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研究生稿件多以基金項目作基礎,學術質量較高,且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具備作為科技期刊重要稿源的潛力。但受寫作知識和投稿經驗匱乏等因素的影響,研究生稿件存在寫作不規范、學術失范及盲目投稿等問題。在編輯高校研究生稿件的過程中,應加強對研究生的寫作規范指導和著作權意識培養,縮短審稿周期,加強與研究生導師的溝通,并注重退修意見的撰寫。
[關鍵詞] 高校研究生 科技期刊 稿件 編輯對策
[中圖分類號] G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5) 04-0033-03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研究生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以高校研究生為作者的科研論文越來越多地刊發于各種科技期刊,研究生成為科技期刊的重要作者群體[1]。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科學思維和寫作知識,較多高校研究生的論文存在分析論證不嚴謹、寫作不規范等問題。高校研究生的論文大多以基金項目為背景[2],科研性較強,卻往往因寫作質量不過關而被拒。為此,本文對高校研究生稿件的潛力、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編輯對策,以期在努力培養、造就科研寫作隊伍的同時,實現科技期刊的社會效益。
1 高校研究生稿件作為科技期刊重要稿源的潛力分析
自198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教育法后,我國研究生教育蓬勃發展,至2012年底在校研究生已達1718948人[3]。國家根據創新體系發展的需求,對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培養要求,出臺了具體的學位管理辦法,如參加課題研究、發表一定數量的高質量學術論文等。這為一些面臨稿源不足困擾的科技期刊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稿源。以《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版)》為例,2008—2012年期間,總載文621篇,以在讀研究生為第一作者的有264篇,占總載文的42.5%。可見,高校研究生稿件在作為科技期刊重要稿源方面具有很大潛力。
1.1 以基金項目作基礎,多數學術質量較高
基金論文可代表一個研究領域內的新動向和新趨勢[4],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因此,基金論文比常用作國家行政部門及期刊評價機構評審優秀、核心期刊的一項指標,是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的重要反映。高校研究生的稿件大多是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以基金項目作基礎而撰寫的論文。由于多數研究生掌握較為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一定的系統學習能力,對新事物比較敏感,較少受到既定理論的束縛,因此,他們的論文通常具有一定的新見解和新認識,學術質量較高。實際上,一定數量的基金項目成果就源自高校研究生。比如《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版)》2008—2012年的總載文中,基金論文比為78 %[5],其中,以在讀研究生為第一作者的基金論文有232篇,占總基金載文的48%。
1.2 作者群地域分布廣泛,稿件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
根據對《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版)》2008—2012年載文的統計,共有28個省市地區的656名作者[6],其中,作為第一作者的在讀研究生264人,分布于16個省市地區。可見,研究生作者群的地域分布十分廣泛。同時,遍布全國各地的各大類高校,受地域文化影響,通常很重視對地區特色資源的研發,這就使參與研發的研究生的稿件,帶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這對豐富科技期刊內容,增強科技期刊特色,大有裨益。
2 高校研究生稿件存在的問題
盡管高校研究生稿件作為科技期刊重要稿源具有很大的潛力,但其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2.1 論文寫作不規范,論文質量參差不齊
由于高校研究生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寫作訓練,不熟悉國家關于寫作的標準和規范,其投稿的論文一般由閱讀文獻模仿而成,故存有各類問題,如論文材料組織不好,量和單位使用有誤,圖表設計不規范,參考文獻表述有錯[7],作者姓名出現形似或音同的別字,文字表述有歧義,用詞不當,數字標記不規范,選題一味求新而價值不高,標題與相應闡述不一致,關鍵詞取舍不當,前言與摘要重復使用,討論內容界定不清,論證不嚴謹等,從而導致論文質量參差不齊。
2.2 導師疏于必要指導,學生存有學術失范行為
為培養高校研究生的科研素質和能力,高校普遍實行“導師負責制”,一個導師同時指導幾名甚至十幾名研究生。受精力所限,導師對所帶研究生的具體情況不一定掌握得很全面。而有些研究生為了能在規定時間內順利畢業,可能會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如一稿多投、盜用其他學友的研究成果、偽造實驗數據、虛假參考文獻等,同時,為防止被發現,在投稿中不注明導師信息。筆者曾對投稿者再三強調,曉以利害,投稿者才匆忙與導師聯系。
2.3 缺乏投稿經驗,盲目投稿
