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今年是我軍首次授銜60周年。1955年參與授銜的人,最年輕的也已近耄耋之年。如今的年輕人也許不會知道,那個時候我軍除了陸海空,還有公安和防空兩大軍種。那么,就讓我們通過一些珍貴的遺存,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吧。
陸軍 陸軍無疑是諸軍種的老大哥。不管你是海軍也好、空軍也好,還是防空軍、公安軍也好,都是在陸軍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如海軍最早來自華東軍區陸軍部隊;1950年至1951年,中央軍委從陸軍抽調12個師部、49個團部,用于組建空軍部隊。
陸軍中的老大哥無疑是步兵,可以說我軍的任何軍種、任何兵種都源自于步兵。在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時的1955年,步兵依然是我軍主要的作戰力量。據有關資料,僅野戰軍而言,當時就還有106個步兵師。這是由于步兵是我軍的起家之本,歷來是我軍的主要力量。
至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時,陸軍已從原來的單一的步兵,發展成擁有步兵、炮兵、騎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裝甲兵和鐵道兵諸兵種的現代化合成軍隊。但也許是人員眾多,授銜之初并沒有陸軍(步兵)的標志符號。
海軍 1950年4月14日, 以原陸軍第12兵團部部分機構為基礎組成的海軍司令部在北京成立。這個海軍的最高指揮和領導機關成立后,人民海軍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1949年11月組建的人民海軍第一支護衛艦部隊基礎上,1950年10月,人民海軍第一支魚雷快艇部隊組建;1954年,人民海軍第一支驅逐艦部隊和第一支潛艇部隊宣告誕生。
但與強大的敵對勢力相比,人民海軍當時仍處弱小狀態。上世紀50年代初期,人民海軍基本還是靠著剛強的革命意志和靈活的軍事技巧,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1955年時,人民海軍的組成除海上艦艇部隊外,還有海岸炮兵部隊、海軍陸戰部隊和海軍航空部隊。海軍航空部隊到1955年底時,已擁有各型飛機515架,基本形成了以岸基航空兵為主的海空作戰防御體系。
空軍 1949年8月1日,中央軍委下令抽調第四野戰軍的14兵團指揮機構(包括司、政、供、衛的全部人員以及警衛團在內),組建空軍領導機關。11月11日,中央軍委電令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正式成立。從此,空軍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軍種,1949年11月11日后來也被確定為空軍的成立日。
空軍領導機關組成后,隨即從陸軍調來整師整團的部隊組成空軍部隊,首先開始創辦航校。從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以從陸軍調來的建制部隊、優秀指揮員和原東北航校的人員為骨干,吸收了一批知識分子和原國民黨航空技術人員參加,新辦起了第一批共6所航校,加緊培訓航空學員。1950年6月,以航校第一期速成班畢業學員為主,組建了由殲擊、轟炸、強擊、偵察、運輸等航空兵師、團和新的航空院校,并成立了各軍區空軍領導機關。人民空軍成為一支組織嚴密,富有戰斗力的新軍種。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空軍組建僅僅一年就出國參加的抗美援朝。憑著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敵人的仇恨,年輕的志愿軍飛行員發揚智勇雙全的精神不畏強敵,英勇奮戰。在整個抗美援朝期間,志愿軍空軍共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的輝煌戰績,從而使敵人發出“紅色中國一夜成為空軍強國”這樣的驚呼。
1955年初,人民空軍約有28個航空師。1月18日,人民空軍配合陸、海軍發起一江山島戰役,這是人民解放軍的陸海空軍首次聯合登陸作戰。解放一江山島后,人民空軍取得了聯合兵種協同作戰的經驗,更有力的成為祖國領空的堅強保衛者。
