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雪竹
(六盤水師范學院歷史與社會文化科學系,貴州六盤水553100)
簡述西南地區絲綢之路的文化影響及其傳承與保護
管雪竹
(六盤水師范學院歷史與社會文化科學系,貴州六盤水553100)
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南地區絲綢之路在漢代開始逐漸形成。西南地區絲綢之路經過不斷發展壯大,對于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文化形態、社會面貌等都產生了很大影響,這種文化影響經過幾千年的衍變在文化內涵上也得到了拓展。本文闡述了西南地區絲綢之路的基本情況,分析了西南地區絲綢之路的文化價值和影響,并探討了其傳承與保護的問題。
西南地區;絲綢之路文化;民族文化
歷史上,西南地區由于地處我國政治文化的邊緣地帶,少數民族雜居,形成了一個較為封閉的文化生態領域。絲綢之路的形成之所以成為西南地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于絲綢之路對于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促進作用。正是在絲綢之路的影響下,中原文化得以進入西南地區,同時古印度文化也通過這一渠道進入我國。可以說,西南地區是中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古印度文化以及東南亞文化的交融地區。
早在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成功后,建議漢武帝打通前往印度、大夏的貿易路線。于是漢武帝組織大量人力物力試圖開辟由西南地區進入古印度的貿易路線,最終開辟了從成都到洱海的路線,但是未能越過保山一帶。公元69年,漢明帝打通了從西南地區進入緬甸的路線,繼而由緬甸進入印度,由此西南地區絲綢之路正式形成。西南地區的絲綢之路經過省份主要是四川和云南,并且分別有兩條線路,其中一條線路不但可以通過緬甸到達印度,還通過中亞地區達到了歐洲,這一條線路也是中國古代絲綢貿易的重要線路之一。①東漢末年,受戰亂影響,西南地區絲綢之路一度荒廢,這條貫通歐亞的古貿易之路也陷入停滯。進入唐朝以后,西南地區絲綢之路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再次興旺,并且擴大了原有的貿易路線。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西南地區絲綢之路都是中國與歐亞各國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路線。絲綢之路不僅是貿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四川物產豐富,十分富饒,絲綢之路經由四川進入云南,對于云南地區的少數民族聚居文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并且在各種文化的影響下,還產生了一些新的文化,如馬幫文化等,都是西南地區絲綢之路重要的文化標志。
(一)建筑風格影響
歷史上,云南地區由于地處多山地帶,交通閉塞,并且多個少數民族雜居,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居住環境,少數民族聚居區域建筑有著鮮明的少數民族文化特點,同漢族建筑風格差異較大。然而在絲綢之路的影響下,絲綢之路經由的云南一些地方建筑在風格上受到了漢族建筑的影響,同時融入了不同少數民族的建筑風格,最終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建筑風格,這種建筑風格便是西南地區絲綢之路文化影響的重要體現。②例如云南驛是西南地區絲綢之路的經由地,原本十分閉塞,并不繁榮。在絲綢之路開通后,云南驛成為西南地區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歇息地和貨物集散地,其建筑風格也受到了漢族建筑風格的影響。在整體布局方面為聚落布局,商業區域、居住區域劃分明顯,縱橫交錯,體現出了漢族建筑的風格特點。但是在街道布局方面并不是傳統漢族建筑的“井”式布局,而是依據地勢成樹葉脈絡式布局,體現出了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對于自然事物的崇拜。大理、騰沖、麗江等地均有特色鮮明的漢族建筑。由此可以看出西南地區絲綢之路對于云南地區建筑文化產生的重要影響。
(二)經濟文化影響
絲綢之路的首要功能便在于經濟貿易,并且這種經濟貿易行為主要為民眾自發的,將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販賣到西域,換回西域的寶石、香料等。在絲綢之路的繁盛時期,西南地區絲綢之路經由地區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通過經營店鋪、參與貿易、提供食宿等各種方式,改變了西南地區的傳統生活方式,將中原文化引入到西南地區,由此也興起了馬幫文化。由于西南地區多山,交通不便,馬馱成為西南地區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云南大馬店便是在馬幫文化影響下產生的絲綢之路重鎮。絲綢之路在繁榮經濟的同時,也為云南地區帶來了漢族文化中的其他與之相關的文化意涵,如飲食文化、風俗文化等,增強了西南地區各少數民族對于漢族文化的認同。這對于促進西南地區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有著重要作用。同時,經濟繁榮也提升了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生活水平,改變了相關區域居民的生活方式。
(三)宗教文化影響
西南地區絲綢之路的另一個重要文化影響便是宗教文化影響,其中最具標志性的便是印度佛教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云南,成為我國重要的宗教之一。云南地區多個少數民族雜居,在宗教信仰方面也各不相同,甚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每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域都成為一個相對封閉的文化環境和地理環境,這也是絲綢之路開通的一個難點問題。③在絲綢之路開通后,印度佛教開始傳入云南,并且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統一了不同少數民族之間的宗教信仰,云南大理更是成為尊佛重地。佛教文化中的一些經典思想也對其他宗教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云南地區也受到了佛教文化所帶來的建筑風格影響,大理地區的寺廟建筑風格受到印度佛教建筑風格影響較深,甚至在漢族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的影響下,產生了全新的建筑風格。