科技期刊是發表自然科學及技術研究成果的刊物,不同期刊按出版內容、方式及周期有著各自的特點。許多高校研究生沒能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到心中有數,不能確定自己的稿件是否符合所投刊物的征稿要求,只好盲目投稿,最終導致被拒稿或被建議另投他刊。
3 處理研究生稿件的編輯策略
3.1 通過多種形式指導高校研究生掌握寫作規范
編輯人員可采取一些措施幫助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學術論文的寫作規范。如在編輯部網站發布《投稿指南》或《投稿注意事項》,在期刊上刊登《作者須知》,在編輯部辦公區域設置《投稿流程》及范文示例等,以便讓研究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初步掌握寫作方法及基本規范,為投稿論文的寫作奠定較為堅實的基礎。此外,對于一些交叉學科的稿件,如心理、體育方面的稿件,寫作風格可文可理,投稿者往往分不清方向,隨意投稿,浪費了大量時間,筆者曾幾次遇到此類情況。為此,編輯人員應與投稿者共同分析論文內容,幫助他們規范論文格式,并將其投向相應的刊物。
3.2 盡量縮短高校研究生投稿論文的審稿環節時滯
魯立等[8]學者的研究顯示:有55.69%的高校研究生需耗時2個月完成論文寫作,其余需3—9個月;有31.64%的高校研究生要求或希望投稿論文在1—3個月內發表,32.91%的希望在4—6個月內發表。可見,高校研究生的論文從寫作到發表至少需要6個月。但受學制限制,許多高校研究生的學習呈階段性特點,即一年理論學習,兩年課題研究,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因此,編輯在收到他們的稿件后應盡快給予回復,并立即進行初審和送專家評審。對逾期未審回的稿件要及時督促或另請人審,盡量縮短稿件各環節的時滯[9],并及時將稿件的退修意見反饋給作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刊發修改好的稿件。
3.3 加強與高校研究生導師的溝通與合作
高校研究生導師大多承擔著不同級別的科研課題,而在讀研究生也必須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這些課題的研究。但導師可能更關注研究生的課題研究過程,而對研究生投稿論文的寫作內容、學術質量缺乏足夠的重視。為此,編輯應積極與相關導師溝通,邀請他們為自己所帶的研究生出具導師推薦信[10],這樣既可增強導師的責任意識,也可加強導師對研究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教導與培養。此外,編輯部還可將一些導師列入審稿專家庫以提高審稿效率和審稿的準確性。
3.4 加強對研究生著作權意識的培養
針對高校研究生論文寫作過程中的侵犯他人著作權現象,科技期刊編輯有必要加強對研究生著作權意識的培養。科技期刊作為傳播科學知識的窗口,也肩負著培養寫作隊伍的職責,有責任有義務對高校研究生進行知識產權法等相關法律的宣傳,以培養高校研究生形成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增強著作權意識。另外,科技期刊還可利用自己的網站建立學術不端行為教育和預警平臺[11],以防止學術失范行為。
3.5 注重稿件退修意見的撰寫
稿件退修意見是編輯與投稿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投稿者修改稿件的“金標準”[12]。退修意見通常由專家審稿意見和編輯審稿意見綜合而成。專家審稿側重的是稿件的學術質量,編輯審稿側重的是稿件的表現形式,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形成完整的修改意見,使投稿者能順利完成修改。稿件退修也是尊重投稿者、維護投稿者權益的重要體現,因此,稿件的退修意見,行文要簡潔明了,語氣要誠懇平和,這樣才能減輕投稿者修改論文的心理恐懼,有利于提高稿件的修改質量。
4 結 語
高校研究生作為未來的學術力量,雖思維活躍、勇于探新,但由于缺乏投稿和寫作經驗,或多或少地會在論文寫作和投稿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科技期刊的編輯人員,要正確對待這些問題,要通過細致有效的編輯工作提高其稿件的時效性和學術價值,同時幫助他們掌握論文寫作知識,培養其成為科技期刊發展不可或缺的后備力量。
注 釋
[1][4]劉慶文.研究生:科技期刊值得關注的作者群[J].編輯學報,2004,16(1):54-55
[2]路寧,王亞杰,胡天軍,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及相關問題研究[J].中國科學基金,2002,16(6):338-34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年度報告(2013)[R].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5][6]趙建華.《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012年載文統計分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1(3):117-120
[7]周志新,劉雪立,徐剛珍,等.研究生初次投稿問題分析及編輯對策[J].編輯學報,2005,17(2):131-132
[8][9]魯立,李風華,王慧琳,等.研究生論文流程的階段性耗時情況分析[J].醫學研究生學報,2009,22(12):1313-1315
[10]焦紅.在校研究生投稿的主要問題及編輯對策[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4):116-117
[10]朱大明.研究生論文投稿時應附導師推薦信[J].編輯學報,2008,20(1):56-57
[11]余毅,張凌之.學術不端行為教育和預警平臺的構建及應用[J].編輯學報,2013,25(2):148-150
[12]程春開,李昕,孫立杰,等.寫好稿件退修意見的“一二三四五”[J].編輯學報,2002,14(6):13-15
(收稿日期:201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