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然+李娜+李碩



摘要:基于中國移動轉售業務開展的特點及對標準化體系建立的迫切需求,提出中國移動轉售標準化體系建設思路。認為標準化體系建設應從頂層設計入手并為未來業務發展預留充分的可擴展空間,現階段應以移動轉售業務能力開放所急需的互聯互通相關標準為重點,參照成熟的通信行業標準體系,逐步形成健全完善的移動轉售標準體系。
關鍵詞:移動通信轉售;標準化;互聯互通;業務能力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mobile resal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resale business and the urgent needs of standard system in China. A standardization system should start from top-level design. Reserving sufficient space for future business development is also important. Currently,the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rworking standards, which are urgently demanded by developing the ability opening of mobile resale service, are the focus. With reference to the mature communication industry standard system, a sound perfect mobile resale standard system will be buil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obile resale; standardization; interconnection; service ability
為了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1]精神,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電信建設、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支持民間資本開展增值電信業務。工信部于2012年6月出臺《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工信部通[2012]293號)[2],提出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電信行業的八大重點領域,其中移動通信轉售業務位于八大領域之首。
2013年5月17日工信部公布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簡稱《試點方案》)[3],這標志著中國移動轉售業務進入電信業的時代到來。《試點方案》發布后,工信部于2013年12月26日起,先后向42家民營企業頒發了移動通信試點企業批文。2014年5月,首批移動轉售企業正式對外放號開展業務,自此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正式步入了中國通信行業的舞臺。
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正式開展已經一年多的時間,但發展情況與前期各界的預期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忙于解決業務運營中遇到的各類技術問題是阻礙移動轉售業務快速發展的因素之一。傳統電信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具有規范的體系流程,無論在網絡技術以及業務規劃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標準化體系。移動轉售企業來自于各行各業,作為新晉的移動業務運營者,要實現長期健康、有序、可持續的業務發展和技術演進,需要借鑒傳統電信企業的技術演進管理機制,從自身領域特點和行業發展需要出發,對行業發展中面臨的相關業務和技術進行規范,從而形成一套移動轉售領域的標準化機制。
1 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能力
開放面臨的問題
截止2015年6月底,已有20余家轉售企業正式面向市場開展業務,累計發展用戶超過700萬戶,轉售業務基本覆蓋全國各省的主要城市。中國聯通領跑移動轉售業務,用戶發展呈加速趨勢,到2015年6月中國聯通全網移動轉售用戶規模已經超過600萬,進入2015年更是以每月超百萬的速度增長。作為移動轉售企業的領頭羊,蘇州蝸牛在2015年3月25日對外宣布,其170用戶數已經突破100萬大關。進入2015年后,移動轉售業務進入平穩發展階段,用戶規模和市場收入均在不斷提升,但我們也看到,移動轉售在互聯互通、業務能力提供方面還面臨一些發展“瓶頸”。
