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Martin Koloc認為,賽車上的很多技術雖然不能量產,但卻指明了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對汽車技術的發展起到引領作用。
Martin Koloc,一位酷愛車、把車每一部分都當成藝術品的賽車建造師、設計師;一位生長在歐洲,流淌著瓦努阿圖人血脈,肩負著國家發展責任的領導者;一位認真時威嚴、笑起來真誠的商人;一位喜歡挑戰賽車、冰球、高山滑雪、網球等運動的職業選手和教練。
有著如此豐富履歷的Martin Koloc,因賽車運動來到中國,他將為2015中國卡車公開賽的中國賽車手們進行技術指導。期間,Martin Koloc在北京接受了《汽車觀察》的獨家專訪。
透視瓦努阿圖
自1982年建交以來,中國與瓦努阿圖共和國的經貿往來主要集中在魚類、農產品、船舶、成品油、機電產品等領域。
兩國關于汽車運動的結緣,還是第一次,這要歸功于2015中國卡車公開賽的舉辦。而搭起兩國汽車運動的使者,就是Martin Koloc。
瓦努阿圖是一個怎樣的國度?與中國有著怎樣的聯系?
位于南太平洋西部的瓦努阿圖,屬美拉尼西亞群島,由83個島嶼(其中68個島嶼有人居住)組成。其中,98%為瓦努阿圖人屬美拉尼西亞人種,官方語言為英語、法語和比斯拉馬語,通用比斯拉馬語,84%的人信奉天主教。
值得一提的是,瓦努阿圖當地沒有汽車制造產業,汽車全部依靠進口。瓦努阿圖第一產業大都涉及農業,農作物可供應瓦努阿圖約65%人的需要。另外,漁業和畜牧業也是瓦努阿圖的主要經濟活動之一。觀光業在瓦努阿圖也很重要,是政府的基本收入來源之一。
數據顯示:2014年中瓦貿易額為1.871億美元,同比下降51.1%;中方出口額1.802億美元,同比下降52.6%;進口額690萬美元,同比增長207.3%。
“我做任何事情,都是以帶領瓦努阿圖共和國走向富裕、為國家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為前提的,這是我的責任和使命。”雖然在歐洲長大,但Martin Kolockua現在大部分時間依然生活在歐洲,他心系著自己的國家,每年都要回到自己的國家履行責任。
Martin Koloc曾經來過中國香港,來內地還是第一次。在他眼中,中國是一個非常有發展規劃的國家,未來每一個發展階段都制定了清晰的規劃,而且中國在全世界的經濟地位也越來越受關注。
天賦+夢想
“我與生俱來就擁有駕馭汽車、創新汽車技術的能力?!背蔀橘愜囀质荕artin Koloc從小的夢想。長大后,Martin Koloc開始讀汽車工程專業,并努力賺錢為實現夢想進行著知識和資金的積累。
1993年,25歲的Martin Koloc終于成為了最年輕的歐洲錦標賽的賽車手,轉戰不同賽車車隊。1995年,不僅癡迷駕車技術,還陶醉于汽車改裝技術的Martin Koloc,組建了唯一一個卡車賽歷史上擁有改裝技術、賽車、賽車手、改裝車間的賽車團隊。
成立專業的團隊后,Martin Koloc的競爭力得以快速提升。1999年之后,他的大部分工作由賽車手轉為賽車教練和技術創新,主要對賽車手進行心理和技術上的指導,而很少再參與實地賽車。“經過由我幫助的賽車手,開著我們團隊自己改裝的卡車取得冠軍,我感到無比自豪和快樂。”Martin Koloc如是說。
由于對賽車運動是發自內心的喜歡,Martin Koloc在此方面迸發著巨大的創造力,并享受著創造的樂趣?!翱ㄜ嚬S一天可以生產幾千臺普通的發動機,而制造一款高端賽車發動機,卻是一項非常精細、非常高端的工作,因為賽車發動機在速度和穩定上都屬于汽車行業的高端產品?!盡artin Koloc的車隊也是卡車賽歷史上唯一一支能在自己的工作車間完成賽車設計制造(包括發動機)的私人車隊。
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Martin Koloc也收獲了耕耘的成果:1993年至1999年共參與214場大獎賽,獲得79個冠軍,176次站上頒獎臺;1995年至1996年獲得2次歐洲卡車錦標賽的年度冠軍。
特別是在1999年,Martin Koloc還被BUGGYRA車隊創始人選為繼承人。BUGGYRA車隊創立于1969年,車隊前身是BAGHIRA車隊,由捷克著名的車輛建造/設計師VACIAV Kral創立。由此他的賽車團隊命名BUGGYRA。Martin Koloc接手BUGGYRA車隊之后,從未缺席任何一場歐洲卡車錦標賽,且在1995?1997、2003?2005、2007?2010賽季成為卡車錦標賽的統治者。
