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兵

【摘 要】針對古浪縣十八里堡水庫段路基邊坡崩塌病害的特性,結合錨桿網噴混凝土的處治應用,總結施工過程管理,為以后處治類似公路邊坡崩塌病害積累經驗。施工后巖石縫隙滲水的情況來看,應及時在巖面增加泄水孔,并做好山體上游截排水溝,防治山體裂隙水下滲到坡面是今后防治坡面產生新病害的關鍵;另外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加設柔性防護網方案可以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落石的危害,但是不能治本;最佳方案是,在該路段采取明洞方案,才能徹底解決山體崩塌落石的病害。
【關鍵詞】十八鋪水庫 邊坡崩塌 工程施工
1 工程概況
該工程位于古浪縣十八里堡水庫西側,G312線徐古公路K2326+680-K2327+100段道路左側路塹邊坡。本路段路塹邊坡屬于白堊地層,是灰色、灰綠色、紫褐色的砂巖、泥巖、砂礫巖及含砂礫巖互層,其中泥巖呈砂泥質結構、碎屑狀,表層受強風化后巖質軟、破碎,易崩解風化;砂巖構造裂隙較發育,切割成塊體狀。該段巖層呈單斜構造,傾向190?~195?,傾角45?~65?。巖層走向基本與該段線路垂直。該路段多年來一直是我段邊坡養護、應急保暢的重點路段。設計處治方案為:被動防護網修復,邊坡的表層清理和危石清理,噴射8cm厚C25混凝土,坡面均布3m長Φ25鋼筋砂漿錨桿,鋼筋網采用?6鋼筋等距均布,邊坡設置截水溝及排水溝;整體邊坡長約420m,坡面施工面積12000m2。
2 原邊坡及崩塌病害成因
2.1原邊坡情況
原路塹邊坡設為連續邊坡,主要分兩段邊坡(見圖1),兩段邊坡中部有急流槽,連接涵洞。其中,邊坡高0~11m內設置為漿砌片石擋墻,坡率約為1:0.25,上有高2.6m雙面14a槽鋼+@6#100鋼筋網片被動防護網,防護網采用現澆混凝土基礎,坐落于擋墻頂部,防護網后有寬0.4~3m不等的碎落臺及排水溝;邊坡高11m~75m之間,坡率約為1:0.25~1:0.45,一坡到頂,坡面凹凸懸殊,危石突出,無碎落臺,坡面局部殘留運營前期噴射混凝土層,大多已剝落,殘留部呈空鼓開裂狀,坡面遺留個別錨桿;坡面以上無防排水構造物。整體坡面受多層巖石互層作用,及多年雨水作用,已經形成約寬3~6m自然溝壑1條,0.5~1.5m溝壑數條。
圖1 巖石產狀圖
2.2 病害情況
該路段邊坡早期為國道312連霍公路,于2001年改建為汽車專用二級公路,運營期間也曾進行維修處理,但是自我段接養以來,坡面巖石成規模崩塌數次,小石塊飛落頻繁,給過往的車輛及行人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具體見圖2和圖3。
圖2 圖3
2.3 病害原因
多年以來,在巖石崩塌病害發生之前,一般都會遇到一定規模的降雨天氣,連續降雨數天后,便會產生病害。結合蘭州交大土質分析和勘察結果來看,該路段產生崩塌病害的主要原因為:該地質巖層中普遍含有可容鹽的成分,致使泥巖遇水膨脹、崩解,脫水干裂溜塌發生;加之巖層走向幾乎與坡面展布方向垂直,及巖體為砂巖、泥巖、砂礫巖互層的特點,巖石互層間的穩定性受到天氣影響后,之間的內力不平衡,造成巖體危石崩塌落下。
另外,原被動防護網設置不合理,坡面無防排水構造物,原漿砌片石擋墻空鼓,鼓肚、破損等都是造成崩塌病害發生的原因。
3 工程實施過程與管理
3.1施工難點分析
結合設計文件內容和批復情況,單位立即組織召開了專題會議,討論分析該工程的施工難點有:(1)施工位置交通量大,需要半幅施工半幅交通,施工垂直高度在75m內,屬高空作業,施工難度系數高,安全管理困難;(2)單位以前從未有過類似工程經驗,無技術參照執行;(3)坡面巖體為多層互層,節理發育,高低不平,造成掛網困難,噴射混凝土超厚;(4)施工安全、施工措施費高,批復造價低,導致施工費用超支。
3.2 施工過程管理
針對施工難點和困難,在該工程施工中,主要做了以下及方面的工作:
3.2.1統一思想,作為重點工程來抓
段上高度重視,前期,對該項工程充分討論研究,多次到類似工程實地進行觀摩學習,對實施方案集思廣益,充分探討,做好了施工組織方案的預備,邀請并召開了專題會,統一了思路,明確了實施方案。并設立了項目經理部,確定了各負責人,明確分工,合理安排,把該項工程當做一項重要任務來做實、做好。并選擇施工經驗豐富、信譽度較好、安全意識強,從事過錨噴混凝土施工的勞務隊伍。
3.2.2質量控制管理
(1)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制定詳細的書面技術交底資料,在作業現場與所有施工人員進行面對面技術交底,手把手技術指導,明確工藝、工序與標準。(2)施工方案合理優化,按照分析的施工難點,邀請武威局領導、設計、監理到現場指導,并召開了專題會議,對掛網困難、噴射超厚的施工難題,明確了意見,同時對施工方案也做了優化和要求。(3)加強工地試驗室的試驗檢測工作,主動送檢,委托有關原材料、配比的檢測同時,加大現場檢力度,確保用試驗數據指導施工。(5)狠抓施工過程管理,在施工順序上嚴格按照:清坡→架設平臺→鉆孔→清孔→錨桿→鋼筋網→噴混凝土的工藝流程來控制施工。對噴射厚度和錨桿深度,采用標尺測量控制。(5)利用激光筆、對講機、望遠鏡、照像機及時對工程進行影像資料的采集。(6)加大宣傳力度,項目部在施工現場利用標語,標牌及召開專題會議的形式加大工程質量宣傳力度,加強施工人員質量意識。
