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瑋
摘要:武漢音樂學院的《茶花女》6月在琴臺劇院首演獲得成功,誰會想到這部歌劇竟然是由幾個學生擔當的主角。這個開始只是幾個孩子在《歌劇重唱》課后的課余閑暇玩唱、老師閑暇指導最后卻在歌劇廳獲得巨大成功,這是始料未及的。但是通過這部歌劇的成功我們看出課程改革的重要,《歌劇重唱》對鍛煉學生個人演唱技術與他人合作的協調,訓練學生多聲部形式演唱美妙和諧的音樂聽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學生在重唱課程中將聲樂的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演唱能力,更激發了老師的創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關鍵詞:歌劇 重唱 聲樂
2002年作為我國師范類音樂院校的首創,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開設了歌劇重唱課,在課程設置和建設上取得了突破。此后很多專業音樂院校、地方音樂院校也先后開設了此課程,并先后納入省、市、校級精品課程建設,如中央音樂學院、山東師范大學、西安音樂學院等等。武漢音樂學院2009年開設此課程,時間較其它兄弟音樂院校而言起步著實不早,值得欣慰的是,因為晚,老師們也避免了摸著石頭過河的尷尬。
一、歌劇重唱是檢驗教師演唱、教學實力的試金石
歌劇重唱是歌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教師們在介紹藝術成就極高的歌劇時往往注重它的詠嘆調的教學,輔助以宣敘調。但是在歌劇領域中,吸引聽眾的不僅僅是詠嘆調、宣敘調,它的重唱合唱部分也有很迷人的魅力。在五年多的教學中老師們深刻體會到歌劇重唱的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對學生的能力培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演唱技巧和對音樂準確的表現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其訓練價值和教學價值的確應該得到我們的重視。在教學中教師們也積極力圖讓學生明白“演”歌劇和“唱”歌劇是對聲樂學生極大地挑戰與鍛煉,這個學習過程對他們今后的演唱或教學會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在教授重唱課程過程中,教師也深深體會到“教會學生一杯水,我們要是自來水”,比較單獨的聲樂小課而言,教師承受的壓力更為繁重。
二、教學過程中“內”與“外”的壓力
重唱課程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內在聲音”訓練,而且更多地要關注“外在表演”。因為教師要教會學生在表演中領悟歌唱的真諦。能夠發出美妙的聲音是一種能力,但是能夠在自如的表演中讓聽眾領悟聲樂的魅力,這才是每個學生要真正學會的能力。學生不僅要學會唱,更要學會演,而這一切都要基于教師的言傳身教。這無形中帶給教師很大的壓力,因為上好這門課程對自己的綜合能力不能不說是一項挑戰。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聲樂技術知識,還需要有熟練處理重唱元素之間關系的能力、歌劇的人文背景和數目巨大的曲目積累。教師在仔細雕琢學生聲音的同時還要分析劇中人物形象、作品背景、舞臺表現,這種巨大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上第一次課時,很多學生以為教師會一味的強調聲音,但是在老師介紹歌劇重唱時強調更多的卻是“表演的實質”,因為每一個站在舞臺上的歌劇演員使用肢體語言和聲音傳達音樂、傳達劇情。如果只有聲音那是不夠的。在講解演員與角色的統一時我們不僅分析人物情感的特性,更詳細剖析舞臺情感特性。通過演示講解分析讓學生真正了解“演”與“唱”的結合是一個長期訓練琢磨的過程。
國外的歌劇重唱教師往往由擁有重唱演出甚至出演歌劇主要角色的專業經歷,或者各大歌劇院的藝術指導、指揮等專業背景的教師承擔,我院的歌劇重唱教師雖然在一線教學多年,也在專業上取得過些許成績,但是較其它國際歌劇、指揮大師而言還是有欠缺,但老師們還是接了這門課,潛心研究,不斷摸索,在總結國內外音樂院校這門課程的得失中探索適合我院這門課程發展的新路。這種壓力也給了老師們探求歌唱的動力。
三、教授示范過程中“教”與“學”的壓力
歌劇重唱課程打破了聲樂專業課程設置局限在傳統的個別技術課的教學,封閉性的教學環境和單一的教學手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是能力結構單一的聲樂技術課程,而是一門集文學、美學、舞蹈、音樂于一體的綜合學習。這門課程既能增強與其他同學、鋼琴伴奏以及樂隊的合作技能,也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然深刻體會到學生的不足,而這個不足不僅僅是我院學生存在,其它兄弟院校也存在。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僅僅滿足于教師的“教”,甚至是填鴨式的教學,自己主動學習的過程還不夠明確,現在重唱教學過程中就是過分依賴教師個人的能力。教師怎么“教”就學生怎么“學”,短期內成效明顯,但是就長遠而言著實不可取。
針對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的情況教師積極主動的布置聲樂作業,調整教學計劃。例如:以前在布置歌曲曲目時為了避免重復,針對聲音條件比較相同的同學演唱不同的曲目,以增加他們的曲目積累量。但是現在我們往往會對他們布置相同的作業,于是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發現有兩個甚至三個蘇珊娜在演唱,也正是因為角色的相同,學生在學習觀摩中發現了不同,在比較中、在學習模仿中他們學習主動性將加強。在教學中教師翻閱了大量的音像資料,教學歌曲曲目的選擇盡量做到代表性強,希望學生能以點帶面從我們選取的重唱曲目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從巴洛克時代到古典、浪漫直到近現代的一些大作曲家的許多影響深遠、膾炙人口的精美的歌劇重唱選段都有所涉獵,特別是浪漫主義時期,如選自歌劇《茶花女》中的《讓我們遠離巴黎的喧嚷》《幸福的日子》; 選自《弄臣》四重唱《在那歡樂的日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刻體會浪漫主義時期的歌劇創作特點表演特性。正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調整我們的教學計劃,在曲目選擇、進度安排、教學手段等方面要不斷的做出調整以適應教學的安排,這些有益的嘗試對創建科學統一的歌劇重唱教學體系、良好的培養機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在嘗試的過程中也充分體會了其中的甘苦。
四、結語
歌劇重唱課程是武漢音樂學院的一門重點建設課程。本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聲樂課的教學,使學生在系統、全面地掌握聲樂基礎知識、運用演唱技能技巧的同時,具備較好的舞臺表演能力和較強的教學實踐能力。這些無論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教師而言較高的聲樂專業水平是課程體系的核心,廣博的相關理論知識是多層次課程體系的需要。對學生而言突破原有的專業觀念盡最大可能拓展豐富自我,不斷完善自己的學養與能力才能滿足歌劇重唱課程的需求。這些都是學生與教師共同奮斗的目標。老師也將更加注重聲樂系的課程建設,對課程體系進行清理整合,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適合社會、適合市場的、對聲樂學習和教學方法有全方位、多視角、立體而系統的認識的聲樂人才。
參考文獻:
[1]田可文.中西方音樂通史[M].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5.
[2]羅憲君,徐朗.聲樂曲選集[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3][意]賈科薩,伊利卡編劇.[意]普契尼作曲.三幕歌劇托斯卡[M].唐宇明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4][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的自我修養[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
[5][美]約瑟夫·科爾曼.作為戲劇的歌劇[M].楊燕迪譯.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