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祥
“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相信這句話曾經被寫在了無數人的作文之上。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全國處在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居住城市里面的人們開始逐步告別收音機,步入了電視機時代,人們的生活逐漸變得五彩斑斕。
隨著大量港臺影劇的熱播,社會上刮起了一股新的潮流,新的娛樂節目不斷涌現,很多年輕人開始習慣于晚上逛夜市、看電影、唱卡拉Ok等。隨之,在這些年輕人聚集的場所催生出一個影響力廣泛的行業——馬路夜市。沒有多久,馬路夜市很快風靡大江南北,紅透全國各地。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無論是在豪華的酒店還是繁華的街頭都可以看到夜市文化,夜市上的街頭小吃和地攤深受大眾歡迎。歷經數年的市場培育,在全國各地的城市中又涌現出成群的馬路夜市“美食”愛好者,
你還記得夜市里到處充滿著喇叭褲、花襯衫、皮鞋、電子表、蛤蟆鏡的叫賣聲,收錄機里不斷循環地播放著流行音樂和電視劇主題曲嗎?那個時代,社會上的時尚物品,很快就會出現在夜市的地攤中,只要熱播港片里的女主角穿過什么衣服,不出幾天,夜市里就會有款式類似的衣服售賣,吸引大批女青年瘋狂搶購,誰能夠買上一件,第二天立即成為周圍人羨慕的對象。
漫步在夜市之中,除了眼花繚亂的商品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吃攤遍布其中,逛馬路累了就可以找家小吃攤吃些點心,休息一會。現如今,這樣的小吃攤已經成為了每個城市繁華之地的風景。例如很多香港的游客專門會去油麻地的廟街、旺角的通菜街,以及銅鑼灣至灣仔一帶,因為一到了晚上這些美食街就開始熱鬧起來,并成為了當下許多人的休閑生活方式。
當然,每個城市的夜市都有自己的代表小吃,如天津的麻花、北京的冰糖葫蘆、紹興的臭豆腐、四川的涼皮、桂林的米粉、新疆的烤羊肉串、廣東的雞仔餅、武漢的熱干面,還有棉花糖、小餛飩、糖炒栗子、鐵板里脊肉這些說不清楚發源地的小吃。它們往往都會同時出現在一個夜市中。而且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一條夜市的小吃攤種類越多,那條夜市就會異常火爆,人流攢動。
我們眼前的這套玩具由威龍模型公司出品,反映了香港街頭飲食文化的街頭小食攤,此類體現中華飲食主題的玩具一直深受香港玩具收藏愛好者的喜愛。此套玩具內含四組街頭小食攤,分別為糖炒栗子攤、炸臭豆腐攤、鐵板魷魚攤和格仔餅攤。模型制作精細,上色精準,特別逼真。就拿炸臭豆腐攤來說,模型里面的臭豆腐在油鍋里煎炸的場景栩栩如生,仿佛散發著誘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