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華
近年來,出臺了專門針對跨境電商的一系列的海關、檢驗檢疫、稅收和外匯等監管政策,物流倉儲和支付金融等配套政策也在有序建設,積極推動了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2014年我國的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4.2萬億元,同比增長33.3%;2015年,國家又進一步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在國家政策支持的背景下,中小型外貿出口企業如何結合自身特點,抓住“互聯網+”的政策機遇,以加快其經營模式的創新,提高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是一個亟需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一、傳統外貿業務與跨境電商業務的區別
(一)貿易中間環節不同
傳統的外貿模式中間環節過多、時間周期長,賣家在銷售產品的過程中過度依賴渠道的中間商。跨境電商作為基于互聯網的運營模式,打破了外貿出口必須依賴中間商的這一束縛,使得企業可以直接面對個體批發商、零售商,甚至是直接的消費者。中間環節減少,降低了商品的流轉成本,使得企業獲利能力提升及消費者獲得實惠成為可能。
傳統外貿出口渠道的一般構成是:國內制造商—出口商—進口商—零售商—消費者。而跨境電商業務的渠道主要是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國內制造商或出口商就可以與國外的批發商、零售商或個體消費者直接完成出口交易。例如,在美國上市的跨境電商平臺企業蘭亭集勢,整合了多個行業的供應鏈服務,并通過創新的商業模式、領先的精準網絡營銷技術、世界一流的供應鏈體系,使中國眾多的中小外貿生產企業可以直接通過這個跨境電商平臺銷售產品給美國等主要國外地區的消費者,改變了傳統外貿中間環節過多的現象。
(二)洽談成交步驟不同
對外貿易業務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也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從發盤、還盤、寄樣、下單訂貨、簽訂貿易合同、備貨包裝、辦理通關手續,再到發運辦理提單手續、結匯等很多環節,時間跨度較長。跨境電商業務,則是借助于互聯網的一種新型交易模式,賣賣雙方可以通過網絡信息的傳遞達成交易,而不需要經過傳統貿易中的諸多復雜的中間環節。盡管傳統外貿也會使用到互聯網等工具進行協助溝通,但是傳統外貿業務基本上屬于大宗B2B的交易,因此洽談和成交仍然需要簽訂規范的合同文本來確定包括貨物描述和定價在內的諸多細節。
跨境電商業務則基本屬于B2C的零售范疇(少部分屬于B2B),通常金額比較小,所以洽談成交一般通過互聯網完成,有時甚至不需要買賣雙方的洽談,僅僅根據商品的描述而通過電子訂單就可以達成交易。例如,“一達通”服務,是國內第一家面向中小企業的進出口流程外包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IE+IT)一站式為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通關、物流、外匯,退稅、金融等所有進出口環節服務。借助“一達通”服務,外貿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方便地操作傳統外貿業務,省去了傳統外貿業務中的眾多繁雜環節,節約了時間和成本。
(三)成交付款流程不同
傳統外貿業務的交易付款流程通常比較復雜,為了確保付款不出現問題,按慣例會采用比較穩妥的付款方式,一般會通過信譽更高的第三方銀行參與,用銀行的信譽來保證商業交易的成功,例如信用證結算、跟單托收(D/P,D/A)、電匯(T/T)等方式都是經常使用的付款方式。跨境電子業務,付款一般直接通過網絡進行,比如著名的跨境貿易平臺敦煌網除了可以使用信用卡支付外,國外買家還可以通過網上銀行轉賬(Bank Transfer)進行付款,同時敦煌網與國外著名的支付機構如 Moneybookers、Global Collect 等保持著長期的合作關系,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經可以保證網絡在線支付的安全進行。借助跨境電商平臺,跨境電商企業通常還可以使用平臺提供的其他金融服務,包括貸款融資、收款保險和外匯風險鎖定以及退稅等服務。
(四)運輸交付方式不同
