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利
摘 要:總結了我國葡萄生產中土壤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即土壤耕作層淺,有機質含量低,酸化、污染嚴重,營養失調,并針對這5個問題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葡萄生產;土壤管理;問題;對策
文章編號:1005-345X(2015)04-0025-02 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識碼:B
1 問題
1.1 土壤耕作層淺
葡萄為深根性作物,根系垂直分布最集中的范圍是20~100 cm,而80%集中在50 cm以內,因而種植葡萄時活土層淺是生產中面臨的首要問題?;钔翆訙\,則根系的生長受到抑制,植株對土壤深層的水分、養分的吸收利用受到限制,不利于植株健壯生長和產量的提高。
1.2 土壤貧瘠,有機質含量低
我國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偏低,果農對施有機肥認識不足,加之農村養殖業的大幅下滑和高度集中,有機肥肥源嚴重不足,導致土壤越種越瘠薄。而葡萄為高產果樹,大多667 m2產量在3 000 kg左右,擁有足夠的土壤有機質含量才能保證葡萄的產量和質量,而我國葡萄產區面臨的是貧瘠的土壤,補給又受到極大的限制,這對葡萄生產非常不利。
1.3 土壤板結嚴重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化肥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應用以來,我國農業對化肥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化肥用量越來越大?;实膽脤ξ覈r業產量的提高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同時對土壤的破壞也越來越大,表現為土壤板結現象日趨嚴重,導致土壤通透性變差,土壤內微生物的活動受到限制,有益菌的數量減少,葡萄種植在這種土壤上,樹勢衰弱,抗性變差,生產能力受到極大的限制。
1.4 土壤污染日趨嚴重
隨著除草劑、農膜的大量應用,土壤的污染日趨嚴重,土壤中有害物質的量越來越多,特別是農膜殘片由于降解困難,長期積累,嚴重影響了果樹根系的延伸,已成為農業生產中的一大公害。
1.5 營養失調
葡萄為需鉀量較大的作物,葡萄建園后,生長周期較長,生產中容易出現營養失調現象,特別是鉀及硼、鐵、鋅等微量元素過多消耗,往往補給不足,影響樹體生長發育和結果。
2 對策
2.1 深翻土壤
可采用栽植前集中深翻及深挖栽植溝,栽植后挖穴深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隨著農村農業機械的增多,我國土壤改良的步伐明顯加快。在建園前,可用挖掘機進行深翻土壤,特別是新修梯田,在推平后,用挖掘機將土壤進行一次深刨,然后栽樹,所栽的樹生長旺,進入結果期早,產量高。在不具備農業機械的地區,仍應推廣深挖栽植溝定植,在成活后逐年深翻,可將施肥作業配套進行;集中用表土填穴,效果更理想;人工開挖定植溝時,溝的深度應在1 m左右,回填時為了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可在溝底填入作物秸稈、雜草等填充物,在溝的中部用表土與有機肥混合物填充,進行微區土壤改良。以后,每年在秋冬季結合施肥,逐年擴穴,用3~5年的時間將全園深翻一遍。
2.2 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在生產中可通過種草、用雜草或作物秸稈覆蓋、增施有機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
種草:由于葡萄為需水量大的作物,生草栽培只能在豐水區進行,可通過清耕栽培,將有限的水分集中應用于葡萄生產,一般在年降水量超過600 mm的地方,可推行生草栽培,通過種草調節土壤水分供給,生長季將所種草刈割覆蓋樹盤或行間,在草腐爛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作物秸稈覆蓋栽培:在剛起步發展葡萄的產區,由于農果同步進行,常有大量作物秸稈,在生產中要充分利用,可對葡萄栽植行或全園用秸稈覆蓋。這一方面改善土壤水分的利用,另一方面在秸稈腐爛后將其翻入土中,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增施有機肥:葡萄在生產過程中對土壤養分消耗量大,生產中應及時充足補充,以提高生產能力,有條件的農戶及產區要加強養殖業的發展,通過養畜積肥,畜糞還田,不斷地培肥地力;沒有養殖條件的地方,應加大商品有機肥的施用量,以保證葡萄生產中所消耗的養分能得到及時補充。
2.3 化學肥料的合理施用
在生產中要切實改變施肥方向,施肥作業向有機無公害方向發展,注意配方施肥,保證各種營養均衡供給,逐步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量,將土壤板結現象控制在最小化,這是葡萄生產中今后應長期堅持的方向。
2.4搞好清潔田園工作
在生產中控制污染物的應用,認真搞好清園工作,每年在生產結束后,要認真地進行清園,特別是應用地膜覆蓋栽培的果園,要將地膜碎片揀拾干凈,以保持土壤潔凈。