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婭
(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合肥 230000)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語境下,文化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一部分,其輸出問題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文化輸出的強弱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國家軟實力的強弱[1]。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西方在不斷輸出文化的同時,對“中國威脅論”的論調漸有升溫之勢。面對西方文化的強勢干擾,中國在文化輸出方面亟需加強,我們必須采取主動對外輸出的方式向海外輸出傳播中華文化,塑造有獨特魅力的大國形象。中華文化“走出去”既是歷史使命,也是時代主題。
在我國,“文化”最原始的含義主要是指禮樂典章、文治教化。在西方最早把文化作為專門術語來使用的是英國學者泰勒,他在1871年發表的《原始文化》一書中給文化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是包括知識、信念、藝術、道德法則、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2]從泰勒的這種定義中可以看出,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一切成果。
文化輸出相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應該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最早是由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于1921年提出的,文化輸出已成為提高綜合國力以及保護本民族文化的一種手段。在古代,中國文化曾經作為“強勢文化”對周邊的國家一度產生過深遠持久的影響,然后自從鴉片戰爭爆發以后,中國受到了來自西方國家的全方位侵略,西方列強通過多手段向中國輸入西方文化,阻礙了中國本民族文化的創新和對外傳播,西方文化的強勢輸入使中國的本土傳統文化受到巨大的沖擊。所以為了保護本民族傳統文化,就必須主動輸出中國本土文化來不斷喚醒民族意識。
從綜合國力的角度看,21世紀,大國的競爭與生存之道越來越體現為文化話語權和文化軟實力的較量。掌握文化話語權,就必須讓一國的文化價值與精神內涵成為人類精神世界的共通的聲音,能夠為其他文化所接納、認可、融合,并在這一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輸出文化的主導基因。
從文化發展的角度看,縱觀人類歷史,任何一種繼存的文化都是在開放交融的過程中保存下來的。文化的遷移、交流、融合是文化得到發展的重要保障。要保持文化的發展,任何一種文化都要以開放的方式走出去。文化繼承體現在文化輸出過程中,作為一個擁有輝煌燦爛的文化大國,只有選擇更加主動文化輸出,擴大中國文化影響力,才能促進文化的發展。
從中華民族文化歷史底蘊與文化繼承創新的角度看,中華民族擁有綿延五千載的悠長文化,開創中華民族文化發展新境界,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今天,大家必須肩負起復興文化的歷史重任,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推廣自己的文化,沒有文化復興的中國夢不是完整的中國夢,文化輸出迫在眉睫,這是每個人必須肩負的責任。
自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決策以來,“一帶一路”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熱議的話題[3]。它開拓了中國與周圍各國間的經濟合作的新機遇,是展示與輸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喚起了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了自覺意識,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強烈呼喚與之相協調的文化大國的崛起,要求人們必須有自己的文化自覺意識。面對中國核心價值觀念被西化等一系列問題,加強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的保護的同時自覺主動來對其他國家進行文化輸出,這是發揚傳統文化的一個很有效的途徑。
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基礎,而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覺的表現,文化自信是中國文化輸出的必備前提條件,近百年來,中國在追求物質和精神層面上一系列的標準無模仿參照西方的標準,失去了對自我的判斷與信心。盡管進來國家經濟迅速發展崛起,但恢復中國民眾對于自身民族文化的認同與自信,還是十分必要的。與此同時,在21世紀全球化的浪潮下,喚起中國大眾對本民族的自信和認同是當務之急。因此在文化自覺意識的帶領下,確立文化自信,堅定本民族的文化信念,才能向世界展現我國良好的大國形象,進而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20世紀后期以季羨林先生為代表的一些學者提出了“送去主義”。季先生指出“:今天,在拿來主義的同時,我們應該提倡送去主義,而且應該定為重點。”[4]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著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外進行文化輸出,不是盲目的輸出,而是提升輸出的層次,更加注重在思想方面的文化輸出。從文化輸出的內容來看,分為三個層面:實用文化、藝術文化、思想文化。中國文化大多注重第一層面的文化輸出,而對思想文化和藝術文化的輸出相對較欠缺,僅僅停留在實用文化。筆者認為只有思想層面的輸出交流才最能體現文化輸出的效果,目前中國最匱乏的就是對思想文化和藝術文化的輸出,通過以上文化輸出現狀來看,我國政府首先應當著力對文化輸出的層次進行調整,強調加強思想文化的輸出,總結研究當代文化名師們的理論與實踐,把這些思想成果整理組合成一種嶄新的文化成果和藝術形式[5],輸出中國當代思想家的先進思想,增強國外大眾在思想層面上對中國文化欣賞意識及認同感。
綜上所述,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國崛起的精神現代化與國家安全緊密相關,中國要想保護本民族的文化安全,實現中國文化的世界化這一偉大目標,除了發展經濟,當務之急就是中國文化的可持續輸出,必須在文化自覺意識的指導下通過多種渠道對外進行文化輸出,在大國崛起中堅持中國文化的守正創新和文化輸出,在經濟現代化的同時,堅持文化現代化和精神現代化,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
[1]王萍.國際文化貿易辨析及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對策[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4,(16).
[2]莊錫昌,顧曉明,顧云深,等.多維視野中的文化理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
[3]高虎城深化經貿合作共創新的輝煌[J].國際貿易論壇,2014,(2).
[4]季羨林,張光.東西文化議論集[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6:78.
[5]王岳川.發現東方:修訂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