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彥斌
【摘要】羅川趙氏石坊由清官坊、天官坊、恩寵坊三座石坊構成,依次建于羅川社區街道,表現出高超的建筑藝術,是中國古代建筑造型藝術和雕刻藝術的完美結合。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我國古代民風民俗的重要載體,也是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
【關鍵詞】甘肅正寧縣;羅川;?趙氏石坊;趙邦清;清官坊;恩寵坊
羅川趙氏石坊位于甘肅省正寧縣永和鎮羅川社區街道中軸線上,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到四十五年(1614~1617),占地面積999.4平方米。1962年,經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羅川趙氏石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羅川趙氏石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趙邦清簡介
羅川趙氏石坊是為旌表一代清官趙邦清的品格而建。趙邦清(1558~1622),字仲一,號乾所,甘肅省真寧縣于家莊(今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永和鎮于家莊)人。幼時家境貧寒,15歲入學堂。明萬歷十九年(1591)舉孝廉,第二年中進士。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任山東騰縣知縣,貧寒家庭的艱辛與磨難,使趙邦清深知普通勞動人民的疾苦,渾厚的黃土高原培育了趙邦清堅韌不拔、無所畏懼、嫉惡如仇的性格。趙邦清一到任,明察暗訪,傾聽民眾疾苦,核查權貴奸宦的大量罪惡。對惡貫滿盈、罪惡昭彰、為害鄉里、民憤極大的豪強惡霸,堅決予以鎮壓和打擊,百姓拍手稱快。為救民于倒懸,趙邦清不辭勞苦,親自動手丈量全縣土地,核查田畝,“令自名其田,戶度之,無寄隱而后可”,使土地各歸其主,賦稅各到其戶,杜絕了有地不納糧、無田卻繳賦的不正常現象。為讓人民群眾順利度過災荒,趙邦清親自出面,廣結善緣,多方交涉,從鄰縣籌借大量的糧食賑濟災民,使數以萬計逃往異地他鄉的饑民回歸故里,重建家園。為給勞動人民創造一個安居樂業、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條件,他發布告示,招募饑民,以工代賑,興修水利,完善生產設施,并為災民貸款買耕牛、置農具。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躬身力行,推廣新的耕作技術,不論是選種、育苗,還是施肥灌溉、耕耘管理,他都是臨場督導,教化于民。①
趙邦清對禍國殃民的貪官污吏深惡痛絕,他自己更是為政清廉,兩袖清風、一塵不染。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安南國(今越南)正使、禮部侍郎馮克寬途經騰縣,聽聞趙邦清官聲,深夸:“自入中國界,所過州縣,未有如趙宰邦清之清,一塵不染者”②,明萬歷四十一年立“紅砂石刻三清碑”,其臥碑橫書“清、清、清”三個大字。碑文記(1613),?“隨贈以‘清、清、清三個大字,命行人陳德懿書之耳,三清字三點水、三主字、三月字,各異其體,筆法飛神,字畫入玄,命意脫俗”。明天啟元年(1621)六月立石“堅持清白碑”,其臥碑橫書“堅持清白”?四個大字,碑文記“神宗皇帝洞燭臣幫邦清吏部四年不授一分書帕也”。