1.1 企業同時簽約多家運營商,互聯
互通難度增加
《試點方案》中對移動轉售業務定義為:移動轉售企業從擁有移動網絡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購買移動通信服務,重新包裝成自有品牌并銷售給最終用戶的移動通信服務。移動通信轉售企業不自建無線網、核心網、傳輸網等移動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必須建立客服系統,可依據需要建立業務管理平臺以及計費、營賬等業務支撐系統。
根據試點方案的要求,移動轉售企業需要通過與基礎電信企業的業務平臺、網元設施等進行互聯對接,才具備提供移動通信服務的能力。
在已經批準的42家試點企業與3家基礎運營商之間為多對多的合作關系,其中簽約的轉售企業,中國電信26家,聯通簽約25家,移動簽約17家。同一家轉售企業可以同多家基礎運營商簽約,轉售企業在獲取批文后還可以與其他的基礎運營商合作,目前轉售企業與基礎企業簽約情況統計如圖1所示。
基礎運營商雖然針對移動轉售業務,面向轉售企業提供了對接平臺,但也存在一家基礎企業面對幾十家轉售企業,一家轉售企業面對3家基礎企業展開互聯互通的局面。與以往傳統的3家基礎企業間的互聯互通相比,協調和推動的難度增大。
1.2 增值業務開展緩慢,推動協調
工作復雜
目前移動轉售企業提供的各類產品套餐,主要是基于語音、短信、數據三大基礎業務進行的重新設計組合,而對于彩鈴、位置服務、定向流量等基礎企業網內發展較為成熟或已有實際應用的業務,移動轉售用戶還未全面享受到。根據對基礎企業與轉售企業的調研了解到,對于增值和擴展服務未面向轉售用戶提供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的原因:
首先,基礎企業增值業務大多通過基地或者獨立的公司進行運營,在集團提供的移動轉售一點接入平臺中并沒有包括增值業務的對接互聯功能。移動轉售企業如需開通增值服務,需要自行與基礎企業增值服務基地或運營公司進行一對一協商,并根據需求確定對接方式。
其次,基礎企業網內還處于試驗摸索階段,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和流程。因此,暫時也未向移動轉售用戶開放。
綜上,目前移動轉售業務能力開放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業務對接互聯過程中的溝通、開發、部署、測試工作都是每家單獨進行,造成工作驟重復,增加成本消耗,并且未來的擴展性差。而造成上述問題的根源在于移動轉售企業與基礎企業之間的業務能力互聯之間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因此要加快業務能力開放進程,降低移動轉售企業和基礎企業在互聯互通工作中的投入,迫切需要對移動轉售所設計的業務、技術領域推行標準化體系建設。
2 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標準化
現狀
工信部業務主管部門高度關注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發展情況,針對業務能力互聯互通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積極組織相關企業協調解決。2014年2月18日,在移動通信轉售試點工作第一次例會上,工信部通信發展司聞庫司長指出“業務系統對接工作需要規范化,在此前的工作基礎上,求同存異,形成一套統一的接口標準”。為落實第一次工作例會的會議精神,以標準規范保障移動通信轉售的順利開展,促進轉售企業與基礎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原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龔雙瑾教授負責,3家基礎電信企業和獲得批準的各家移動通信轉售企業參加,共同組建移動通信轉售技術標準工作研究小組,啟動研制移動轉售業務試點需要的業務開通、計費結算、網絡服務質量等互聯互通技術規范工作。
移動轉售技術標準研究組于2014年3月啟動工作,本著“結合實際,急用先行”的原則,從移動轉售業務開通最基礎的互聯業務功能和互聯業務接口兩個方面著手進行相關標準的研制。這兩項標準經過編制、征求意見和審查,于2014年12月在工信部網站進行公示。
移動通信轉售標準中首先明確了雙方業務支撐系統的互聯架構,移動通信轉售企業與基礎電信企業通過雙方的互聯網關平臺進行對接,實現業務流程的扭轉及業務信息的交互。雙方之間的網元、系統和業務平臺不直接進行對接互聯架構如圖2所示。
標準中僅是對轉售企業與基礎電信企業之間的信息交互方式提出要求,而對于各自企業互聯網關平臺與本企業內部系統平臺之間的數據信息交互方式均由各企業自行確定。
《移動轉售企業與基礎電信企業互聯業務功能要求》[4]是移動通信轉售系列標準中的最基礎的規范,該標準覆蓋移動轉售業務開展過程中的各類業務功能要求,包括業務運營、計費結算、服務保障、卡號資源四大方面。
業務運營分為基礎業務運營和擴展服務,其中基礎服務包括開戶、銷戶、停復機、補換卡、遠程寫卡、業務變更、業務狀態查詢、網絡狀態查詢等確保基本移動通信服務的業務能力;擴展服務包括增值服務訂購、位置信息服務開通/取消/變更、用戶位置信息查詢、集團虛擬專網設置、Wi-Fi轉售等。由于移動轉售企業對擴展服務的需求以及3家基礎電信企業網絡支持力度的不同,在移動轉售業務開展前期,擴展服務為可選服務項,雙方根據實際情況協議提供。互聯業務功能標準中針對上述業務運營的每個具體業務場景的互聯功能、互聯信息內容等進行了明確的相關規定。