(一)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西南地區絲綢之路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了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的演變史,應當積極保護這種傳統文化。首先,應當積極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這是傳承絲綢之路文化的重要途徑。絲綢之路所產生的文化影響十分深遠,文化內涵也豐富多樣。在傳承絲綢之路傳統文化中,通過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可以讓人們領略到幾千年以前絲綢之路的文化魅力,這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西南地區絲綢之路經過幾百年的開拓才得以形成,一代又一代的祖先在這條路上拋灑青春,這種百折不撓、堅韌勇敢的精神也成為我們學習的對象,至今仍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中的精髓。④在開展西南地區絲綢之路傳統文化保護中,應當正確認識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靈活采用各種教育方法,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傳統文化,從而保護傳統文化。從這一角度來說,傳統文化教育也是對于西南地區絲綢之路傳統文化的一種延續,使得這種文化精髓能夠一代代的傳承下去。相關文化保護部門、教育部門等應當積極承擔起在文化傳承和保護方面的責任,聯合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二)開發旅游資源
在當前,開發旅游資源也是保護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西南地區絲綢之路有著巨大的旅游資源開發價值,較好地開發旅游資源也有利于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在開發旅游資源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例如對于西南地區絲綢之路沿線一些歷史古鎮的保護。在古絲綢之路上,存有大量的歷史文物和歷史建筑,開發旅游資源的目的應當是對傳統文化更好的保護。同時,對于旅游資源的開發形式可以進行創新,以突出西南地區絲綢之路上的傳統文化為主,將古代西南地區絲綢之路的繁華呈現在觀眾眼前,喚起觀眾對于絲綢之路文化的向往。相關旅游管理部門和文化管理部門也應當對旅游資源開發進行正確的引導。開發旅游資源的目的并不僅僅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更應當實現對西南地區絲綢之路文化的保護和傳統文化的繼承。
(三)保護文化多樣性
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魅力便在于“傳統”上。傳統文化是一種原生態的文化。西南地區的絲綢之路文化,有著多樣化的特點。西南地區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漢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西域文化等在這里融合、碰撞,各種文化形態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西南地區絲綢之路文化的多樣性。在保護西南地區傳統絲綢之路文化中,應當保護其文化的多樣性,這種文化多樣性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保護文化多樣性,首先,要保護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包括文字、語言、生活習慣、服裝、風俗等,應當予以尊重。其次,對于西南地區絲綢之路留下的文化瑰寶應當予以保護,例如不同風格的建筑等。最后,對于外來文化應當持有包容心態,自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佛教文化雖然是外來文化,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佛教成為我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宗教之一,在當前依然有著重要的影響。
總之,西南地區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貿易路線,更是一條文化路線,中西方文化在這里交流、融合,對沿線的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注釋]
①屈小玲:《中國西南與境外古道:南方絲綢之路及其研究述略》,《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第172~179頁。
②鄒一清:《南方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2009年第8期,第12~16頁。
③吳建國:《以世界文化遺產的視角看南方絲綢之路——兼談南方絲路申報世界文化線路遺產問題》,《中華文化論壇》,2008年第2期,第159~164頁。
④薛東前、石寧、段志勇、郭晶、李玲:《文化交流、傳播與擴散的通道——以中國絲綢之路為例》,《西北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第781~786頁。
G1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3115(2015)06-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