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巨仲電子獲大陸首家製造業零碳「三證」
6月16日,昆山巨仲電子獲頒「企業碳足跡」、「產品碳標籤」和「零碳中和」三證,成為大陸首家同步獲得三證的製造企業。
過去6年,巨仲電子持續在節能減排領域深入探索和投入,先後完成了多項實體工程,今年透過與中國品質認證中心CQC合作順利完成了企業碳盤查和產品碳標籤的認證。數據顯示,2014年巨仲電子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降低了30%。巨仲總經理郭大祺表示,未來4年,巨仲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再有30%的下降,為企業發展與低碳社會繼續做出新貢獻。
大陸宏觀經濟信心指數繼續下滑
6月19日,央行發佈了《2015年第二季度企業家問卷調查報告》和《2015年第二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企業家信心指數為58.3%,較上季下降0.9個百分點。銀行家宏觀經濟信心指數為43.4%,較上季下降4.1個百分點。二季度宏觀經濟熱度指數走勢出現分化。企業家宏觀經濟熱度指數為29.3%,與上季基本持平,較2014年同期下降3.5個百分點;而銀行家宏觀經濟熱度指數為21.3%,較上季下降2.3個百分點。59.5%的銀行家認為當前宏觀經濟「偏冷」,38.3%的銀行家認為當前宏觀經濟「正常」。
全球十大電動車比亞迪秦進前三
6月12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4月份全球各市場電動車銷量繼續增長,在銷量最高的前10大車型中,中國大陸的比亞迪秦當月銷量躋身第3位,前4月也達到了第4名。
前10大車型中,日產聆風以3,417輛的成績領跑,特斯拉Model S摘銀。比亞迪秦的2,625輛排在三菱歐藍德PHEV之前,拿下探花頭銜。眾泰E20則是前10榜單中另一款中國大陸的新能源車,排在第9位。這10款最暢銷的電動車4月份總銷量為32,252輛,1至4月份累計銷量為122,070輛。
中澳FTA正式簽署
歷經10年談判,中澳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FTA)於6月17日正式簽署。FTA內容涵蓋貨物、服務、投資等十幾個領域。
根據中澳FTA,在貨物領域,中澳各有占出口貿易額85.4%的產品將在協定生效時立即實現零關稅。中國享受較高關稅減免的產品主要包括服裝和皮革、電子和機械、其他製成品、鋼鐵及金屬製品以及化工產品等,減免額約為15.25億美元,占減免稅金總額的91.88%。
澳大利亞將獲得較高關稅減免的產品集中在能源、鋼鐵及金屬製品,以及農產品中的牛肉、羊毛、其他農產品、乳製品等。
中澳雙邊貿易中,除糧食、棉花、植物油和糖等產品未列入自由化進程外,與中國國民日常消費相關的牛肉、乳製品、羊毛、葡萄酒、水產品等,澳大利亞都是中國重要進口來源,將享受價格優惠。同時,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和皮革製品、電子和機械設備、鋼鐵和金屬製品、礦產品、化工和交通運輸設備等產品,出口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牛肉、飲料和菸草製品、紡織品、服裝和皮革製品、礦產品、化工和交通運輸設備、其他農產品和其他製成品等也將實現產出增長。
二季度大陸居民消費調查
6月19日,大陸央行發佈了《2015年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對於下季度房價走勢,18.2%的居民預期「上漲」,較一季度上升了2.6個百分點;53.9%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較一季度上升了1個百分點;14.6%的居民預期「下降」,較一季度下降了3.2個百分點。從投資方式看,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39.9%,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占16.9%,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占43.2%。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基金及理財產品」、「股票」和「債券」。
大陸首批大額存單6月15日啟航
據中國人民銀行《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9家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核心成員,於6月15日起發行首批大額存單。各核心成員發行的首批大額存單期限以1年以內(含)為主,個人大額存單起點金額為30萬元(人民幣,下同),機構投資人認購的大額存單起點金額為1000萬元。首批大額存單將通過營業網點、電子銀行等管道發行,產品期限、產品利率、發行額度等要素由發行人自主確定。
大陸已超美成全球最大IPO市場
據統計,大陸2015年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得益於上海和深圳股市小型股源源上市,及香港市場贏得幾宗規模數十億美元的券商股IPO交易。
據Dealogic的數據,今年以來,中資企業通過在大陸和香港股市進行IPO籌集了近290億美元,超過了美國同期融資規模150億美元。這是4年來大陸IPO市場首次在全年這一時間段領先全球。香港市場贏得了2015年全球第二和第三大IPO交易。中資券商華泰證券在香港籌集45億美元,另一家中資券商廣發證券籌資41億美元。
入世保護期到期不會大幅降稅
6月18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5年保護期在7月1日即將到期,到期後大陸關稅總水準仍會保持基本平穩。大陸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以後,對絕大部分進口產品的降稅承諾在2005年1月1日已經執行到位;到2010年1月1日,所有產品的降稅承諾已經履行完畢。大陸平均關稅總水準從入世前的15.3%降到2010年的9.8%。因此不會出現因保護期到期而導致進口商品價格大幅度下降的情況。
港股2016年將設交易「冷靜期」
6月11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透露,市場已就為短時間內大幅波動的股票加設5分鐘的暫停交易「冷靜期」達成共識,並預計於2016年推出,將以此降低交易風險,並防止類似「閃崩」的重大交易事故。港交所於2015年年初提出引入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如果證券價格波幅在5分鐘之內±10%、期貨合約5分鐘之內波動±5%,將觸動價格穩定機制,即同樣長達5分鐘的冷靜期。冷靜期之內,相關產品只可在固定價格限制範圍內買賣。每個產品在每個交易日內最多可觸發4次冷靜期,即上午和下午各兩次。
大陸將對臺胞免予簽注 卡式臺胞證即將啟用
2015年6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第661號國務院令,公佈《國務院關於修改〈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臺灣居民憑有效臺胞證,無需辦理簽注,即可經開放口岸來往大陸並在大陸停留、居留。
按目前制度,持有臺胞證的臺灣居民在入境大陸時仍需申請簽注。最常見的旅遊簽注單次效期為3個月;另外,符合相應條件的臺胞,還可憑證申請1年期、2年期的多次有效出入境簽注,或效期5年以內的居留簽注。2014年7月,公安部宣佈,凡持有臺胞證及1年以上多次有效簽注或居留簽注的臺灣居民,均可和一般大陸公民一樣,持證通過邊檢自助查驗通道。
目前長期在大陸工作、就學或隨親人定居,且經常頻繁往來於兩岸之間的臺灣居民,估算已達100萬人至150萬之眾,多分佈在大陸珠三角及長三角地區。而根據大陸海峽旅遊交流協會統計,2014年全年,臺灣居民赴大陸人數達536.6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總數則為404.6萬人次,兩岸人民雙向交流總數達941.2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