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梅
【摘要】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與中共中央大力推進文化大發展與大繁榮的決策,為海南省大學博物館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本文討論了海南加強大學博物館建設的必要性,并探討了大學博物館在文化交流、科學研究以及大學精神傳承方面的重要作用,針對海南省高校博物館的現狀,提出應加快大學博物館建設步伐的政策建議,以及如何建設好大學博物館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國際旅游島建設;大學博物館建設;海南省
2009年12月,《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標志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南發展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國家將國際旅游島定義為“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使海南“成為我國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國際交往平臺”。2011年10月18日,黨的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又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大學博物館作為博物館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作為人才培養、校園文化、大學精神傳播的重要載體,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機遇前所未有。在當前形勢下,海南省應該下大力氣促進大學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使其成為海南文化對外交流、傳播的生力軍,為開放的國際旅游島增強文化底蘊。
一、充分認識大學博物館的重要意義
大學博物館是為了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由高等學校利用所收藏的文物、標本、資料等文化財產設立并向公眾開放,致力于服務高等教育發展和社會文化發展的社會公益性組織。大學博物館特色鮮明,是現代教育體系和博物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探索和實踐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機構,是開展探究式學習、參與式教學、實踐教學的適宜場所,是開展原創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諧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水平的博物館是大學深厚學術和文化積淀的重要標志,也是優秀大學的重要標志。
二、加強海南省大學博物館建設的迫切性
大學博物館是高校事業的組成部分,作為國際旅游島,海南在大學博物館建設方面和國際及國內發達地區有明顯差距。為適應高等教育的需要,世界發達國家的高等學校,均不遺余力地建設各有特色的博物館。在發達國家,大學博物館成為一個數量巨大、品類豐富的龐大的院校博物館體系。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已經建有700余座大學博物館。有的大學擁有10座以上博物館,如哈佛大學有17座,密執安大學有13座。美國一些州用法律甚至規定:凡申請創辦大學的公私機關團體,必須具體論證是否有條件同時辦幾座大學博物館,這是政府審查創辦大學的條件之一。從2008年統計數據來說,美國就有大學博物館1650所;英國有大學博物館100余所,另有300多所高校有學術收藏。這些博物館在教育、科研、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際上,專門設有大學博物館專業委員會,該委員會在全球40個國家有195個會員,絕大數分布在歐美發達國家。①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教興國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戰略的實施,國內大學博物館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我國現有的2000多所高校中,擁有博物館的高校已發展至200多個。這些大學博物館大體上可分為三種類型,包括自然科學類、人文社科類和綜合類,涉及地質、生物、醫藥、交通、紡織、軍事、美術、音樂、民族、歷史等20余個專業大類。②多年來,各大學博物館不僅在本校科研、專業教學、大學生素質培養、校園文化建設、學術交流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同時在科普教育、社會教育、科技旅游、休閑娛樂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要求海南省在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方面更加開放,要真正成為面向亞洲和世界的國際文化旅游交往平臺。作為海南文化知識創造與傳播的核心場所——大學,更要承擔應有的責任與義務。據調查,目前海南省高校擁有的博物館數量很少,并且影響力不足,這和國際旅游島建設以及國家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迫切需要政府對大學博物館建設給予高度重視,將大學博物館建設納入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海南省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海南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之中。省政府應劃撥專項經費,組建專門人才隊伍,大力建設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和顯著特色的大學博物館。