萬歷二十六年(1598),趙邦清因治理騰縣政績卓越,被提拔為吏部驗封司主事。二十七年(1599),升任為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為官期間,清正廉潔,不畏權勢,嫉惡如仇,兩袖清風,政績卓越。但萬歷三十年(1602),趙邦清因得罪奸佞被削職回到故鄉。天啟二年(1622),趙邦清平反昭雪,并出任四川遵義道監軍參議。這一年,趙邦清奉召去貴州平叛,因水土不服,偶染瘴嵐(瘧疾),卒于軍旅途中,時年64歲,賜謚光祿侍郎。
二、羅川趙氏石坊題款
清官坊、天官坊、恩寵坊三座石坊依次建于東西向的羅川社區街道中,面西背東。清官坊建于明神宗萬歷四十二年(1614)十二月十二日,天官坊建于萬歷四十三年(1615)四月十五日,兩坊均由明代陜西布政司慶陽府和真寧縣為紀念明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而立,都屬于官宦名門牌坊。恩寵坊是明萬歷四十五年(公元1617)七月初三日趙邦清為宣揚萬歷皇帝敕封,追憶其父母養育之恩而立,用于褒揚功德或旌表節烈,屬于貞婦節女牌坊。
羅川趙氏石坊是趙邦清生平的重要注腳。三座石坊均為四柱三間樓閣式,清官坊和天官坊為四柱三間二層樓閣式,兩坊均高8.4米、寬8.2米;恩寵坊為四柱三間三層樓閣式,高9.7米,寬8.35米。石坊浮雕上有許多寫實圖案,包括趙邦清在滕縣任職時的主要事跡和為政經歷及趙邦清家族人物和事件的場景復原圖案,還刻載了趙邦清的姓名、科第、官爵、業績、功勛、所獲榮譽恩寵以及對他旌表、頌揚、紀念等方面的文字,立坊人姓名、科第、官爵及立坊時間等文字;還雕有人物、動物、景物、裝飾花紋等傳統吉祥圖案,這些圖案既可以群像生輝、組圖敘事,也可以單獨成像、分副敘事,所有的圖案或端莊高貴,或通俗成趣,集中體現了趙邦清為政滕縣和吏部稽勛司期間,政績卓著,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杰出的治理才能;體現了趙邦清為官一生清廉,剛正不阿,為我們理解“明世三清”、“忠烈清臣”、“堅持清白”的偉大人格與為政功績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清官坊首匾是萬歷皇帝制誥趙邦清為官清正的賜額“清著天曹”,并附以“盛世清臣”、“一代清官”、“孤清震世”、“清操持品”、“清風勁節”等不同筆體的陰刻行書大幅匾額,通體浮雕,圖文并茂,門楣以飛禽花卉裝飾,以詩配畫形式記述了趙邦清在萬歷二十六年(1598)由山東騰縣調任吏部稽勛司郎中為官清正剛烈的經歷;天官坊首匾為“天官大夫”四個陰刻大字,還有“辛卯文魁”、“壬辰進仕”、“騰縣知縣”、“辛卯歲貢”、“天官大夫”等不同筆體的陰刻行書大匾,以詩配畫的形式記述了趙邦清從考取歲貢到出任知縣的經歷;恩寵坊是趙邦清為宣揚萬歷皇帝敕封,追憶其父母養育之恩而立,首額陰刻“奉天誥命”、匾題陰刻“寵賜天官”、“恩榮兩母”、“褒賜文林”、“萱日重輝”、“奉天敕命”、“豈弟遺蔭”、“孟機歐獲”、“誥贈吏部稽勛司郎中趙應魁”、“誥贈封太宜人劉氏高氏”陰刻行書,通體浮雕趙氏家族人物故事和飛禽、花卉。
羅川趙氏石坊均為斗拱歇山頂,紅砂石質,造型壯觀,結構別致,通體雕琢人物、山、水、云、木、花卉、飛禽走獸等形象,生動逼真,工藝細膩,表現出了高超的建筑藝術,是中國古代建筑造型藝術和雕刻藝術的完美結合。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古代民風民俗的重要載體。另外,三清碑和堅持清白碑是趙邦清為官清廉的重要實物資料,不僅在古代而且在當代都是官員的楷模,具有極強的現實教育意義,是重要的廉政教育基地。
(一)清官坊題款考
清官坊的正面(朝西的一面)最上方有一匾額,中間題有“清官坊”三字(自上而下書寫,下同),右方題款(自上而下書寫,下同):“文林郎執真寧縣薛士弘為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立。”左方題款:“萬歷四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左方題款:“男任賢廩生希賢儒士徽賢崇賢增生淑賢儒士□賢。”通過研究題款,糾正了清乾隆折遇蘭《正寧縣志》乃至1985年《正寧縣志》對薛士弘職任真寧知縣記載有誤的問題:以上二志均記薛士弘(薛士宏、薛士紅)萬歷四十七年(1619)任正寧知縣,此題款明確告訴我們萬歷四十二年(1614),薛士弘正任真寧知縣。”③