公安軍 1949年新中國建立前夕至1950年下半年,全國各地絕大部分大、中城市回到人民手中,接管這些城市的公安工作的任務就十分艱巨地落到了解放軍和各級公安保衛機構身上。1950年9月,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將全國主力公安(由各野戰軍抽調改制)部隊和地方公安部隊統一整編為“中國人民公安部隊”,成為一支統一、完整的武裝力量。1951年7月,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隸屬于人民解放軍陸軍。
1955年7月18日,國防部公布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新番號自1955年8月1日起正式啟用。公安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新軍種,其任務是在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繼續擔負著原公安部隊的職能。在內衛方面,執行清剿土匪、警備城市、平息叛亂、警衛首腦機關、守護重要工業設施、守衛重要的鐵路橋梁隧道、看押勞改罪犯及捕殲空降特務等任務;在邊防方面,執行國境警衛、偵察、檢查和邊境事務管理等任務。
公安軍全盛時期,約有20個師又23個團,并有公安軍海巡部隊,總兵力18萬人左右。1957年1月,鑒于社會治安日趨好轉,且公安軍的作用與省軍區、軍分區的地方部隊基本相同的情況,軍委決定撤銷公安軍的番號及其領導機構,將其所轄的內衛、邊防、城防部隊交歸省軍區、軍分區和城市警備司令部領導和指揮,將凡是可以改為警察的看守監獄、守衛工廠、倉庫和國家機關的部隊均改編為警察,連同其所擔負任務一并撥給國家公安部門;專區、縣的公安部隊交地方政府公安機關改編為人民警察。從3月開始,公安軍所屬的部隊開始陸續地撤銷與整編。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的番號正式被撤銷。
防空軍 1955年3月8日,中央軍委決定將我軍防空部隊由陸軍的一個兵種上升到我軍一個獨立的軍種——防空軍,楊成武任首任防空軍司令員。防空軍共建立了1個軍委防空軍領導機關、4個大軍區防空軍領導機關、3個防空師師部、8個高射炮兵師師部、36個高射炮團又4個獨立營、25個雷達團、5所軍校、3所預備軍校。計有高射炮兵、雷達兵、探照兵、對空情報兵四大兵種,總兵力達14.9萬人,在共和國的藍天筑起了一道銅墻鐵壁。
對于高射炮兵和雷達兵這兩個兵種來說,也許大家都比較熟悉。消失多年的探照兵和對空情報兵,恐怕有必要在這里要向如今的年輕讀者介紹一下:探照兵是當時高射炮兵的“夜視儀”,作用是利用探照燈夜間照射來犯敵機,配合高炮部隊對空射擊,配合航空兵對空作戰,甚至直接將敵機照落。曾見過這樣一幅宣傳畫:夜色茫茫中,巨大的探照燈在夜空照出一條條交叉著的巨大光柱,將一架敵機鎖定在光柱的交叉點上,而一旁的高射炮群則噴出了一條條長長的火舌。1950年8月10日,我軍第一個探照燈團在上海成立。此后,我軍先后成立了6個探照燈團又3個獨立探照燈營,共裝備探照燈723部。防空軍的符號,就是一部探照燈。
對空情報兵,又稱對空監視哨,是從地面以目力和望遠鏡直接目測空中敵機的部隊。它的好處是當敵機穿越觀察哨上空空域時,眼能看到,耳能聽到,不會在敵機低飛鉆入雷達電波死角時看不見。1950年3月25日,我軍第一個對空監視哨營在上海組建,兩年不到共成立了12個對空監視哨營。到1957年5月,則建有17個對空監視團。
1957年1月,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對全軍實行精簡整編。會議通過了《關于裁減軍隊數量加強質量的決定》。鑒于當時空軍、防空軍兩個軍種的任務相似,機構重疊,不便于指揮協同等情況,中央軍委決定防空軍與空軍合并為一個軍種,建立空防合一的新體制。同年5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防空軍正式合署辦公。7月26日,國防部發布命令,正式宣布撤銷防空軍的番號。從此,防空軍從我軍的一個軍種改變為我軍空軍的一個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