三、大學博物館是社會文化交流的窗口
大學博物館要充分展現學校自身各方面的建設成就,尤其是科研成果,要走出象牙塔,聯系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要得到社會的認可,成為學校和社會接觸頻繁、聯系緊密、影響廣泛的平臺,甚至成為地方對外交流的一個舞臺,為地方文化傳播、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自身的獨特作用。
博物館是大學的文化名片,是學校良好社會效應的有利保證。近幾年來,全國各地著名高校每年都成為社會旅游的熱點區域,很多學生在學校組織或家長陪同下,利用假期到各高校旅游學習,欣賞大學的美麗校園風光,讓感受大學濃厚的文化歷史氣息,激發他們對大學的向往,激勵他們樹立遠大志向、發憤圖強、拼搏進取的精神。因此,大學博物館通常成為必訪之地,成為到訪者領略學校歷史、文化、精神的重要景點和激勵載體。近些年,作為全國唯一的熱帶島嶼,海南依靠獨一無二的豐富旅游資源和特色,引得四海賓朋趨之若鶩,每年全球各地游客達3000萬人次之多,并逐年遞增。如果在海南能建設具有鮮明海南民族風情,熱帶、海洋特色突出的較為著名的大學博物館,一定會吸引數量可觀的游客參觀游覽,促進海南旅游產業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有效增添海南的文化魅力,為國際旅游島建設添磚加瓦。
四、大學博物館應突出體現學校的歷史風貌
大學博物館是學校發展歷程的記錄,更是大學精神的積淀與傳承。其記錄的是學校的創設變遷及發展經歷,是學校最寶貴的歷史檔案,是校園文化的溯源和載體,是學校應該倍加珍惜的精神財富。大學人的精神所向、心魂所系,特色化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化教育文化活動凝聚著大學的校園精神文化。校園精神文化是以深邃的大學傳統為底蘊、先進的大學精神為理想,通過學校的歷史、校風等校園精神層面而傳承。大學博物館的建立將有力地傳承和推廣大學校園文化精神。
五、大學博物館應具有鮮明的特色
美國哈佛大學有13所博物館,包括5所藝術博物館和8所科技博物館,還有4個數字化收藏及展示館。哈佛大學的皮巴迪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有600萬件藏品、50萬張圖像資料以及與之有關的檔案資料。藝術博物館下轄弗格博物館(西方藝術)、布什—賴辛格博物館(德語系國家藝術)和賽克勒博物館(東方藝術)三個分館,收藏有25萬件藝術品。英國牛津大學有4所博物館、1個植物園和3個學術收藏館。其中建于1683年的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是世界第一所公共博物館,皮特瑞沃斯博物館有50萬件人類學和考古學標本,被指定為“國家重要學術性收藏”。每年都有20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參觀牛津大學的博物館。③
數千年來,海洋和熱帶造就了海南人民質樸敦厚、不屈不撓、敢作敢為、海納百川、浩然正氣的人文氣質。比如清風勁節、為官清廉的海瑞,1500年前促進海南經濟、文化發展的冼夫人,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革命先烈馮白駒、王文宇、馮國卿等;還有著名的五位貶官及蘇東坡共同形成的對海南影響深遠的貶官文化等。另外,海南省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海南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早在遠古時代,黎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刀耕火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絢麗的織錦工藝著稱于世。
海南終年氣候宜人,四季鳥語花香,物質資源豐富,海岸線長達1528公里。海南島已發現的植物有4200種,占全國植物種類的15%,有近600種為海南特有;野生動物中爬行類104種,占全國的29.5%;獸類76種,占全國的18.6%。
海南特有的歷史、人文特色以及豐富的熱帶自然資源,為大學博物館的建設提供了豐富而鮮明的素材。海南的大學博物館要充分依靠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凸顯海南的獨特文化以及熱帶、島嶼、海洋區域獨特魅力,成為研究海南歷史人文、熱帶生物、熱帶海洋資源的一個重要基地和知識寶庫。
六、結語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大學博物館在教育、科研、科學普及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學博物館數量的迅速增加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也顯示了其強勁的發展勢頭。海南應抓住建設國際旅游島這一良好契機,重視加快大學博物館的建設步伐;進一步研究加強大學博物館的科學研究功能,重視學術研究隊伍的建設,提高大學博物館的學術研究水平;加強對外宣傳和交流,積極面向社會開展科普教育、文化傳承的功能,努力把大學博物館建設成為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使其成為學校的品牌和標志來增強國際旅游島文化繁榮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