計費結算主要是基礎企業傳遞給移動轉售企業的話單文件的傳遞,標準中對話單文件的內容以及話單文件的生成發送時間間隔進行了明確規定。
服務保障對基礎企業提供給轉售企業的網絡及業務支撐系統層面的保障方式進行了約束,分為主動保障和被動保障。其中主動保障是在基礎企業發生網絡割接或故障中主動通知轉售企業;被動保障指轉售企業發起故障申告,基礎企業進行申告處理的過程。標準中對故障通知及申告處理的方式和交互的信息內容進行了規定。
卡號資源指基礎企業向轉售企業分配具體的號碼資源,根據試點政策工信部向3家基礎企業分配移動轉售專用號段,轉售企業根據業務需要向基礎企業申請用戶號碼資源。雙方之間的用戶號碼資源以及制卡數據也需要進行交互。標準中對于交互的卡號資源的時機以及交互的內容進行了具體規定。
《移動轉售企業與基礎電信企業互聯業務接口技術要求》[5]是以《移動轉售企業與基礎電信企業互聯業務功能要求》技術標準中規定的各類互聯業務功能為基礎,明確了具體的互聯接口方式。根據各類業務場景傳送的數據內容和要求的不同,互聯網關之間的接口包括實時調用接口和文件傳送兩類。實時調用接口主要針對時效要求高的業務處理,考慮到接口規范及安全等因素,標準規定實時接口采用簡單對象訪問協議(SOAP)1.2版本協議。文件接口主要針對實時性要求低的大數據量交互,標準規定文件接口采用安全文件傳送協議(SFTP),通過二進制傳輸方式上傳/下載文本。
標準中針對每個實時業務接口場景定義了具體的接口業務說明、接口消息命令碼、接口提供方式、接口調用方式、接口業務流程以及接口消息字段內容及類型要求;針對每類文件接口,定義了接口的具體描述、文件類型、文件命名方式、文件內容格式以及文件傳遞周期等要求。
移動轉售企業與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系列標準的制訂,既滿足了移動轉售業務互聯業務的發展需求,又兼顧現有產業發展現狀,使基礎電信企業、移動轉售企業在實現移動轉售業務互聯互通的工作上,最大程度地減少建設成本,節約資源,對中國移動轉售企業在試點初期實現快速業務開通起到了有效地推動作用。
3 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標準化
發展規劃
在國際上,歐、美等虛擬運營業務開展較早。根據各國對虛擬運營業務的定義,虛擬運營商對網絡業務的涉入程度不同,導致不同開放政策下虛擬運營商與協議基礎運營商的互聯互通的層面也不同。而且相比于中國試點期間移動轉售企業直接與協議基礎運營商實現互聯對接的情況不同,國際上虛擬運營商有很大一部分是采用通過移動虛擬網絡提供商(MVNE)實現與基礎企業的對接,互聯互通的工作全部交給MVNE與基礎運營商去解決,而虛擬運營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品牌和市場的經營上。MVNE多出身于電信行業,大部分還是基礎運營商的子公司,因此國際上的相關業務能力對接相對簡單,因此也沒有形成一套體系化的標準規范。
中國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開展的特殊性,決定了要保障業務順利、健康開展,要以急需的技術標準和合理的評價測試標準為抓手,從標準體系頂層設計開始,充分考慮未來業務發展需要,整合資源、構建架構層次分明的標準體系。移動通信轉售標準體系的建設遵循急用先行、逐步完善的原則,最終實現與現有通信產業標準的有機融合。
中國移動轉售標準體系的建立借鑒現有基礎通信行業的標準體系,可分為“網絡設備”、“互聯互通”、“服務支撐”、“終端設備”、“輔助支撐”等五大部分。標準體系規劃如圖3所示。
(1)網絡設備
網絡設備類為未來擴展類標準,主要是針對未來如向移動轉售或虛擬運營服務者開放部分網絡基礎設施,則需要對開放設施的具體技術要求進行規范。
(2)互聯互通
互聯互通類標準是目前最為急需的標準系列,包括基礎性的功能、接口標準以及具體的業務互聯標準,如增值業務、號碼攜帶業務等。未來,隨著新業務以及新的服務提供者的出現,互聯互通標準化的范圍逐步擴展到轉售與第三方服務商之間的互聯互通。
(3)服務支撐
服務支撐類主要是針對移動通信轉售中一些服務開展進行規范,包括客服號碼、充值服務、服務提供商(SP)服務等。
(4)終端設備
終端設備類主要是針對轉售企業對于移動終端別是智能終端,提出的一些區別于傳統移動運營商的要求制訂技術標準以及檢測方法。
(5)輔助支撐
輔助支撐類指針對保證轉售業務順利發展的輔助管理支撐手段進行規范,包括移動轉售業務監管平臺及配套測試方法等。
4 結束語
標準化工作的開展是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開展離不開基礎企業網絡和業務系統的支撐,未來業務的發展更離不開跨行業的合作與融合。眾多的轉售企業都需要與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以及其他行業進行互聯,只有制訂了統一標準,才能使各方在互聯互通方面盡快達成一致,從而節省企業的資源,降低成本投入。移動轉售業務互聯過程中標準化的實施的程度,從某種程度上保障了移動轉售業務能夠健康、有序、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