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好歌詞是獲得歌唱成功的基礎。使用上歌唱技能技巧、表露出真摯情感才算讀好歌詞。廣為汲取相近學科知識、對朗讀對象做好整體布局、有針對性地去模仿名人名家等才能更好地朗讀歌詞。朗讀時或會有音量不適宜、表現不自然、交流不充分等問題存在,需妥為解決。
關鍵詞:聲樂 歌詞朗讀 標準 方法
聲樂作品由歌詞和旋律構成,讀好歌詞是獲得優美歌聲的基礎,因此音樂院系常開設有正音課程,但即便是經過了正音課的學習,也不見得一定能讀好歌詞。為什么?在研讀了相關文論的基礎上,筆者就怎樣讀好歌詞略談淺見如下:
一、讀好歌詞的標準
(一)讀在歌唱方法上
首先明確,朗讀歌詞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演唱,而演唱則必須應用相關技能技巧——腔體、氣息、位置、共鳴等。因此,在歌詞朗讀環節就切實應用相關技能技巧,是獲得優美歌聲的基礎。
具體而言,就是要把歌詞讀在統一的腔體里、讀在歌唱氣息的支持上、讀在較高的聲音位置上,讀出適當音量的共鳴。如此讀出的歌詞,在音質上,較之日常講話會有非常明顯的改變,更圓潤、更悅耳、更明亮、更通透、更純凈,會使一般聽者在未聞歌聲之前,就已然感受到了聲樂藝術的魅力。如此朗讀,恰似雕塑藝術中的塑形環節——一件雕塑藝術品輪廓已定,再經過打磨、上色等工序,大功即可告成。反過來講,假如在歌詞朗讀時沒有達到上述規范,想必很難有美妙的歌唱;因為我們會很自然地想到:讀還沒有讀好,唱能唱得好?
(二)讀在歌詞意境里
歌以詠志、詩以言情,歌唱藝術的理想境界是聲情并茂。這就要求我們在演唱時不僅要注意“聲音美”,更需要注意“感情深”。做到“感情深”,要深入了解創作背景、人物性格特點、詞曲作家生活閱歷等;同時,在歌詞朗讀環節注入深情,也是演唱能夠聲情并茂的關鍵。
讀出深情,重點在于把握好朗讀的節奏、段落的起伏、語氣的設計、語音的強弱、重點字詞的處理等;甚至,還要有面部表情、形體動作參與進來。如此“立體”的朗讀,才更能夠描繪出歌詞的意境,才更能最大限度地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或許,還能“超額”完成詞曲作者的創作初衷。如此“立體”的朗讀不易,更不易的是還要“自然”地朗讀;假如我們費盡心力的去朗讀和演唱,最后卻距聽者有千里之遙,那真的是得不償失了。
(三)讀出正確音標
教學和演唱過程中我們有可能接觸到多種語言:漢語、英語、意大利語、德語、法語等,就漢語而言,還有普通話和方言之分。能否掌握好相關發言規則并讀出相關音標是評判歌唱水平高下的重要指標之一,這指的是“字正腔圓”里的“字正”;“字”都不“正”,誰又能知道唱的是什么?顯然,這是歌唱藝術的“基礎工程”,“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常識也盡人皆知;但即便如此,實踐中我們還是不難發現,許多聲樂愛好者并沒有打好這一基礎,個別較有聲望的歌者出現此種現象也并不鮮見。因此,在歌詞朗讀階段,我們就要努力做到“字正”,將隱患排除在萌芽狀態。
二、讀好歌詞的方法
(一)廣為汲取相近學科知識
讀好歌詞需字正腔圓,需感情到位。為達此目標,則需要有深刻地理解能力和良好地表現能力;這就要求歌者應有意識地去汲取臨近學科的相關知識:哲學、文學、語言學、表演學、音韻學、人體解剖學等等,經過長時間、多學科的“熏陶”之后,我們讀出的歌詞才會更有思想、更有底蘊、更有情感。
甚至,我們還要從發聲的角度去接觸體育學,去提高自己的體質;因為聲音的好壞與歌者的身體素質密切相關,正所謂“體壯聲雄”,讓孱弱的身體發出洪亮的嗓音是難以想象的,歌者務必遠離各種不良嗜好以保證自己健康;有條件的話,不妨再進一步,追求健壯與健美。
(二)做好整體布局
“謀定而后動”。朗讀歌詞之前,我們最好對整首歌先有個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即將開始的朗讀進行整體布局,看哪里是鋪墊、哪里是高潮、哪里適合加重語氣、哪里應該放慢節奏等等。這恰如建高樓之前先設計圖紙,圖紙設計得好,進入施工環節就會相對順暢;圖紙設計不合理,真正施工時勢必會磕磕絆絆,最糟糕或最后導致房倒屋塌。需要注意的是,整體布局雖必不可少,但這一布局也不是始終不變的,在實際朗讀的過程中會發現這樣那樣的小問題,適時對既有的整體布局進行微調,不僅是允許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有針對性地模仿
模仿是學習表演藝術的主要途徑之一,相當有效。很多知名表演藝術家嘴里的“偷師”,實質上就是暗自模仿他人的長處,自古有之,無可厚非。
