或者虛構一些對本企業有利的會計信息從而騙取金融機構或者其他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
(2)保持或獲取增發新股、配股資格。根據我國《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必須連續三年盈利,且經營業績要比較突出,才能通過證監會的審批。因此企業為了獲得上市資格不得不虛構財務報表中的會計信息以符合證監會的規定。
(3)避免ST、PT或退市。根據我國證券市場監管政策的規定:對于財務狀況異常的上市公司,如連續二年虧損且最近一個年度的每股凈資產低于股票面值的要進行ST特別處理;對于連續三年虧損的上市公司要摘牌退市。公司的退市一方面對于股東而言是很大的損失,另一方面企業的資金來源再也無法向社會大眾募集,這樣會使得企業的周轉資金減少,使得企業面臨更大的挑戰。因此,企業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局面,為修飾財務報表,讓企業年年“盈利”。
會計信息的不對稱,表現為投資者不能像經營者那樣及時、充分地掌握企業經營活動的信息,從而不能準確地判斷經營者的行為,使其決策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企業管理層為了個人的利益或者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往往會利用信息不對稱這個漏洞來對財務報表上的會計信息進行篡改,從而達到會計信息舞弊的目的。
在我國通常會用一些財務指標來評價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況,例如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投資回報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毛利率等。這些財務指標的計算,都離不開會計數據信息。如果真實的會計信息向外公布,企業真實的運營狀況以及企業高層在職期間的業績都將會被公布,這樣的結果就使得企業經營者職位提升和薪酬激勵都將受到影響。企業由于業績考核的壓力,經營者會暗示會計人員對真實的財務報表進行私下篡改。
很多企業想盡辦法減少納稅。如很多企業常常會對真實的財務報表進行變動,虛增成本,虛減利潤從而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有的企業為了少交營業稅就少計收入,將收入長時間地掛在“預收賬款”或“其他應付款”中;有的企業為了少交增值稅就將企業應視同銷售行為涉及的金額不計入應納稅額等等。
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措施主要包括:(1)完善董事會;(2)保證監事會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3)加強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4)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5)建立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會計舞弊問題。
產權的明晰界定是培育合格的交易主體的基礎,是會計規范運行和會計信息有效生成的基礎。我國現有產權制度主體的缺位是導致內部人控制現象的根本原因,也是會計信息舞弊問題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理會計信息舞弊必須進行產權制度的改革,塑造公有產權主體代表,使其真正負起監督的職責。同時適當引進部分私有產權,形成多元化的產權結構。
防止舞弊最有效的辦法是保持一個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內部審計部門、監察部門等監督部門有責任通過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揭露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通過了解企業是否重視內部控制,是否有切實可行的組織目標,是否有書面的辦事規章制度,是否有恰當的授權制度,來發現、反映內控制度的漏洞、盲區(制度的空白、滯后、沖突、落空)。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及時讓企業的經營者和高層了解到企業自身制度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從目前狀況和發展趨勢看,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還不完善,尚存在許多漏洞。特別是缺乏對會計舞弊的處罰依據,無法可依或“量刑”過輕。對惡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處罰力度,使舞弊者付出的代價遠大于其得到的收益。不妨借鑒國外的做法,如法國刑法規定:“如果公司負責人故意毀滅或隱匿會計文檔的,將被處三年監禁和30萬法郎罰款;如果偽造或濫用憑證,將被處150萬法郎罰款,并強制宣布其破產。”為此,應盡快建立民事賠償法制和刑事責任法制,對造假的公司和公司的高管人員處以重罰,還要對協同造假的注冊會計師進行重罰,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成本,使造假者無利可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抑制會計舞弊行為勢頭。
政府監督就是通過法律手段來糾正舞弊者的行為,它主要影響舞弊者外在的表現行為,并且在短時間內提高舞弊者舞弊的成本。如果政府有著較為嚴格的監管制度和較強的執行力,并且加強舞弊者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那么就會減少舞弊者通過違反法規而獲得的收益。
第一,應重視會計人員專業技術資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第二,要切實抓好會計人員的經常性管理。每個會計人員都已經取得會計從業資格,有能力且能夠合法參加工作。第三,企業要把重點放在對財務人員的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以及人員的再教育問題上。對于財會人員而言,過硬的專業知識是前提條件,只有精通專業知識才能更好地為企業服務,也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但是只有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財務人員內在的職業道德是最重要的,只有自身做到廉潔自律,不貪不占,一絲不茍,那么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成為一個優秀的財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