對于貨物的交付,傳統業務一般會通過海洋運輸、鐵路或者是航空等國際運輸方式完成,特別是需要承運人出具貨物運輸單據作為承運的接收和提貨的證明文件。跨境電商業務在這些方面,通常手續則相對比較簡單,一般都采用集中報關的方式以加快驗放速度,運輸一般也都采用速度更快的航空運輸交付。例如,跨境電商平臺敦煌網目前支持的國際物流交付方式十分豐富,包括EMS、UPS、DHL、FedEx、TNT、捷利安專線(JILLION)、佳成專線(JCEX)、歐洲商務包裹、SF順豐國際、RPX、俄速通(Ruston)、俄速遞(XRU)。有些大的跨境電商企業甚至采用“國外倉”和“保稅倉”的方式,在速度上基本等同于國內運輸。
二、外貿企業可選擇的“互聯網+”經營模式
(一)“互聯網+產品”模式
“互聯網+產品”模式,就是企業的產品與互聯網應用結合,使產品具有接入互聯網的功能,實現網絡的遠程控制,從而為用戶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例如,美國谷歌公司于2012年4月推出的谷歌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是一款“拓展現實”眼鏡,它具有和智能手機一樣的功能,可以通過聲音控制拍照、視頻通話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網沖浪、處理文字信息和電子郵件等。我國很多企業也推出了多種具有互聯網接入功能的產品,如沈陽某機床廠新開發出的先進智能機床裝備,可以在線控制其在任何地方生產消費者定制的產品;廣東志高公司展出的智能化空調,可通過云技術實現在線升級、情景定制、遠程控制等功能,每年有3000萬到5000萬臺空調銷往海內外。“互聯網+產品”模式的推廣,將為我國的外貿產品升級提供廣闊的空間,通過嫁接互聯網功能,我們的外貿產品將更加符合時代的要求,更受用戶的歡迎。企業通過跨境電商模式直接面對海外消費者,會更加了解最終消費者的需求,可以推廣使用自己的品牌,變大批量生產為小批量個性化產品。
(二)“互聯網+技術”模式
“互聯網+技術”模式,就是企業在產品的設計和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大量使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使生產過程具有信息深度的自我感知、智慧優化、自動決策、精準控制等功能的智能制造模式。例如,上海汽車集團與阿里巴巴公司簽署互聯網汽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上汽阿里互聯網汽車產品設計創意眾包平臺,推動互聯網汽車個性化設計創意的在線集聚;青島海爾集團以生產線、機器、產品、工人等高度互聯的智能工廠為依托,推出可以按需定制顏色、材質、功能等要素,具有面料顏色智能識別、體感感應和自動開蓋等智能洗衣機產品。“互聯網+技術”模式在制造行業的創新應用將不斷變革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營銷服務模式,將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三)“互聯網+服務”模式
“互聯網+服務”模式,就是企業根據自身的優勢利用互聯網開展與對外貿易有關的各種增值服務,蓬勃興起的跨境電商平臺就是“互聯網+服務”典型代表。目前,提供“互聯網+服務”的平臺越來越多,提供的服務內容也越來越細化。例如,以提供海外營銷整體解決方案為服務內容的四海商舟,幫助中國知名品牌企業壓縮中間環節、建立獨立垂直渠道、提升運營效率、完善服務體系,并最終助推中國企業奪取定價權。還有浙江物產集團旗下的“義烏通”,平臺成立以來,為大量的中小外貿企業提供了報關報匯、信用保險、融資借貸、產品設計、大數據應用等服務,平臺的成長和效益都非常好。這種一站式為中小微企業完成通關、退稅、物流、外匯、融資等全部外貿流程服務。從整體上提升了我國中小微企業的對外貿效率。
(四)“互聯網+物流”模式
“互聯網+物流”模式,就是指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國內外物流服務業更緊密相結合起來一種快捷交付的服務模式。目前跨境電商的物流服務模式主要使用兩種方式,第一是使用EMS(CNPL)、DHL、UPS、FEDEX,TNT等傳統老牌跨國物流服務;第二是建立海外倉模式。建立海外倉是目前跨境電商企業普遍使用的方法,海外倉最大的優勢就是發貨速度快,解決了跨境電商最后一公里的倉儲物流配送問題。例如,浙江物產集團投資的“義烏通”和中海運旗下“一海通”聯合,2015年上半年在迪拜共同推出了海外倉儲海運一體化服務的“壹倉通”服務。“壹倉通”能夠做到把國內倉和海外倉合二為一,外貿供應鏈上的很多事情都不用貨主操心,海外出貨、提貨都可以由物流倉儲企業代理完成,而所有的流程都可以在網上實時跟蹤,及大地解決了中小外貿企業在建立海外倉方面的擔憂和困難。
三、外貿企業如何實施“互聯網+”的行動計劃
(一)根據經營模式確定經營目標
