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瀟然
摘要:無論是聲樂表演藝術,還是雕塑繪畫藝術,又或是其他的藝術門類,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擁有美學的視角。在聲樂表演的的藝術中,聲樂作品是第一個美學領域下的創作,然后要結合表演將聲樂中的美充分的表現出來,使聲樂表演具有新的生命和內涵,這就是美學視域下的聲樂表演藝術。在本次的聲樂表演藝術研究中,主要對聲樂表演藝術中的美學原理、美學特征的體現以及美學思維進行重點的討論,希望能夠促進我國的聲樂表演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美學視域 聲樂表演 藝術性
人類最早出現的娛樂性活動就是聲樂活動,經過長時間的演變,成了現今的聲樂表演活動,故而,聲樂表演活動是一個傳統的文化藝術。聲樂表演,顧名思義,不僅要有優美的演唱,豐富的肢體語言,還需要有樂器來進行搭配,只有三者進行充分地結合,才能夠真正表達出聲樂表演所富有的含義,才能真正的表現出聲樂表演藝術的美學。
但是,現階段的聲樂表演藝術中,人們往往忽視了聲樂表演的藝術價值,忽視了表演所發出的真正含義,反而只重視聲樂表演的人物與創作者,這就使得聲樂表演的藝術性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一、美學原理下的聲樂藝術表演
(一)同一性
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說的就是每一個聲樂表演藝術都來自于現實的感悟,所以在觀賞聲樂表演時,人們會有一種身如其境的融入感,會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會明白表演中想要表達的思想,會情不自禁地想要去分析每一個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行為內涵,這就是美學原理下藝術表演為我們帶來的同一性。
(二)精髓重現
聲樂表演的美學原理除了據有同一性,還有通過聲樂表演讓經典重現的能力。每一個聲樂表演都是以音樂作為表演基調,故而,音樂所包含的感情、文化就是聲樂表演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例如:詩詞、歌賦,聲樂表演藝術不僅僅是音樂結合而成的載體,同時也是詩、詞、文人內蘊的結合體。
在聲樂表演藝術中,一般都是以歌詞的形式來表達內在的意思,所以歌詞是聲樂表演藝術的靈魂,深入解析歌詞的含義就能了解整個聲樂表演藝術的內涵。例如:經典的聲樂表演藝術作品《思鄉曲》,不管是哪個聲樂表演的藝術家對這首曲子進行演繹,都不會改變這首曲子內在的含義,其思鄉的韻律也不會有任何改變,這就是在美學原理下演繹的聲樂表演藝術。
二、美學視域下的聲樂表演的特征表現
(一)演唱具有整體美
在對聲樂進行表演時,不僅需要對聲樂的信息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還要對聲樂進行深刻的感悟,由此分析出對聲樂進行表演時應該注意的事項,然后再對聲樂進行不斷地創新,最后通過歌唱的形式將聲樂表演良好的展現出來,故而聲樂表演不單是一種單純的演唱,而是一個具有綜合性技能的藝術形式。因此,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要不斷提升聲樂表演中的美學,向人們展示出聲樂表演中的整體美。
(二)演唱具有個性美以及協調美
不同演唱者的演唱風格也是不同的,聲樂表演的美學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演唱者的不同經歷、不同情感對聲樂表演風格產生很大的影響,因而在不同演唱者的表演中,聲樂表演就形成了一種個性美。除此之外,演唱還應具有協調美,和諧、統一是對聲樂表演的美學要求,要想達到這種美學的要求,首先就要達到“身”與“聲”的協調統一,控制氣息,注意歌曲節奏的調整,保證聲音的收放自如,還可以添加肢體語言來增加表演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其次要保證“聲”與“樂”的協調統一,這就要求演唱者要了解伴奏樂器,知其風格,還要能夠和伴奏者默契配合,只有節奏、聲音、樂感都達到了統一,“聲”與“樂”才能夠協調統一;最后要保證“聲”與“情”的統一,通過自己的理解,結合自身的經歷,將聲樂中的情感與自身的情感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并很好地表達出來,達到“聲”與“情”的統一。
三、美學視域下聲樂表演思維
美學視域下的聲樂表演思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主觀和客觀具有協調性,即不僅能展現出聲樂的表達思想,還能夠將演唱者的情感帶給聽者,使聲樂表演具有獨特性,其次是歷史與現實要具有同一性,即能夠讓聽眾感受到聲樂表演的背景、思想、風格等等,最后是聲樂表演的技巧和表現要有兼顧性,即通過技巧完美地展現出藝術的時代精神和藝術性,讓人在精神和情感上獲得享受。
四、結語
總而言之,聲樂表演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藝術表演,在表演中要保持聲樂的多元化、豐富化,還要兼顧感情的細膩性、表演形象的豐富性。在美學視域下的聲樂表演藝術,不僅具有同一性、協調性,還可以提高人們的審美意識以及審美素養,這不但有利于我國聲樂表演藝術的傳播、繼承以及發展,還可以加強聲樂藝術與民族文化的融合,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除此之外,也有利于建設我國的精神文明,推進和諧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謝飛.論聲樂表演藝術的美學思維[J].黃河之聲,2014,(08).
[2]王妍.淺談中專聲樂教學的藝術性[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2,(06).
[3]王琳.黃自《玫瑰三愿》之藝術審美特征[J].中國科技博覽,2011,(17).
[4]牛冬雪.《紅樓夢》聲樂套曲作品解讀與演唱表達[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5]王熠娜.試論聲樂教學語言[J].勞動保障世界,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