Martin Koloc認為,運動精神和公平競爭是歐洲卡車錦標賽的先決條件。一方面,卡車大賽是非接觸式比賽,但金屬與金屬之間的對決是常常令人著迷的,速度、轟鳴、共振可以讓觀眾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由于卡車大賽的危險程度非常高,就要求車輛必須保證在比賽中的出色行駛性能,同時賽車手也必須有豐富的賽車經驗來應對比賽中的各種危險狀況??梢哉f,歐洲卡車錦標賽對車輛設計和賽車手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未來汽車技術的先驅者
50歲的Martin Koloc仍未減慢賽車事業的腳步。
賽車不僅是賽場上速度與激情的比賽,也是賽場外賽車工程師速度與激情的比賽。“賽車動力系統的某一個技術,很有可能會在未來普通汽車上使用。賽車在高速度下保持的穩定性或是汽車整體性能提升的過程,都為將來非比賽汽車的使用提供了參照基數。而對卡車及F1賽車的動力研究與創新過程,定會為未來汽車動力技術的提升提供依據?!盡artin Koloc對《汽車觀察》說。
作為賽車老將,Martin Koloc對各地區的賽車特點了如指掌。據他介紹說,歐洲賽事偏重于賽車技術的投入,市場運營略差,趣味性也略差,比如歐洲對每一輛賽車都投入了大量的技術成本,一輛賽車大約需要50個人來維護;巴西投入在賽車技術方面的成本要低一些,因為賽事本身很精彩,所以非常受歡迎;中國卡車比賽比較接近于巴西,在技術的投入上不會太多,但是賽事本身會很精彩,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與無法跟賽手交流的F1不同,卡車比賽是一個靠近觀眾的,更加平民化的賽事。在歐洲每年約有25萬人觀看卡車比賽,遠遠高于F1 的觀眾。據Martin Koloc分析,“觀看卡車比賽的很多粉絲本身就是卡車司機,因為開過卡車而感興趣,但是F1賽車并不是每個人能開,所以觀眾要遠遠少于卡車比賽的觀眾。”
好消息是,自今年起,Martin Koloc將帶領BUGGYRA車隊最知名的車手全程參與中國卡車公開賽,并派技術人員對中國賽車的改裝進行支持。此外,他還將派出賽車教練對中國賽手進行培訓,同時他們在捷克的千畝賽車培訓中心也將向中國車手全面開放。而報名參加此次卡車大賽的優秀學員,將是該培訓項目的首批受益者。屆時,在捷克共和國的首都布拉格,來自中國卡車公開賽的賽車手們將與歐洲卡賽冠軍團隊進行深度的交流學習。Martin Koloc指出,要想在卡車比賽中獲得好成績,需要整個團隊的配合,需要做到車與人的完美融合,賽車本身占40%、團隊占20%、賽車手占40%。
更新思路
除了參與卡車比賽的相關工作,Martin Koloc還參與頂級跑車的技術創新工作。在他眼中,無論是F1還是卡車比賽,均是實現速度與穩定性融合的試驗過程。
眾所周知,F1與世界杯足球賽、奧林匹克運動會,并稱為世界三大體育運動。作為世界上三大體育運動之一,F1是一項高科技、高費用、高速度的運動,起源于車,落腳點也必然是車。在汽車極速達到300km/m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靠實力說話,汽車性能和質量不過關,再好的賽手也是枉然。如果哪個汽車品牌的產品能夠應用到賽車上,說明產品確實過硬。
對中國車企來說,F1、卡車歐錦賽帶來的最大啟示就是:做好產品。如果哪一天能把中國的汽車產品用到F1、卡車比賽上,也同樣說明產品確實過硬。除此之外,歐洲賽車是汽車產業鏈上最高端科技的集合體,他們引領著汽車設計等一些相關領域的動向。
比如,法拉利賽車的制造成本是410萬美元,但是與該車配套的研發投入每年要花掉2000萬元(而法拉利還不是各個車隊在研發中投入最多的)。車隊技師拿著這些支票,竭盡所能地改善車輛的空氣動力性、減輕車身質量(據說F1賽車的車身減負工作的衡量單位為克)、提高發動機的馬力或者是可靠性等。
F1在車身概念設計上盡管由于受F1規則的限制,但很多思路對于概念車或者量產車的開發還是非常有參考價值,尤其是在提高車身結構強度、降低車身質量,改善車身空氣動力性方面非常值得學習。Martin Koloc對《汽車觀察》強調:“賽車上的很多技術雖然不能量產,但卻指明了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對汽車技術的發展起到引領作用。中國汽車設計師和技師們,可以更新發展思路,奮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