再往下居中,題有“清著天曹”(自右至左書寫,下同)四個大字,分右、左兩行題款(自上而下書寫,下同):“巡按、陜西監察御史楊一桂為(右方,下同)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立(左方,下同)。”趙邦清在吏部做官,廉明正直,遠近知名,所以贊譽他為“清著天曹”。正下方題款(自右至左書寫):“賜進士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
略低于“清著天曹”匾額,其右方為“一代清官”匾額,右方、左方題款:“榆林東路兵備道副使張聯奎為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立。”在其左方的為“清風勁節”匾額,分右、左兩行題款:“巡撫陜西右副都御史李楠為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立。”
清官坊背面最上方有一匾額,中間書寫“清官坊”三字,右、左題款均與正面的相同。往下居中的是“盛世清臣”匾額,題款字跡不清,正下方題款(自右至左書寫)與正面相同。略低于“盛世清臣”匾額,在其右方再往下居右的是“清操持品”匾額,分右、左兩行題款:“陜西按察司按察使熊應占為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立。”居左的是“孤清震世”匾額,分右、左兩行題款:“陜西驛傳道副使佘向強為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立。”
(二)天官坊題款考
????天官坊正面最上方有一匾額,中間書寫“天官坊”三字,右方題款:“慶陽府知府、任丘劉元會為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立。”左方題款:“萬歷四十三年四月十五日,男任賢廩生希賢儒士徽賢崇賢增生淑賢儒士□賢。”
其下居中為“天官大夫”匾額,分右、左兩行題款:“巡按、陜西監察御史、平陰孫琉為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立。”正下方題款:“賜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
其下居右為“壬辰進士”匾額,分右、左兩行題款:“巡按陜西監察御史、平陰孫琉為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立。”居左為“滕縣知縣”匾額,分右、左兩行題款:“真寧縣知縣薛國民為滕縣知縣趙邦清立。”
背面最上端“天官坊”的右、左題款同正面。其下居中為匾額字跡不清。正下方題款:“賜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
其分左右兩個匾額。右面為“辛卯歲貢”匾額,右方題款:“真寧縣知縣、華陽張紀立。”左方題款:“萬歷十九年貢士趙邦清。”左面為“辛卯文魁”匾額,右方題款:“真寧縣知縣、華陽張紀立。”左方題款:“萬歷十九年第二十名舉人趙邦清。”這說明趙邦清于明朝萬歷十九年(1591)以陜西省(考取舉人的科舉考試叫鄉試,每3年逢秋季在省城舉行,朝廷派主考官主持)第20名的優秀成績考中舉人,故稱“辛卯文魁”。
(三)恩寵坊題款考