歌詞朗讀而言,可以借鑒與學習的對象眾多,如央視及其他廣播電視媒體上的著名播音員和主持人、出色的相聲和小品表演者、戲劇戲曲演員的道白等等。在當前網絡信息社會,查找相關模仿資源已是非常方便,我們要善于利用多種便利條件,以促進自身朗讀水平、歌唱能力的提升。限于時間,我們不可能對中意的主持人、演員等一一模仿。怎樣取舍呢?筆者以為,多模仿與自己嗓音特點、氣質類型相似的,或許能事半功倍。
(四)慢練
在習慣了高效率、快節奏的當下,我們似乎想讓一切都快起來;但對于歌詞朗讀而言,真的不能快。欲速則不達,假如我們在剛開始朗讀時就追求速成,就想口若懸河,結果則往往適得其反,造成發音不清晰、斷句不合理、感情不深入,甚至是結結巴巴、多字少詞。因此,一定要靜下心來,慢慢地、逐字逐句地誦讀歌詞,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品味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感情線索,不斷揣度詞曲作者真正的創作意圖,不斷調整優化語句語氣,隨時發現各種可能出現的小紕漏。
熟能生巧、慢讀才會有快讀,這個道理務必要想清楚、做實在。開始就一味地追求快,返工重來多半是逃不脫的。
(五)質量監控
質量監控。通俗地講,就是要確切知曉自己的朗讀是否符合規范、是否質量過關,發現讀得不錯當然好,質量監控重在發現不足、找出差距。
看自己朗讀得好或不太好,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自檢,可以邊讀邊檢視,也可以把自己的朗讀錄音,再以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去聽,這樣更易于發現問題。當然,條件許可的話,最好還是借鑒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做法,請別人聽、常請人聽,他經常讀自己的新詩給別人聽,以聽取意見建議。因此,我們在覺得已經朗讀的差不多的時候,可以讀給同學、親朋、師長或者專家聽,如果大家基本都認可了,那想必我們的朗讀水平肯定已經不差了。
三、常見問題
(一)音量不適宜
朗讀音量不合適是歌詞朗讀中的常見問題,且常常表現為音量過大,為了朗讀的更具深情,歌者往往在朗讀時慷慨激昂、熱情澎湃,努力追求嗓音洪亮,但好的歌詞朗讀可能無須如此這般。好的朗讀應該以合適的音量展開,同時輔以適當的抑揚頓挫。
再者,音量大小的選擇還和朗讀的場合有關。讀給較多人聽且空間較開闊、當然要用較大地音量,否則別人不容易聽清楚;反之,自己練習時,就完全不必要用較大音量,自己聽清了,達到了鍛煉目的即可。也要指出,音量過小也是不適宜的,尤其是竊竊私語似的發聲,因為如此發聲時聲帶閉合不完全,或會因聲帶各部位長期受力不均而導致病變。
(二)不夠自然
自自然然、大方得體,是我們朗讀時應該做到的,但實踐中常能發現一些不夠自然的地方。比如:朗讀時氣息總難以沉不下、或者總處于很激動的狀態、或者加進來的肢體語言太過夸張、或者總是進不去角色等;總之,這些不自然狀態會讓人覺得朗讀過程中“表演”的痕跡過重,讓人覺得“假氣”、“做作”。為什么會如此?主要原因或許還是認識問題,尚且不太明白什么是好的歌詞朗讀。這就需要我們多多觀摩學習名人名家的表現,聽他們怎樣布局語氣、怎樣使用肢體語言、怎樣與聽者交流等等。當然,只看只聽還不夠,還要多思考勤實踐。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量變自會引來質變,大方得體、自然親切的歌詞朗讀必會不請自來。
(三)閉門造車
在朗讀歌詞時總是一個人自說自話、閉門造車是不妥的,必要的交流與借鑒是不可或缺的。閉門造車式的學習不利于提高效率、不利于交流借鑒、不利于開拓視野。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多種,但主要原因或許還是在心理層面,或是稍顯自負,覺得自己可以把相關問題處理得很好,暫沒有必要再去交流探討;或是稍顯內向,羞于將自己的實際情況展示給別人,尤其許多人。這兩種心態都是不太利于學習的。為此,我們要有意識地逐漸調整學習心理,以期不斷進步。
四、結語
如何更好地朗讀歌詞?第一,很好地朗讀歌詞是歌唱成功的基礎,在此環節花時間下功夫必會有豐厚回報,逐漸調整學習心理。第二,廣為汲取相關學科的知識才能更好地朗讀歌詞。第三,要學以致用,要善于借鑒交流,不可閉門造車。
參考文獻:
[1]石惟正.聲樂學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2]王幸.歌唱中的“朗誦”藝術——以中國藝術歌曲《沁園春·雪》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3]陳泠朱.歌唱不好,更應多朗誦[J].戲劇之家,2015,(15).
[4]趙大剛.朗誦法在聲樂教學中的實踐意義探究[J].中國音樂教育,2010,(11).
作者簡介:
劉偉,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