外貿企業要考慮自己所在的行業和產品生產情況,選定自己合適的跨境電商模式。如果企業有足夠大的生產能力,同時缺乏必要地創新能力和自有技術人才,可以選定大宗B2B模式參與跨境電商,開拓企業接單的能力。如果企業的生產規模一般,可以考慮采用小額B2B或者B2C的模式,進行產品創新,提高產品的檔次,豐富產品的種類,滿足更多的個性化的需求。自有資金和實力較強的企業,也可以考慮自營獨立B2C模式,這樣企業會有更大的自主性。如果企業缺少跨境電商人才,可以考慮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服務平臺,讓專業的公司代運營。
例如,跨境電商企業蘭亭集勢,2015年上半年接受國內知名鞋類品牌企業奧康國際的股權投資,進行戰略層次的合作。奧康國際在渠道布局、供應鏈管理、網絡資源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而蘭亭集勢在互聯網跨境電商方面具有深厚的互聯網技術積累以及豐富的互聯網營銷經驗,擁有快速增長的流量和客戶消費群體,兩家企業的合作完成了整個互聯網商業產業鏈的最后一個環節,為兩家企業都帶來了急需的資源,起到了互相補充的效果。雙方未來有望利用各自在傳統行業和互聯網領域的資源優勢,共同打造傳統行業“互聯網+”戰略,不僅可以打開奧康國際的海外渠道拓展空間、更有望借助“互聯網+”打造新的盈利模式。
(二)抓住核心業務擴大服務外包
中小型外貿企業自身規模比較小,在面對業務流程復雜、風險較高的國際貿易的時候往往是疲于應付,業務發展無法突破。服務外包就是企業將價值鏈中具有基礎性、共性、非核心的業務及流程剝離出來,外包給專業服務團隊來完成,從而使企業更專注于核心業務。
例如,寧波市貝發集團自2009年開始,從單一的文具生產型外貿企業向文具供應鏈運營服務商的角色轉型,組建成立中國文具商品交易中心,該中心一端連接著國際客戶需求,另一端連接著中國文具企業眾多資源,通過OEM、ODM、OBM、B2M等多種業務模式及現貨(QSP)、訂單和遠期訂單的交易方式,為全球零售商、分銷商、電子商務平臺等提供全品類、系列化、多品牌的辦公、禮品業務及“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同時提供配套的品控、質檢、物流、通關、退稅、保險、融資和外匯服務。此外,貝發集團的轉型服務還帶動了寧波整個地區文具行業的產業鏈聯動升級,如慈溪的雙愛文具公司2011年加入貝發產業鏈以后,收縮戰線只做活動鉛筆,幾個月的業務量就相當于之前一年的總和。
(三)以互聯網思維看待全球市場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產品、用戶、市場、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外貿企業過去關注的內容可能主要是訂單,而對訂單以外的內容考慮的并不多。以互聯網思維看待全球市場,就是要把用戶的需求融合到產品中,做到與用戶互動并保持粘性。就是要拋棄過去那種大訂單大額貿易的思維,接受目前“小批量、多批次”的“碎片化”進出口貿易現狀,滿足更多個性化的需求。
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地位得到提升,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非常重要。借助互聯網的交互傳播和跨境電商的模式,過去企業因為訂單數量小而無法或者不愿意生產和無法盈利的品種和款式,由于市場的全球化擴大,也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可觀的收入和盈利。全球首富比爾·蓋茨曾說過“21世紀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專家預測,我國2017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將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0%左右,而其跨境出口電子商務,占比約保持在80%以上,我國出口外貿企業必須要抓住這個機會,制定適合企業自身的電商策略,不斷拓展“互聯網+”的經營模式,改變以往為國外企業代工的制造業發展模式,真正實現我國中小外貿企業全面升級轉型。
參考文獻:
[1] 席波. 中小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機遇與對策探討. 電子商務.2015-3-15
[2] 崔艷芳. 微經濟時代小微外貿網商的發展探析.對外經貿實務. 2013-08-10
[3] 商務部網站. 2014年中國對外貿易情況. http://ccn.mofcom.gov.cn/spbg/show.php?id=15903
[4] 艾瑞咨詢集團.2014 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