3.2.3 進度控制管理
(1)按照坡面情況,劃分為5個施工斷面,每段約70~80m,依照邊坡情況,對邊坡較危險的路段先進行施工。(2)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制定每一段落的施工起止時間,確定關鍵工序,并細化分解進度計劃,將月度進度計劃分解到旬,督促施工隊將旬施工進度分解到各班組,做到計劃明確,時限清晰。(3)根據實際施工情況,及時調整計劃,不斷完善施工組織設計,從而使施工計劃更切合實際,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4)對控制工期的錨桿和噴射混凝土關鍵工序,落實兩套10m3空壓機、噴射機2組,確保各作業點展開平行、流水作業,在規定的時限內全部完成施工任務。
3.2.4 施工安全管理
(1)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安全領導小組,并確定了安全負責人專職負責本項工程的安全工作。(2)扎實開展崗前安全教育及防護知識培訓,筑牢紅線意識,落實三級安全交底制度。(3)按照相關規定在施工現場布設醒目、齊全、規范的安全設施標志牌,安排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指揮疏導交通,確保了現場道路的交通秩序和安全暢通。(4)按照半幅施工半幅交通的要求,設置2防拋網,飛石飛濺損傷車輛人員,山坡對面設置觀察哨,實行專人預警看護。(5)加大安全設施投入力度。除所有勞務人員辦理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為42位上架施工人員購買了高額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購置充足的安全帽、安全帶等安全用具。(6)加大安全檢查力度,發現安全隱患,要求限期整改,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7)堅持人性化管理與剛性化約束相結合,安全教育培訓和購買高額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作為開工的強制條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警示教育結合起來,做到安全意識入腦入心。(8)結合工程開展高空墜落應急演練活動,增強了施工人員面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使全休工程參與人員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管安全的良好氛圍。
3.3施工后
自2014年4月11開工,經過172天的施工,順利完工,完成情況見圖3。
圖3
4 結語
4.1方案總結
該崩塌病害整治工程,采用清除表面危石,施做3m砂漿錨桿,掛網干噴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可以解決短期時間內表面巖石崩塌的問題。但是從施工后巖石縫隙滲水的情況來看,應及時在巖面增加泄水孔,并做好山體上游截排水溝,防治山體裂隙水下滲到坡面是今后防治坡面產生新病害的關鍵;另外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加設柔性防護網方案可以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落石的危害,但是不能治本;最佳方案是,在該路段采取明洞方案,才能徹底解決山體崩塌落石的病害。
4.2過程總結
面對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在剛開始,確實有無處著手的難處,但是冷靜思考后,首先應學習災害防治工程等類似工程經驗,最好到具體工程實施位置進行實地觀摩,并與參與施工的人員進行交流探討施工難點;其次針對自己的災害防治工程,充分分析山體巖石產生病害的特性,按照病害特性,分析列舉施工難點;最后就是按照施工難點,制定解決方案和實際的施工方案,并留有一定的備用方案,并在施工過程中抓好過程管理,及時調整,才可以順利實施。
4.3體會
在施工初期,面對垂直高度在七八十米的坡面和腳手架,難免有些恐高和為難情緒。但是考慮到該工程是關乎過往車輛和行人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更是關乎每一個施工人員生命安全的大事,所以堅持定時上山上架,檢查安全、質量漏洞,就成為我們項目管理人員的頭等大事。在類似災害防治工程中,堅持抓安全、質量源頭,是做好工程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