?????恩寵坊的最上端為“奉天誥命”匾額,右方題款:“明萬歷四十五年七月初三日。”左方題款:“男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其下為二重匾額,上為“寵錫天官匾額”,“錫”通“賜”,天官是明代吏部的代稱,“寵錫天官”可以理解為趙邦清廉潔干練、才能卓異,才能被皇帝寵信而賜予天官大夫之職。下為“萱日重輝”,萱指萱草,古代一般在庭院北邊堂屋(母親居室)前的空地上栽植萱草,借指母親;重,是兩個,萱日重輝指劉氏、高氏兩母的恩德可與天日同輝永照。正下方題款:“誥贈封宜人劉氏高氏”。其下有右、左兩個匾額,右為“簋簠訓廉匾額”,左為“翟袆畫繡匾額”。簋簠訓廉指劉氏、高氏兩位母親平時非常重視對趙邦清進行正直做人、廉潔從政教育;?翟、袆,在此借代母性(趙邦清的母親),畫繡,借代母教,翟袆畫繡指劉氏、高氏兩位母親以其賢淑美好的德行言傳身教趙邦清。
背面最上端為“奉天敕命”匾額,右、左題款均同于正面。其下為二重匾額,上為“褒賜文林匾額”,下為“恩榮兩母匾額”,正下方題款:“敕贈封太孺人劉氏高氏”,其下有右、左兩個匾額,右為“豈弟遺蔭”匾額,左為“孟機歐荻”匾額。褒賜文林指由于趙邦清才干超眾,品行端正,被圣上賜題為“堅持清白”,故而在以文舉進身仕途的官員中聲名鵲起。
三、羅川趙氏石坊的藝術價值
羅川趙氏石坊由橫梁和柱子組成,頂部還修建成歇山屋頂狀。為了保持整個構件的平衡,避免頭重腳輕,在底部加建了許多輔助性建筑構件,以便整座牌坊保持平衡。石坊的頂蓋雕木構架形式的歇山頂,面闊三間,明間高出,造型壯觀,結構別致,上額枋、龍門枋、兩次間的大小額枋和石坊背面浮雕有人物、山、水、云、木、花卉、飛禽走獸等形象,雕工精細,生動逼真,結構勻整。在雕刻技法上,羅川趙氏石坊運用雕、刻、鑿、琢、磨等雕刻手段塑造形象,在內容題材上,羅川趙氏石坊雕有人物、動物、景物、裝飾花紋等傳統吉祥圖案。這些圖案既可以群像生輝、組圖敘事,也可以單獨成像、分副敘事,所有的圖案或端莊高貴,或通俗成趣,都體現出鮮明的地域風格和世俗特色。羅川趙氏石坊的建筑造型藝術和雕刻藝術,充分反映了明代雕工們的藝術才智。
(二)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我國古代民風民俗的真實寫照
羅川趙氏石坊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清官坊以詩配畫形式記述了趙邦清在萬歷二十六年(1598)由山東騰縣調任吏部稽勛司郎中為官清正剛烈的經歷,天官坊以詩配畫的形式記述了趙邦清從考取歲貢到出任知縣的經歷,恩寵坊是趙邦清為宣揚萬歷皇帝敕封,追憶其父母養育之恩而立。三座石坊不僅蘊含著的歷史信息,而且還是雕刻和書法的載體,積淀著中華民族忠孝文化。
羅川趙氏石坊上的每一種圖案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隱含著多層象征意義,是巧匠們深思的產物。通過使用諧音、隱喻等手法,賦予了本身并無吉祥、祝福、旌表意義的一些動物、花卉或者器物各種象征意義,構成了一幅幅隱喻性的圖案。如羅川趙氏石坊的鹿與“祿”諧音,常被用作牌坊雕繪的圖案,以象征升官晉爵、高官厚祿。魚與“余”諧音,常與水塘、荷蓮一起組成圖案被雕繪在牌坊上,以象征金玉(魚)滿堂或連(蓮)年有余;同時,鯉魚跳龍門又是讀書人金榜題名、榮登仕途的代名詞,因此,鯉魚騰浪也常被用于雕繪牌坊的圖案,以象征科舉及第、金榜題名。松、鶴、龜、麒麟、荷花、荷葉、牡丹、如意等具有象征意義的動物、花卉和器物也常被刻繪在牌坊上,表達長壽、幸福、健康、吉祥、如意等豐富內涵。這一幅幅隱喻性圖案生動地展示著中國古代的民俗風情。
除此之外,三清碑和堅持清白碑是趙邦清為官清廉的重要遺存,是古代廉政文化的重要代表,對當代官員有著重要的啟示和教育作用。
【注釋】
(1)趙世顯:《“松柏君子”趙邦清》,《黨風通訊》,2000年第11期。
(2)《正寧文史資料選輯》(第四輯),正寧縣政協內部出版,第267~273頁。
(3)清·折遇蘭纂修、王立明點校:《正寧縣志》,甘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50~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